基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论文

天地小庐枕炊烟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天地小庐枕炊烟”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论文(共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基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论文

基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论文

一、变革传统教法,灵活应用多种方法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按照教材进行,以讲教为主,教师不愿也没有动力去尝试使用其他方法,只要完成每期授课任务而没有教学事故就可以了,但这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目的。所以,根据现在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更多要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来完成。我们要考虑分岗位群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比如出纳岗位的教学,可以先由学生小组讨论对出纳岗位的认知,用角色扮演法演练出纳工作的流程,最后由教师来总结担任出纳工作应具备哪些素质,应掌握哪些财经法规及工作流程。

二、整合相关课程,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比如,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课程安排的实训比例确实不少,基本是1:1甚至是1:2,但如果在第五期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时再集中安排两周的'实训时间,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学生通过手工做账的循环练习,再用同样的资料由软件完成,学生可以对比其结果的正确性,也可体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优越性,学生对会计职能的理解更深入。

三、改革教材选用体制,从实践中找教材

现在的教材编写市场有较多弊端,教材体系主要是学科体系,内容安排将原来的“第几章”变成了“模块几”,其他内容基本不变,尚未体现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学校要加强教师顶岗锻炼和学习,不定期地请行业专家来校交流,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教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组织编写教材或讲义。比如可以全程利用真实企业实际业务,为不同岗位的人群量身定做,将票据、凭证、账簿、财务软件全真体现在讲义中,学生不仅可以全真体验企业实际,还能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

四、改变考试考核方式,重构评价体系

对高职学生考试考核的评价,不能简单依靠一张试卷,几次作业,而需要对实践动手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可以是实习单位的鉴定,可以是国家相关认证机构的合格证书;可以是对于相关的课程考核成绩,也可以是某一具体的作品或计划,比如,学习纳税岗位时交纳税申报表、学习出纳岗位时交日记账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学习财务分析时交财务分析报告表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再是死记硬背考试要点,而是体验探究各岗位的要求和工作任务。

篇2:高职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侧重点还是在财务软件的操作上,也就是教师根据实训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财务软件的操作、学习。

由于生源的素质不同,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有差异,再加上现有的各种实践资料的内容一般都是某个帐套某一个单独的会计期间的综合业务,因此,往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只能让学生完成一个单独的会计期间的业务操作。

对于实际工作中的连续的一个跨年度的会计期间的年末核算业务的相关操作却无法涉及。

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连贯性不利,同时使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综合能力偏弱,与实际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1.2教学软件单一或者更新版本较慢

如今,开发财务软件的企业很多,在企业中使用的财务软件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用友、金蝶等外,最近几年还涌现出了管家婆、浪潮等财务软件,而目前在企业中使用较多的仍然是用友和金蝶。

因此,从学生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这两种软件的使用已然成为了必需。

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中,一般只配备一种软件,近年来财务软件已经在向ERP的平台过渡,而且大多数的ERP软件中都含有财务处理的模块,

众所周知,传统的单机模式下的财务软件无论在配置上,还是在使用上,都和EPR的平台有较大的差距,如果再加上软件的版本较低,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

甚至还在使用原旧会计准则下的财务软件,这将会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上已使用新会计准则的企业的需要,而且与学生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有一定的差异,容易造成教学上和核算上的混乱。

但是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上的,而且我国当前的企业环境来看,存在有大量的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还是要以单机模式的财务软件为主,所以完全不学习单机模式的财务软件也不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

1.3教学实践环境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存在差异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侧重于财务链,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财务链和供应链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这也造成培养的学生在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时有一定的缺陷。

其次,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采用让学生在一台计算机上独自完成从系统的建帐→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这样一个完整的电算化处理流程。

而对于目前社会上的企业来说,大部分的企业都在使用网络财务的模式,即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企业的会计部门是由多个会计工作岗位组成的,会计的工作也是由多个人员分工协作完成。

