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与需求的一点意见交互设计

最冷一夜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最冷一夜0”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期望值与需求的一点意见交互设计(共8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期望值与需求的一点意见交互设计

用户的期望值产生于需求,而非体验,

先是期望值产生的时间,应该是在意识到自己需求的时候,(注意并非是产生需求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基本的期望值便已经确定了,例如感觉到了自己口渴,这时候同时产生了需要解渴的饮品的期望。这个期望的产生,完全和先前的体验没有关系。

至于说其他的期望,很多时候也并非是产生于先前的体验,而是需求的分解,当意识到自己需求的同时,意识到自己这个需求同时还是伴随别的需求的,例如运动的时候想喝水的时候同时意识到自己有点累需要解决累的问题,可能就增加了期望,补充点糖分。

ami在文中(《用户期望的产生》)提及了,我们经常期望在**软件中存在**功能,当然,先前的体验在我们这个期望的产生中是存在作用的,但是先前的体验并非是决定我们对该功能有期望的原因,而是辅助的作用,它只是帮助我们去快速的分解自己的需求,当我们意识到主体需求的同时,先前的体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将主体的需求分解成被分解的需求,如果思考够理智的话,可能很多功能是很好,但是不在我们的分解需求之中,这个也不会产生什么期望值。

在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需求的时候,任何体验都是对期望没有影响的。

体验好的东西,并非是要都作的。

如果是体验产生的期望,那么先前的体验到好的功能,在产品的设计中都是必须的,而且是越高越精越好,于是很多时候,产品的功能是越来越多,但是单一的功能却不好,而这样的产品,在价格上却……

但是需求的角度看,很多需求其实并没有分解出来,也就是说,很多功能其实并不需要去设计;与此同时,由于有先前认识的存在,很多功能的期望是被加强的,这些才是设计的重点。

现在我去买手机是个痛苦的过程,很多手机的功能的确是不少,样子也不错,但是却没有超超长待机的功能,(现在的手机待机15天,但是还是不够);也没有手写的识别高级识别功能或者是比较好的键盘输入(写字实在是太差了,现在的手机的识别正确率不到90%);从一方面说,我对这个手机的期望也就是待机时间,打电话,发短信上的期望。而现在市场上的价格不菲的手机,在这个上面的功能,的确不咋地。

产品满意度是相乘的关系:

回复种提到,用户的满意度=体验-期望;

如果真的是只有一个期望的话那么这个公式还是成立的,也可以说是每一项期望的满意度都可以这么算,但是我自己更推荐用用户满意度=体验/期望,用户的满意度应该是一个非负值,等于1应该是及格,超过1应该是非常满意。

但是如果是产品的满意度,就有所不同了,

ami提到,产品的满意度是期望满足的数量,个人觉得,应该是产品满意度=重要期望1的满意度*重要期望2的满意度……;是用户对需求分解的所有重要期望值的的满意度的乘积。

提这个公式是想说明,用户满意度这里,也是可以套用,一条臭鱼可以腥一锅汤的概念,如果一个期望值的满意度过低,那么完全是可以直接降低整个满意度的。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很不错的网站,由于某一个页面的不能打开(满意度为0)的情况,导致我们直接离开网站(整体的满意度为0)。

当然,我们如果能将一个网站设计的功能又全有实用,当然对于用户是最好的了。但是这样的话,那成本……

这个已经脱离了用户设计的角度了,但是当两者不能得兼的时候,一个产品经理或者是设计师应该追求什么呢?

评论

Ami(2楼) - 08/06/20 13:53

我说过用户的期望必然包含了他使用产品的目标——满足需求。所以我们说的也不矛盾,不过各有各的见解。

口渴,所以想要喝水,也是以为之前的经验让你知道喝水能解决口渴的问题。我相信大多数用户都不会凭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产品的满意度是期望满足的数量”这我没提过啊

ZenQ(3楼) - 08/06/20 14:21

“例如感觉到了自己口渴,这时候同时产生了需要解渴的饮品的期望。这个期望的产生,完全和先前的体验没有关系。”个人觉得这个例子貌似不太恰当。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喝点什么是在这种状态下的自然需求,具体喝什么才是一种期望,而选择凉白开、可乐还是咖啡、牛奶则是基于先前的体验而做出的。也就是说如果把“需要解渴的饮品”看作一种期望的话,那么此人势必就要先有什么饮品是解渴的这种体验。

lancelot(4楼) - 08/06/20 15:22

请ami勿怪,我们在根本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先前体验的作用强度上有分歧。

我更强调的是 先前体验,只是帮助用户迅速的分解需求,形成期望辅助条件,而非根本的产生原因。进而指出的是,并非是优秀的先前体验都是要遵守的。

同时 文中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产品有60分;能够符合用户期望的,有100分。这段文字是引起我第三段文字中误解的原因,既然是我的误解,向ami道歉。

TO 3楼   那个期望应该是饮品解渴。在需求产生的时候,这个期望就存在了,不论他选择什么样的饮品都一样。至于选择什么饮品,则可能是基于先前体验的。

来自:ucdchina.com/blog/?p=487

篇2:如何确定需求交互设计

一、数据搜集:

1.问卷调查

所谓问卷调查,也就是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网络(EMAIL、IM、website),电话,纸张等形式大面积铺放,然后回收问卷导出特定的信息,设计问卷时,首先要搞清楚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仔细审核,保证它们的含义清晰并且能够容易回答,并且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先找一小部分人试答一下。

在设计问卷和分析结果时,可能任何一点细节都会影响到结论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例如:

参加调查的用户并不一定就代表所有用户

用户参加问卷调查的动机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例如有些用户为了表示友好,让调查方高兴,甚至猜测问卷人所期望的答案

问卷来源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有些人对某个组织单位没有好感,可能会心情不好等

研究问题的措辞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他可能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但是没有给他机会让他说出他的想法

2.用户访谈

也就是个人采访,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电话的。访谈最好是在用户的工作环境或者家里。访谈更能激发被访者的响应,不过比较耗时,可以先访谈一些代表性用户,在对更广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以验证得到的信息。

3.观察和提问

人们有时候很难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很难描述自己是如何执行这个任务的,所以我们需要观察他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并在他自然情形下的工作过程,同事记录和提出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透彻的理解用户理解任务。

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是:观察的人应当是最具代表性的用户;要想透彻理解用户,就需要在他的工作环境中观察;提问要具体,重点放在他们正在做和刚刚做完的事情;你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要马上告诉用户以验证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4.集体讨论

用户访谈是一对一的,只能知道一个人的看法,你也可以召集若干用户一起进行讨论。一般需要一位主持人来组织,集体讨论适合了解多数人的意见,能突出有冲突不一致的观点。不过应该特别注意避免一个或几个人垄断谈话的内容或者主导讨论,尤其是职位高或者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应该保证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发表自己意见,有些人天生内向,有些人看到领导在场就想特意表现,针对这些不利于讨论的行为,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避免:让参与讨论的用户各自使用一台电脑匿名在线会议,

二、各种方法比较

适用情形优点缺点问卷调查回答特定问题适用资源少,调查人数多问卷设计很关键,回答率不高,可能答非所问用户访谈发掘和深入研究问题必要时引导被访者,促进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沟通耗时,人为环境影响被访者观察和提问理解用户活动环境观察实际工作,提供更多的细节非常耗时,数据量巨大集体讨论搜集多方观点突出不同观点,促进开发人员和用户沟通讨论可能由少数人主导与实际有偏差

三、数据搜集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一切重点都是为了搞清楚用户需要什么,每个用户类别只派一位代表参与是不充分的,打组合拳,不要单一套路,在可能的情况下先小规模试验,记录数据同样重要,如果得到的需求信息太多,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让用户列出他们希望通过产品完成的各种目标