这些会计人员都在一个局域网中按照会计分工的不同,由不同的会计人员共同完成核算工作。

这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使用的何种软件,都无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1.4教师知识能力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复合学科,它既有会计的知识,又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知识。

因此,这必然要求负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会计方面的相应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对财务软件进行系统管理以及各种维护,解决在财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真正能做到上述两种知识较好的融合的师资力量不强,而且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刚从高校毕业即到教学岗位工作,缺乏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

1.5与校企合作单位、实践基地联系不够紧密

众所周知,最好的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就是到各个校企合作单位、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去实践。

但是现在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这一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师生到企业、软件开发商去实践的机会不多。

这样,必然会造成实训内容逐渐落后于真实企业的状况。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仿真教学的探索

2.1强化教学内容

首先,加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这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强化,以及速录技能的专业训练等等;其次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的强化。

对实训内容的强化,一个方面是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加强,在电算化的业务处理上要更全面,不但要掌握财务链上的使用,还必须加入供应链的使用;另一个方面是在教学深度上的加强,在平常的教学基础上,增加连贯会计期间的业务操作的内容。

这需要两个方面的配合,一是要得到软件开发商的支持,因为现有的各种教学软件开发商,为了知识版权的问题,基本都设置为只能做一个月的帐务处理,

结帐后软件的教学功能即停止,这样从软件的使用上也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扩展,或者可以通过购买正版软件来解决该问题;二是要做好相关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

即要准备跨年度的两个月的教学实训资料,并且为了提高实训资料的仿真性,在实训资料的准备上,最好能为实训准备一套真实企业中的真实的跨年度的真实业务内容。

因为在这样的实训资料中涵盖了一个企业整整两个月的业务资料,通过这样的资料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在真实的企业中,业务的构成以及业务的扩展情况,从而才能更好的将学习到的财务知识融入到电算化软件的使用中。

2.2合理设置教学软件

由于现今市面上财务软件的多样化,以及根据企业的需要不同,使用财务软件的模式也不同,小一些的只需要传统的财务处理模式,大一些的需要网络化的EPR模式,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众所周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包含了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财务处理部分,而且对财务处理的要求更精细。

这些多样化的软件都有财务处理的功能,但在操作模式,应用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能尽快的融入实际的工作,应该至少选定两种在模式上且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软件用于教学,并及时更新,达到与实际工作同步的水平。

2.3规划教学内容,提高仿真性

规划一种适合于各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模式,提高教学的仿真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复合型的学科,它包含了计算机应用以及会计技能。

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企业除了希望会计电算化的从业人员能熟练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还希望从业人员能拥有对计算机本身进行简单的维护、

能熟练的使用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软件等技能;在会计技能方面,真实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记帐、算帐,而更希望能具备进行一些分析、预测、决策方面的财务管理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计算机技能的扩展,引入一定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教学,拓展学生的业务能力。

针对这样一些情况,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单纯的依靠传统的`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原理,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各种操作方法来让学生获得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技能,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扩展。

在财务软件的财务链教学的基础上,再增加供应链环节的教学,使之与财务链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尽量仿真的工作环境。

2.4加强校企合作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复合性,这使得平时对该课程师资力量的培养的要求也较高。

最主要的手段还是要加强校企合作。

要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让教师与相关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软件的实施工作,甚至于开发工作;另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到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顶岗工作,这样又锻炼了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又能让教师接触最新的实践环境,可以对校内的实训环境的仿真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结语

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最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

会计电算化更是这一类型的典型。

要培养出优秀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只有让学生在最仿真的环境下多实训、实训好。

而要能达到最仿真的环境,我们必须在仿真实训的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环境,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探索。

按照本文在这些方面的探索进行实施,不但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毕业时能更快的融入当前的社会工作环境并从容的应对即将接手的工作,让学生更具有就业的竞争性。

通过诸如上述的仿真实训的锻炼,学生不但能干好会计电算化这个本职工作,还能对当前主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模式进行思考,从而推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会计电算化学科的发展。

篇3:高职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现朽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及软件建设问题。