让他们笼统列出达到目标的各种需求

按自己的理解,把这些需求转述给用户,让他们判断是否正确

鼓励用户以更开放的思路提出更多需求

你提供几个需求类别,让用户将所有需求“对号入座”。

列出各项需求的衡量标准,对不易衡量的,修改或删除

四、解释分析数据

在我们拿到了厚厚的一沓数据之后,可能会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它们可能是音频的视频的文字的,看着就烦,但是我们又马上必须去整理它,越早整理,记忆越清晰,出现的偏差也就越小,尤其对于访谈这类的,用户在说话时的动作语气还会回荡在你脑海中。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需求文档规范化,VOLERE需求记录卡是非常实用的:

需求编号:  101

需求分类: 故障安全

描述: 当通信系统终端无法传输数据时,系统发生警告

原理:如果无法传输数据,则可能是系统终端发生故障需要维护,或数据定义可能出问题

来源:客户系统安全工程师

满足标准:当每小时每个类型通信数据超出制造商指定的误差范围,产品应当通知客户

完成后客户的满意程度:满意

未完成客户的不满意度:极为不满意

相关需求冲突:无

支持材料:产品规格说明

历史:**提出,于*年月日

本文来自:www.czlands.cn/?p=272

篇3:需求何来?交互设计

两年之后的10天前,Gofeeling在餐桌上偶然又问起我如何发现和发掘新需求,锻造新产品,对比之前在Yupoo的时候,自己的回答完全是两种答案。我觉得很有意思,在这里记录一下。纯属设计师个人想法,不代表任何人观点。

先介绍一下自己亲身经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服务背景:

Yupoo: 当年领先的中文影像分享服务,超过2百万用户,致力于成就伟大的影像分享社区。

Taobao: 亚洲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超过1亿1千万用户,致力于成就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1,我经历的Yupoo如何产出需求?

初看这个问题,仿佛有很多很多答案。如果头脑风暴一次,我们可以想象很多答案,冲印、相册加密、Flash展示..等等。不管怎样,还是要承认当时的Yupoo是Flickr的模仿者。回答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看上面这张图示-两年前美国在线照片市场形势。Photobucket以超过40%的市场占据绝对优势,Flickr仅以4.5%的市场占据一小块蛋糕。但是,这却毫不影响Flickr在Alexa排名长年累月打着Photobucket耳光,毫不影响它成为互联网领域已探明的清晰盈利模式,毫不影响它成为“静观世界变化”的伟大服务。单单从这些数字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它要做的事情早已超越存储之外。

我们可以越清晰的看到,Flickr的目标是希望以照片为媒介,通过社交体系达到人与人分享、交流的目标。这就意味着,这套产品需要不停的Follow这批目标用户群,而放弃另外“大多数”的用户,产品的需求从开始就注定:不断调整算法,让那些真正优秀的照片和用户能通过一定体系浮现;不断优化4维社交基础,强调个体的真诚付出与相应的参与回报;不断对页面进行精雕细琢,逐个消除产品的破窗…这些需求看似简单乏味,却要紧紧Follow目标用户步步为营,Web 2.0的服务的产品气质和市场环境很可能因为需求某一环节判断失误而贻误最好时机,而使伟大构想逐渐偏离走样。

2,我经历的Taobao如何产出需求?

暂时抛开交易,只从增值服务来看。

·从竞争对手手里

大家明白Taobao是参照eBay为基础搭建的中文C2C交易平台,加入了本地化的优化和改造。时至今日,仍然承认eBay、Amazon是非常优秀的产品,是持续研究的对象。例如增值服务一项,有上百家公司为eBay的产业链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服务,通过研究了解到在这个产业链中存在图片存储、客观关系营销、货物仓储、分销供应、数据管理、多媒体展示、商品管理、增值物流等等几十个方面,这些服务商乐此不彼的持续提供付费服务,促进了eBay完整的零售产业链,

电脑资料

然后拿回来逐个衡量,去论证在中国市场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再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讨论,最后按重要成都形成产品需求。从竞争对手手里分析需求成为非常重要的需求发现发掘方式。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竞争对手的业务模式、市场和用户成长周期有精准的把握,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

·从线下零售业方式

作为一家零售公司,对传统零售市场的分析和学习似乎从没停止过。例如,试客营销(Test Marketing),可以作为它的补充。本质上而言,试客营销属于体验营销(Experience Marketing)的一种,在日本大受欢迎的Sample Lab就是个典型。拿身边例子来说,我们经常在超市中被派发洗发水试用装等产品小样。但企业主也为此遇到了一些麻烦,他不知道派发员有没有私自截留赠品;他不知道派发的这些人对赠品是否真的需要;他不知道客户会不会拿回去用;他更无法测算有多少人是因为试用了赠品而购买的产品…这些头疼的问题让这个体验营销的过程成本不断增加。好吧,如果这一切发生在有着丰富用户资源的互联网站上,上面的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了。通过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档案和浏览、购买数据来分析他是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然后相应给用户投递相应主题,告诉他只要选择几个按钮就可以马上收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快递试用装。当然,系统还会记录这位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有没有在网上购买这个产品,形成精确的用户激活率。从线下零售方式提取新需求和产品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它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根据市场反应来让这些方式更加持续可复制。

· 从用户反馈及调研结果

对现有用户的反馈及调研成为发现用户需求的非常重要来源,是产品保持鲜活的源动力。有几次跟随用户研究的同学到用户家里,是一个网店卖家。他就抱怨,因为生意庞大需要把帐号给n个下属来使用,分别负责不同的方向来打理网店。但是遇到问题是,经常会出现一些严重性失误,比如误删商品、误点退款等等,因为互相职责不同不熟悉而任务交叉误操作,造成很大损失。后来又通过一次大面积的定量调研后发现这个用户权限管理需求的普遍性。

到这里可以看出,这两个截然不同类型的服务对于新需求的发现、发掘形式也各不相同。

但是,我们又能看出一些共性:

· 明白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

· 关注你的用户,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梦想

· 对现有产品的Beta与新产品同样重要

·紧盯你的竞争对手,理解它优秀何来

本文来自:www.a-xuan.cn/?p=239

篇4:如何从需求出发交互设计

有一些漂亮话,我常说,可我自己也不一定能谨记并遵循,放在这里作一个鞭策,关于如何遵循用户需求的指引,或者说,我们如何去收集验证可靠的用户需求。有以下的5个手段。

用户反馈系统

一个可靠的用户反馈系统,它不仅仅是留言板这么简单。如果你希望用户能提出更多高质量的反馈,就必须建立适当的对话机制;然后当反馈如你所愿地多了起来,又依赖于高效率的处理后台;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与反馈类型捆绑的公告系统能减少大量重复的问题;最后,不管是监控团队还是自我监控,到底对反馈的重视程度如何?会不会流于形式和口号?这还需要监控机制的支持。

能满足以上四点的用户反馈系统,由DD同学设计,预计明年1月上线。

内部交流系统

我们希望得到内部同事的建议吗?恐怕很少有人说“我不想听”。但你指望很多同事主动给你发邮件,发消息,慷慨建言吗?恐怕又是个幻想。从公司人际的角度出发,个人对个人的实时建议很少,更适合作个人对项目的“轻巧的”异步沟通,这就需要搭建以项目为单位的快速交流平台。

同样由DD同学设计,一套简洁的,单页面结构的,“微勃、咪咪、贴吧、空间”四不像的内部交流系统,预计明年2月上线。

数据挖掘系统

我对腾讯号称强大无比的数据挖掘系统很好奇,其实我们自己也有专业的统计组,关键不是技术上能不能实现统计这个,统计那个,而是产品组自己有没有查询这份数据,分析那份数据的意愿。数据公主从不说谎。