教材内容陈旧,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会计软件的发展迅速。

主流技术已经由会计核算软件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而教材内容大多是三前年的技术,学院教学用的软件还是未升级的单机版本。

学院除了对软件进行升级后,还应该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

1.2实训教学与职业岗位没有对接。

目前依然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是以提供一套模拟实训资料,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凭证录人、审核、签字、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过程。

这一模式不适合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工的要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学生在操作时一人担任多角色,如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出纳员、会计主管等,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学生对会计岗位分工没有真实体验。

ERP软件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人员的分工合作。

如采购、销售、库存业务应分别由采购部、销售部、仓储部有关人员完成的。

但是在实训中采购单、人库单、销货单、出库单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能体会到会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关系,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学生毕业后不知会计从何做起。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2.1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内容。

解决教材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

教材建设要走校际联合、校企联合的新路。

高职院校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材。

企业专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校企合作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师还要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联系,取得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

高职院校实训教材只有由学校、企业、软件开发商或销售商共同开发,将实际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编人实训教材中,才能让学生明白我在充当什么角色、在做什么、怎样做。

2.2校内实训场地的建设。

会计电算化实训场地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由于会计软件版本升级较快,软件开发的平台也在升级,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要配置会计软件相适应的硬件和系统软件。

要设有专业机房,不能使用公共机房,以免软件冲突无法运行。

专业机房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老师演示。

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购置用友ERP网络版会计软件,配置一台大容量的服务器。

正版会计软件可以解决教学演示版会计软件受三个月期限的限制,学生不会因软件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操作。

2.3开展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的办学新路。

2.3.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企业合作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途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企业改制,许多企业不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特别是会计专业,很难找到实习单位。

因此,模拟实习就应运而生,虽然说模拟实习具有仿真性,但不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氛围,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院集全院之力,利用各种关系与企业联系,目前会计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

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熟悉会计业务处理。

2.3.2选派专业教师深人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

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学院要提供条件让青年老师到企业挂职或企业顶岗,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

教师要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掌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调研中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组织案例教学。

2.3.3定期聘请企业会计专家或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企业人员可以将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告诉学生要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人才。

2.34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随着CAI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引人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

篇4:高职电算化会计学习建议毕业论文

高职电算化会计学习建议毕业论文

20**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而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更着重于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而选择一个较好的软件尤为重要。

由于《电算化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除学生自学外,教师的讲授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提高讲课的效率及效果,负责教学答疑。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忽视理论,片面认为电算化就是上机,就是实践,其实这是不对的,或者是只学理论,而忽视实践,认为自己已经懂了,一旦上机就又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因此,学习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当然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上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区别其它会计专业课程的标志,安排好上机时数,辅导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是学好本课程的根本。为此,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合理调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举一反三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领会和掌握学科内容,使学生的业余自学置于更为主动和完善的教学环境之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工作和以后的继续学习确实有用。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两方面问题。

(1)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2)注重构建适合师生、生生之间交互、讨论的教学环境。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进行课程设计,要讲求经济,注重教学效果和效益。根据这一思想,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时,应力求“少而精”,而避免“大而全”。

电算化会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管理、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采购与应付子系统、销售与应收子系统、存货管理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

(1)会计信息系统

a.计算机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b.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c.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工作的特点

d.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2)系统管理

a.系统管理作用

b.操作员及操作员权限管理

c.建立账套、确定账套参数与权限设置

d.年度账管理

(3)账务处理子系统

a.账务处理子系统的初始设置

b.账务处理子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

c.辅助核算业务处理

d.期末业务处理

e.出纳管理

(4)报表处理子系统

a.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处理流程

b.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功能结构

c.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初始设置

d.报表处理子系统的日常工作的处理

(5)工资管理子系统

a.工资管理子系统的业务流程

b.工资管理子系统的数据流程

c.工资子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6)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

a.固定资产子系统的业务流程

b.固定资产子系统的数据流程

c.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7)采购与应付子系统

a.采购与应付业务的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

b.采购与应付系统的基本设置、输入及输出

c.采购与应付系统的业务处理与凭证处理

(8)销售与应收子系统

a.销售与应收业务处理和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

b.销售与应收业务处理和核算的数据流程

c.销售与应收子系统的数据处理

了解了电算化各个子系统后,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账务处理子系统,它是整个电算化的核心。相当于人的心脏。一定要上机结合实际经济业务了解整个账务处理的流程。