WT同学正在跟进一套全新的数据统计需求,条目上大概是以前统计项的3倍,预计明年2月在统计系统内实现。

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主要是发现一些微妙的交互故障。对于策划内部的分歧点,可以做一套原型出来测试裁决;而版本上线后的2周内也必须进行可用性测试,查缺补漏,

具体的执行可以是策划组内部操作,也可以代工。内部操作的好处是更了解测试背景,对结果的分析更加透彻;代工的好处是第三方视角,避免主观倾向上的干扰。

运营访谈

我发现很少有产品组做这件事情,但从我最近两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用户访谈如果是由运营人员来执行,效果远胜策划或用研。因为在我们部门内,运营人员是必须近距离接触用户的,与高级用户打成一片,甚至设置了“用户管理”这样的职务。之前有同事问过我,说你们的访谈用户去哪里找呢?根本不用找,运营和几百个用户都是朋友,手上有大部分高级用户的联系方式,加入了若干个用户QQ群,关系亲密得很。策划随时有什么问题,2天内就能拿到40个用户的聊天反馈。这比生分的“亲爱的用户,你能拨冗回答我几个问题吗?”效果好到哪里去了。

除此之外,由于运营人员与用户打成一片,思维方式也受其感染,对用户心理的判断比策划人员准确得多。尊重AX、XM同学的意见,对产品设计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在了解需求方面,具体的方法就是以上5个。可能最困难的事情不是实现这些手段,而是你能不能抑制住自己的主观冲动,用这5个渠道获取的信息来指引75%的产品设计,不要经常被自己的臆想所打动。这需要强大的自我克制,不急躁,不傲慢。

我们经常说“从需求出发”,我已经听到了想吐的地步。可到底什么才是用户需求?叫嚷着这句话的人,恐怕有八九成都把自己的态度以及小范围观测奉若圭臬。如果我们都承认需求的关键性,首先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有一套被公认的,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校验的需求整理体系,忠实地执行它,把整理结果放到会议桌的中央。

最低限度,这可以减少无休无止的,双方均以“用户体验”为兵器(实则绑架用户)的争吵。我们代表不了用户,我们必须让用户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文来自:firecacada.blog.163.com/blog/static/70743761114113841195/

篇5:需求不等于功能交互设计

需求不等于功能,或者说你最终设计出来的跟用户告诉你的他需要的“功能”一模一样的功能并不等于他真正想要的功能,

用户告诉福特,他需要一匹更快的马,最终福特给用户的是汽车。

用户告诉你,他需要一个公告板,他要用来展示自己的新产品、自己的新资质荣誉、自己的特价供应、…,你就给他一个公告板,允许展示图片、超链接、产品、视频的“公告板”?

用户告诉你,他需要一个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商品、可以合并在一起付款的功能,你是给他一个购物车还是给他一个收藏夹还是同时给2个?

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规划的初期直奔功能和表象而去,把自己的思维限定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之内,用户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最后只能被用户带到沟里。何 况,很多时候其实用户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功能的。如果我们能试图去挖掘一下用户提出需要“XX功能”背后的需求来设计一下,把他提到的这个功 能进行延伸与扩展,给他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功能,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得到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1)最显而易见的是人们讲述的、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中间有一部分是非常清晰的好想法,会寻找各种途径进入最终产品。

2)有时人们口中说出来的、所期望的功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但是它们代表了一条通向下一个版本的路径:用户实际想要的东西。用户的需求有时是行不通的或者治标不治本的,通过与用户探讨这些建议,有时可以得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完全不同的需求。

3)人们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的特性。

因为用户群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确认用户需求是复杂的。我们可以把大量的用户需求划分成几个可以管理的部分,这样通过用户细分来完成,