总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由于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作为培养社会会计人员的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服务责无旁贷。作为学生则要在学习过程中坚持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扎实掌握电算化这一学科,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会计电算化管理建议论文

[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时代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宏观视野调研和分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从会计管理的角度提出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信息共享;网络建设 应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开展会计工作,机器部分地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数据的搜集、整合、分析、处理就是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会计电算化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问题。

1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初期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内容相对简单,仅仅满足代替人工记账和统计的需要,如今已经从普通的会计核算系统过渡到以会计软件为核心,成为融财务管理、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为一体的会计体系。同时,会计电算化功能强大和用途广泛也带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阻碍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的应用。

1.1会计电算化管理职能深度开掘不足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换和数据处理,它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职能,这是电算化最为核心和实效的应用。从笔者观察和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单位的电算化还局限于记账功能,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链接并不充分,许多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通过财务软件来完成。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大量的财务分析还需人工操作,尤其是关系预决算、财务分析、战略决策等方面的内容,在财务管理上还不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此外,会计电算化的智能分析和自动生成功能开发滞后的现象比较普遍。

1.2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共享渠道狭窄

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技术的进步,各企事业单位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现实,但是会计电算化数据来源渠道比较狭窄,基本上停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还没有达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还不能完全依靠网络传送数据文件,数据中转的成本较高,及时性和时效性较差。

1.3会计电算化安全和保密系数不高

会计电算化管理普及程度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安全性问题,企业缺乏必要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使责任没有落实到人,经常出现会计资料不能及时录入、完善和归档,导致会计数据信息的缺失、遗漏、损坏,甚至发生财务数据信息泄露的恶性事故。主要表现是,会计电算化软件多注重于功能的开发和拓展,而对于财务本身所应具备的保密性能不够重视,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复制、篡改、伪造、删除财务数据达到某种目的,系统一旦遭受侵蚀损失严重。

1.4会计电算化缺乏复合型人才

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源,对从事电算化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有相当人员还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专业水平,电算化软件处理账务理论知识不多、熟练程度不够、排除故障能力不足,虽经多次培训,也难以担此重任。可以说,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不能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

篇6:会计电算化管理建议论文

2.1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

各企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同,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也不相同,要根据单位的性质来逐步实现会计管理的电算化。在应用的初期要严格商品化软件的接入制度,避免简单、低劣、非法的软件侵入。要选用专业性强、扩展范围大、安全可靠的会计管理软件和通用软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委托和自主开发的方式创新更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应用软件,使会计电算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2拓展会计电算化信息整合渠道

会计电算化管理还要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和外部管理系统相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信息共享系统。会计电算化管理是计算机应用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要开拓视野,改变会计管理工作的传统方式,不断拓展信息搜集、获取、交换、整合的渠道。广大会计人员要努力改变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信息,把简单的会计信息整合为高效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使之不仅仅是手工操作的替代者,还能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有力助手。

2.3严格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一大难题是安全性和保密系数不高,容易引发财务事故,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管理制度。一是,不兼容权限要严格分离;二是,各职能岗位要相互协助和相互制约,遵守各自的保密规定;三是,完善内部防范机制,实时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要逐步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代码化,使会计电算化管理在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下健康运行。

2.4培养专业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管理说到底还是专业人才的使用,而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条渠道逐步解决。①层次培训:包括软件研发管理、系统完善和维护、具体操作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②证书培训:经过系统的培训,使每个在岗人员都拥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获取会计专业资格和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③综合素质培训:通过进修和深造提升财务人员的电算化管理综合能力,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改造和升级。

3结语

会计电算化管理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由之路,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前景十分广阔。企业事业单位要从会计信息网络建设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人才力度,不断解决电算化工作中疑难问题,为推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作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平.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J].合作经济与科技,(1).

[2]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J].企业导报,(9).

篇7: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建议论文

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建议论文

在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计算机已日渐普及。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浪潮,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系统管理。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和完善会计核算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网络财务系统的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财务人员素质。首先,我们根据网络财务系统的核算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认真分析各岗位工作任务及特点,把人员按其在网络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示同划分为四个岗位,即网络管理、系统维护、数据稽核、数据输入,并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岗位责任制。其次,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支持软件开发,了解软件的全部功能及电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最后,狠抓网络系统的工作环境和硬件管理,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完整,包括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等。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更新理念。系统运行的全面管理,要求检验系统的运行结果,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更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审核原始票据制作凭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力争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至数据完全正确为止。通过运行和不断改进创新,使电算化核算更加符合管理要求。

3.加强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组织管理。为保证会计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计算机共享资源和硬件设备的管理。首先,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虽然采用密码层层设防,但是还必须对财务人员,微机设备和系统软件加强管理,根据会计人员从事岗位差异划定级别,不同级别的上机人员操作的业务,调阅资料的范围也显然不同,同时将操作人员的记录同业务记录一同存盘。其次,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解决重要会计信息的安全保密问题。最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会计部门应设有微机房并加强管理,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机专用,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如遇到系统维护需外来人员对微机进行操作,也应有财务人员在场,建立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

4.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会计档案管理不仅包括凭证的编号、微机的录入、资料的传递、资料的保管等过程的管理,又涉及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会计档案的全面管理制度。此外,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单位推广电算化的带头人,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勤于总结,才能使会计电算化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一要继续开展全面培训工作,加速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出既懂财务工作,又懂计算机语言的专业人员,保证计算机提供的会计信息可靠完整;二要进一步拓宽开发财会电算化软件,加快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经营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资料;三要从单位整体的角度发挥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使会计电算化实现网络化,由单纯的会计实务工作的电算化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

篇8:对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论文

对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论文

1、提高相关申报材料的要求。

细化研发项目立项表中的内容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参与各研发项目的研发人员构成、研发所需时间。

(2)研发所需投入主要材料的明细清单及价值。

(3)研发所需投入的仪器设备清单及使用时间。

(4)其他。上述内容细化有利于审计人员对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与申报材料进行比对,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核实。

2、建议。

述操作优点有二:

第一、专家事先评审有利于企业真实申报,杜绝企业经第三方包装、虚假申报的可能。

第二、将专家的评价结果,与中介机构审计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了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应加强风险意识。

拓宽审计思路,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如在人员人工费审计时,审计人员不能仅局限于工资单,要通过与相关人员座谈、查阅员工履历表等来进行研发人员的“身份”确认,通过检查研发活动记录表来核实研发人员参与研发活动的时间等,对人员人工支出的合理性进行确认。在研发材料审计时,审计人员除核实领料单外,可以通过了解研发领用材料可对应生产的产品,其理论单耗与实际单耗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生产领料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况。

询问车间、仓库、研发部等相关人员来了解研发材料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剩余料件、下脚料的处置情况,进一步核实账面领用数量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各种审计方法,降低审计风险。只有这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才能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的关键性证据。

篇9:会计电算化参考论文

会计电算化参考论文精选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影响,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系统相比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部分措施。

关键词:电算化;内部控制

目前会计电算化被应用到很多领域,会计业务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到被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所代替,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很好地实现了系统性的变革,提高了财会管理水平,使企业实现了核算管理一体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向智能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重要性