把用户分成更小的群组,每一群用户都由具有某些共同关键性特征的用户所组成,可以通过人口统计学的标准来划分,也可以通过心理方面的数据来描述。

细分用户不仅仅因为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需求,还是因为有时这些需求也是相互矛盾的。对新手用户而言他可能需要把一个系统分成若干简单的步骤,而相对于专家级用户而言这样的分解可能会妨碍他的快速操作。很明显的是,我们无法提供一种方案来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此时,我们需要要么选择针对单一用户群设计,要么为执行相同任务的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方案。

撰写需求的几个原则:1)乐观。描述这个系统将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不是“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比如,“这个系统不允许用户购买没有风筝线的风筝”替换成“如果用户想买一个没有线的风筝的话,系统应该引导用户到风筝线页面”效果会更好。

2)具体。尽可能详细第解释清楚情况,这是决定一个需求是否被实现的最佳途径。

3)避免主观语气。需求必须可验证,就是说,它必须要能证明这个需求可以被满足。比如,“这个网站的风格应该是时尚、闪耀的”这样的需求是无法被验证的,我对于史上的定义也许并不符合你的,而Boss对时尚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4)用量化的术语来定义需求。比如,“具备高级别的执行能力”可以用“要求这个系统的设计至少要支持1000个用户同时使用”来代替。

搞清楚了“用户具体需要的是什么”、“企业需要得到什么”这样2个问题之后,我们才能配合着网站的运营开始把用户需求和网站目标转变成网站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与功能,进入到具体的功能设计层面。

本文来自:www.ikent.me/blog/1546#ixzz0HFXgvPCV&B

篇6:需求变更与重新设计的勇气交互设计

如果设计之前的重要业务规则,主要解决问题都不能确定,那么还是不要开始设计了,

否则,总是在你设计完成之后被告知需要增加一条业务规则,不久后,又需要增加一条。如果你不想重新设计,你只能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增加一个解决方案,再增加一个。增加若干个以后,你会发现,最初的设计思想和目标已经被完全打破。设计已经变得不伦不类了。

面对大的变更你只有重新设计了。如果没有时间,懒得去做的话,被不断声讨的是设计阿,而不是需求变更。

npr的重新设计 说道:

In some cases, we spent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ime working through a problem only to realize that our initial idea simply wasn’t going to work. We had to be okay with scrapping time-intensive, developed ideas and completely starting over when necessary.

面对变更和被验证的失败,要有重新设计的勇气!

本文来自:www.lunaticsun.com/article/small-or-big-redesign-is-essential

篇7:需求从哪里来?交互设计

这是在一次面试中,面试官问的第一个问题,事后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之后我拿这个问题不断问自己。

1. 我相信深刻的需求来自于自己的观察,而不是调查。

2. 看看同类产品怎么做的,如果他们没有抓住核心需求,或者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的机会来了。

3. 数据是不会撒谎的,但是要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点确实不容易。而且数据有很强的局限性,不要被拴住。

4. 最好的需求调查,是把你几天做的产品雏形发给你的目标用户,听听他们怎么说。

一些常用的办法

1. 相关关键词,

google关键词工具 和百度指数 是了解需求的好工具,因为人们有问题了才会去搜索,可以根据关键词去推测他需要什么。

2. 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能够很好地区分谁是你的目标客户,他们有什么行为偏好。比如你不要向一个游戏高手推荐连连看,也不要向我妈妈推荐cs。

3. 用户访谈。 我推荐为访谈设计一套问题,只要在聊不偏离主题太远,可以顺着用户感兴趣的方面聊,经常会有些意外收获。用户访谈一定要基于自己的目标用户,不然得出来的结论经常会有冲突。