全球首次正式在会计领域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是 1954 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自 1981年后才称为“会计电算化”,至今发展了 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世纪7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处于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和水平低的弊端。第二阶段是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主要应用在总账、报表和工资 3个模块上。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90 年代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ERP 软件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方面,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优于不发达地区。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中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信息传递,为决策者和使用者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会计数据,从管理中和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和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能够全面、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工作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得益于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服务。对于电算化的应用,内部控制要求对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更加严谨,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更加全面。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于更加完善的系统工程。

2.1 控制方式方面的影响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要求电算管理设置的岗位之间内部牵制应该更加明确,一般管理岗位上主要设置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等操作岗位。电算主管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主管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对会计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横型和分析时间,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全面负责监督。系统管理员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完善电算化系统的监督和审查制度,监督计算机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并审查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软件操作员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软件操作员的主要责任是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根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凭证审核)的工作,并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记录。本岗位由各管口负责人担任,他们的权限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系统管理员的监控和限制。

2.2 控制舞弊方面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会计数据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

需要备份的内容是能够完全恢复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少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核算系统的数据文件。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员等其他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操作维护,但不能执行程序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的程序工作,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措施。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3 当前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1 对软件的控制方面

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财会软件的控制,会计软件过于单一、集成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会计软件开发忽略了审计的要素,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差。

3.2 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不完全成熟,部分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监管工作相对较弱,使操作者在实际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会计人员虽然从传统手工记账向电算化工作迈进了一步,但受到本身管理意识匮乏的制约,还不能够上升到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管理,将电算化工作系统的提升到新的高度。其次是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只懂得简单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确保会计数据的合法性、可靠性、准确性,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在符合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3.3 对软件的数据控制方面

在软件的数据操作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防止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合法。

4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举措

4.1 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

替代手工记账后各单位要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日清月结。要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要按规定程序编制记账凭证。期末要按规定时间及时结账。期末应及时生成打印输出会计报表,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应防止本期还有未结账的凭证。在保证凭证账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账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账。要按有关规定装订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2 对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设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档案资料借用、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和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4.3加强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会计部门必须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关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通过加强对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增加会计电算化核算与监督,贯彻内部牵制制度,以防止发生各种差错和舞弊,建立更加安全的财务网络运行环境,使电算化工作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篇10:会计电算化论文

目前国外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已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铁路集装箱运量相对集中的特点,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要加快调整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强化集装箱结点站建设,使其成为服务功能齐全、满足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办理站。为适应铁路集装箱快速增长的形势,在国务院1月21日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了优化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建设18个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针对目前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规划与运作管理中其安全性保障薄弱的情况,本论文以理论研究为主,充分借鉴和参考已有的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运用模糊数学、最优化理论、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实际情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安全角度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与运作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以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事故发生率为目标,初步构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理论体系,以实现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规划与运作管理的安全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自动化。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2.根据安全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选址构建综合模糊评价模型。3.对目前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暂定的五种站型进行安全分析,指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在不同条件下站型的安全选择,满足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站型选择的安全性。4.在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功能块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安全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Rough Sct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布局进行评价。5.通过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办理能力与规模进行分析,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指出,为了定期开行集装箱班列,适度集中箱流,建设大型集装箱结点站是非常必要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结点站规模过大,会造成自身效率的降低,同时增加城市公路的汽车流量和交通拥堵,造成集装箱运输事故率的增加。为此,提出了建设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应遵循适度规模的建议。6.在借鉴和参考以有的铁路集装箱规划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施的安全规划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施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其次并对各设施子系统的构成因子进行了安全规划,包括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装卸设备安全选型、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装卸设备安全配置、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堆场安全规划、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运输安全规划和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信息管理系统规划等。7.通过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作业流程的分析,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事故及其成因进行总结,从而建立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事故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进行了事故预测研究。在分析和借鉴了以往铁路站场劳动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思想以及控制论原理,提出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联防联控的安全管理模式,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管理学的思想对此模式运作的先决条件如组织保障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8.运用综合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进行了安全评价研究。本论文涵盖了关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相关内容,以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之能为我国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与运作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以及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很多朋友还在为论文的写作烦恼吗?

在没有一个专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一篇优质的论文是极其痛苦的。论文的写作包含诸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查阅参考文献、文章的写作、论文格式的编辑、专业用词用语等等方面都是大部分同学感到苦恼的。在此,轻风论文针对大家写作论文的难题,特别开设了写作辅导专版。专注于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轻风论文团队由百余位在线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辅导老师组成,所涵盖的专业众多包括:教育类、科技类、经济类、管理类、文化类、医学类、工程技术类。

首先,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大部分论文所包含的附件,程序编制如C++、VB、JAVA等,软件仿真如adams、CAM等,专业的分析软件等这些附件,很多朋友为了程序发愁,为了数据发愁,不知道如何获取研究所用的素材。不用担心,我们会给你完整的附件文档。

其次,很多同学在网络上已经看到有很多类似的机构从事论文辅导工作,大家可以细心对比,很多通过银行卡直接转账的流程是不够完善的,在没有任何材料时就开始是不诚信的做法。因此,轻风论文采用的淘宝类型的流程进行,保证了双方的利益。

最后,对于很多论文独立完成的同学来说,一篇完美的论文需要多次修改,自己看自己的文章肯定有忽视掉的地方,轻风论文的专业老师会帮你仔细审核文章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这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有利于同学们能力的培养。通过修改--审核--查阅资料--再修改的过程,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在此,也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在王老师的博客中,你会看到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精彩博文内容。如果你自己的论文有疑问,还不知如何下笔的朋友,可以立即咨询我们,多听听老师的意见。

篇11:初探会计电算化论文

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完善,并通过准则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同时,对那些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必须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要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制度要健全,核算规程要规范,基础数据要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也必将遇到重重困难。

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只有这样,电算化会计系统才能正常运行,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电算化才能确保正常运作。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

篇12:会计电算化论文

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要面临的问题。

篇13:会计电算化论文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必须克服多重因素的影响,才能加快步伐。具体探究如下:

首先,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有待落实。

1.一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沿用的是原来手工会计管理制度。

2.有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够全面、严格。

3.制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存在不符合会计电算化规范之处。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会计数据的产生、审核的差异;帐簿登记、输出及存储的差异;会计岗位、职责的差异。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同手工会计在记账处理、报表计算、内部稽核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例举的第一种情况,笔者就接触到一个单位,他们在岗位分工上沿用手工会计的分工方式,业务流程也未有大的改变,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只不过是理顺了一个名称而已。单位的会计人员感到会计电算化后,工作变化不大,工作量并未减少,只是计算起来方便些;单位负责同志感到手工会计的管理制度已经很细致,足够涵盖电算化了。这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看待会计电算化所导致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制度制定得不全面情况存在于大多数单位,薄弱之处大体有:缺少制度中规定的岗位分工与具体岗位人员的落实,即只知个体岗位分工、不知具体岗位是谁;岗位责任制的要求过于泛泛,具体人员的权限分工设置没有书面材料记录;操作管理日志的具体要求不全面;机房管理要求不严格;具体报表账簿的打印时间过于笼统;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内容、时间不明晰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存在同电算化规范相抵触的规定。这些不符合电算化规范、会计制度的制定大多出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对于会计制度的要求考虑得过少、或根本就没有考虑,也有对会计制度的理解过于机械的情况。如有些单位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中规定,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资格打开数据库进行操作。

其次,会计软件问题有待解决。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应该说,会计核算软件在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提高上功不可没。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日渐完善,大大方便了会计工作。然而,笔者发现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是因为会计软件的某些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因为会计软件开发人员未能依照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的要求处理问题,一味满足用户提出的某些要求,为追求软件销售数量,甚至不惜置制度、规范于不顾;三是由于会计软件在一些会计处理上对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的理解不够,造成应用受到限制。举几例如下:

会计核算软件中针对操作日志的处理不够理想,操作日志记录内容不全面,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真实的软件操作情况,有些软件的操作日志内容甚至允许任意修改而无任何限制措施。