这些是我使用过并且管用的办法。其他的例如焦点小组、眼球跟踪、页面点击跟踪还没有过实践经验,如果以后有价值的经验,我会继续补充。

篇8:关于“寂寞”需求的思考交互设计

这段时间工作中发现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寂寞”需求的一些思考,而这个问题来源于处于新老版本交替的产品---一个解决人们对想要进行任何活动无人一起参与进行的内心寂寞的需求。这个产品发展至今已经2年,但依然没有一个客观的用户基数产生的数据对产品进行优化方面的数据支持。 目前我没有急急忙忙的帮助推进新版本的开发工作,而是重点在思考关于这个产品最核心的问题。

1.文字概念苍白无力

前天我与李云一起进行了公司内部全班同学的产品约谈会议。每人10分钟的约谈中,得出频率很高的一个问题是这个产品对概念方面的文字介绍很详细。或者说,更多同学是通过首页、网址底部的关于我们等文字介绍深入了解到这个产品是干什么,有什么价值。而同学们反映到的问题与产品部内部同学们认识到的问题是一致的。二者之间对该观点没有进行诱导。所以都是真实直观的看法。我们相信,第一感觉是真实的。

对一个产品的描述,我们更多是让产品体现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带给用户的价值。而假如用户只能通过首页或者其他页面的文字了解到该产品干嘛的,甚至进去后都不知道如何操作使用。那么产品是什么?

从运营部门得到可怕的跳出率高达78%。这个数字的意义说明,用户看了一眼首页就离开了。根本没有进入二级页面(貌似也没有二级页面入口),更加没有进入注册登录流程。为每个用户花钱1元买来的访问,白白的浪费离开了。

用户不会大老远的跑过来对产品首页显示的一个人类伟大的需求发现或者伟大的概念进行拜读、认可甚至赞赏。用户最关心的是对自己的切身利益。这个产品对我好用吗?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即产品的可用性、价值。诚然,通过文字概念介绍体现的产品,更多的是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一种苍白无力。

2.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

用户需求,即用户想要进行某项活动,但缺少人参与达成活动,

人→活动。即重点是活动达成。

产品需求,即为用户提供一个产品,告诉他这个产品可以解决活动达成的问题。即产品需求是用户需求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的解决方案。

用户需求是直白,也许是不清楚的。产品需求需要考虑互联网产品形态的实现方式,以此给出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二者之间一般不在一个层面上。作为产品人员,也应该跳出用户需求,发现真正的产品需求才能更好的为用户考虑,以用户为中心。

3.用户群归属感

什么是闲人预告?同学,你是闲人吗?你是寂寞的人吗?你心理有问题吗?什么?你说我心理有问题?你说我有病?你说我闲的 ?

这个产品的用户是一群无聊、寂寞、闲的 的人?没人敢承认,但每个人都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无聊、寂寞、闲的 的时候。但用户不想被特指,被另类,被放大,被边缘化。因为,这让用户群没有归属感。用户对使用产品感到自豪,有成功的归属感,产品岂能不成功?果断的口碑相传了。

PS:此刻确定用户群,也是为了后续产品运营做准备。怎么打,怎么玩,都需要有对象有清楚的用户群。不可能先光着头做出产品,到头来用户在哪都不知道,也更不清楚如何运营产品。YY出的产品,只有欲哭无泪了。

4.用户参与成本

产品设计要轻,简单。这也是苹果的极简主义。为什么苹果的产品用户群可以在3岁-80岁?产品受大众欢迎不是说这个产品三俗,重点在于产品使用简单,用户参与成本低。

反观现在咱们这个活动类的产品,用户登录进入后就茫然了。或者说产品设计人员都茫然,都感觉可用性不友好,复杂,那一般用户作何感想?有何看法?

将产品做轻,做简单,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拿着手机,是个人就会用。淘宝的卖家比产品设计人员还会玩营销。用户对产品上手度是非常低的,甚至玩的多了,比产品人员还会玩,能发现产品的其他更好玩的用途。这,就是一个用户对参与成本低的产品的表现。

相关专题 期望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