1.会计核算软件功能项中不乏类似数据反过账、试入账等功能。这些功能的提供造成许多会计数据经处理后反而变得灵活可变了,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都可以据此功能“适当调整”某些会计数据,以利于本单位或本部门利益之用。加之,会计电算化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之上,修改、篡改会计数据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如若再无限制措施,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2.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对拥有记账凭证稽核的人员不能再授权制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软件开发人员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制单和稽核的关系问题造成的。会计制度中规定:本人不能稽核自己所制的凭证。在授权制单权、稽核权时并非是互斥的非此即彼关系,一个人是允许同时拥有制单权、稽核权的,只是本人无权稽核自己制作的凭证。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维护性和二次开发问题。会计软件选择好坏是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会计软件的运用将极大的促进单位EDPA的发展,否则将使单位失去对EDPA的信心。一般专用商业会计软件具有投资大、易操作的优点,但开发商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和商业利益出发,对应用软件进行了层层技术性加锁。一旦用户使用出了问题非得找开发商,用户自己无能为力,但会计核算对会计软件使用的时间性,不允许用户坐等开发商来维护。这样一来用户与开发商在会计系统的可维护性上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开发商使用的开发平台和数据库语言不一致,也使用户很难对使用的软件进行维护。自行开发的软件往往本身就存在着种种缺陷,维护的工作量又较大。因此,不很好地解决会计软件的可维护性,将直接影响各类会计软件系统的推广应用。任何会计软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二次开发问题,尽管会计软件开发者都尽可能地使之开发的软件功能如何齐备,操作如何之方便。但大千世界,世事万象,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每一开发者不可能将各单位特点都融进自己的软件内,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必然面临会计软件二次开发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供应商应适时提供二次开发的新版会计软件;其二用户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者要求,对应用会计软件进行第二次开发,使会计信息以满足管理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再次,EDPA硬件投入难有保证。

会计电算化硬件投入是实现单位EDPA的`基础和物质保证。中小型企业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硬件投资大约在15万元左右,且需保持运行后的维修、更新等后续不断投入才能保证EDPA的正常运行。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增加,经济效益的滑坡,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明亏的企业约占45%,潜亏的约占30%,拿D94-D96年来说,国有企业亏损总额集资约为448亿元、541亿元、727亿元,1997年几乎全面亏损,到1998年盈利才有所回升,面对如此严重的企业生存发展局面,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投入可想而知。另一方面,h机的高速升级换代发展,从286机型到目前的586机型;会计软件开发商追求高起点赶最新潮流,支持系统从DOS1Note到Windows95D98NT系列,造成企专业单位电算化硬软件的大量淘汰,而更新换代的资金投入又很难得到保证,因而不解决好EDPA的硬件投入问题,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将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最后,有关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l.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一些单位尤其是一些新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差,从会计账簿的装订到账簿的登记做得都很不够,并且对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还存在理解上的出入。有相当数量的单位还在按照旧思路、旧制度的规定或者想当然地处理会计工作。他们觉得实现电算化以后,许多工作的处理都由计算机来完成,用不着再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了。而恰恰是这样的单位,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验收工作迟迟不能通过。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日常工作应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来处理,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并非削弱了会计工作规范的要求,而是更有条件来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会计工作规范化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

2.会计电算化教学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既懂会计学又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么是只系统学习过会计学,略懂一点电子计算机技术;要么是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培训学习一些会计学知识。这样的人才只能进行简单的电算化操作,却远不能胜任信息时代发展对会计电算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学科是近几年来才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其一,EDPA课程设计一般都是在原会计学课程基础上增开《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在财会中运用》等三、四门计算机课程,没有计算机维护、编程、网络等课程,体现不了会计学与电子计算机学相互渗透的要求;其二,教材知识结构不合理,重会计理论,轻计算机运用;其三,没有建立EDPA模拟实验室,学生不能得到经常或更多EDPA感性操作锻炼;其四,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利用CAI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加强学生在教学实际中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总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还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关专题 高职会计电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