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健美操课程建设研究-以贵州财经学院为例

知我意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知我意”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州高校健美操课程建设研究-以贵州财经学院为例(共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贵州高校健美操课程建设研究-以贵州财经学院为例

贵州高校健美操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以贵州财经学院为例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后,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具有标志性价值的重要工作.高校体育教学担负着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担,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时尚体育运动,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以贵州财经学院健美操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加快和完善高等院校健美操精品课程的建设,分别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建设入手,深入探讨,结合优秀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当前健美操课程发展的时代性,分析了各方面建设的重点和要求.为贵州高校健美操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 者:夏肖林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体育工作部,550004 刊 名:金山 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高校   健美操   精品课程  

篇2:贵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策研究-以威宁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为例

贵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策研究-以威宁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为例

针对贵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相对落后,本文以威宁县民族职业教育为例,分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努力探索新时期符合民族特点和民族区域特点的'发展路子,提出了贵州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作 者:牛敏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刊 名:世纪桥 英文刊名:BRIDGE OF CENTURY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对策研究  

篇3:贵州高校签下“军令状”:加快建设“双一流”

贵州高校签下“军令状”:加快建设“双一流”

今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贵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作为贵州唯一一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2月19日,贵州省“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在贵阳召开。会上,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中医学院等11所高校现场签订了“双一流”建设目标责任书。

20贵州省“双一流”建设推进会现场

贵州为“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做了哪些努力呢?

自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贵州省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建设高校,引导和支持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现已立项专业重点建设项目(含培育)44个,课程重点建设项目(含培育)100个,平台重点建设项目(含培育)25个,师资团队重点建设项目(含培育)40个。

围绕贵州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民生急需,按照分层分类建设原则,共立项28个贵州省一流学科,其中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5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4个。建设学科内容涉及:“植物保护”、“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服务全省大生态发展战略需求;“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服务全省大数据发展战略需求;“基础医学”、“药学”、“中药学”服务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体现了我省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色。覆盖了法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7个学科门类,均有博士点或硕士点作支撑,涉及全省7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针对市州普通本科高校设立。力争通过培育学科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市州高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年6月,贵州大学被国家批准为世界一流学科拟建设单位。贵州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为主,带动生物学、化学及大数据科学等优势学科发展。

下一步,贵州省高校将怎么做?

下一步,贵州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将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发展,争创一流;分步推进,整体提升”为原则,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汇聚优势资源,突出实效。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和高目标激励,形成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

此外,贵州省人民政府还将出台《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学科建设定期开展评估、滚动投入和退出机制。切实加强引才、聚才和育人方面的机制创新,在一流建设学科建设经费中加大人员经费比例,用于国际顶尖创新人才的.聘用及国内人才、本土人才及创新资源的整合,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和激励制度,体现科研人员价值,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

篇4: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建设研究论文

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建设研究论文

健美操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运动项目之一,近几年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普遍喜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健美操运动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高校建设者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构建健全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一、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健美教学模式包含健美操教学思想、目标以及方法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教学结构和与之相关的教学体系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思想和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健美操教学研究仍比较薄弱,在体育教学改革稳步发展的同时,部分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思想在教学领域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缺少有效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技术。健美操教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我国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通过日常教学经验积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健美操教学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

健美操教学指导思想是健美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建立健全教学模式的保障。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健美操教学指导思想并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实际引导作用,很难突出健美操教学活动的实际特点。另外,部分高校健美操指导思想很难调整学生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导致健美操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二)健美操教学目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健美操教学目标体系是健美操教学主要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规范、预测和强化的作用,也是评价健美操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目前健美操教学目标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宏观体系太大,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其细化;第二,教学目标体系落后,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其三,健美教学方法仍落后于社会要求,严重影响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型的建立。

三、构建有效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健美操教学指导思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建立和完善健美操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的建立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健美操活动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开率学生能力、兴趣以及意识等,为建立健全的健美操指导思想提供基础保障。

(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高校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心理素质和能力养成的特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学生处于刚接触健美操的阶段,教师应该以传授技能为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另外,该阶段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健美操活动的兴趣,学生只有热爱健美操运动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健美操活动中。最后,在学生刚接触健美操阶段,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健美操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将努力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健美操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健美操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健美操能力。如果学生十分喜爱健美操教学,并且已经具备一定健美操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编创健美操动作,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教学效果评价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高校体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教学评价模式逐渐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因此,为建立健全的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综合变现所获得的成绩,如课堂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勤状况等,在进行期末总评价时,教师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学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在坚持“以人为本”评价体系的同时,为高校健美操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结语

总之,高校健美操运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在明确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的前提下,了解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仁萍 .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 [J]. 科技资讯 ,,(07)。

[2] 王建平.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J]. 青少年体育 ,2014,(02)。

[3] 汤月琴 , 孙波 .CDIO 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01)。

篇5:矿山环境地表水系的硫同位素研究-以贵州赫章后河为例

矿山环境地表水系的硫同位素研究-以贵州赫章后河为例

为更好地了解矿山环境中元素迁移释放的地球化学过程,本文研究了赫章后河地表水系硫酸根和沉积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结果发现,水体和沉积物中硫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不同水体中SO2-4的浓度与δ34S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主河道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硫主要来自矿业活动的释放.水体中硫同位素组成不仅能反映水体的受污染情况和污染水体的扩散范围,还能反映沉积物中硫化物氧化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

作 者:吴攀 刘丛强 张国平朱立军 杨元根 WU Pan LIU Cong-qiang ZHANG Guo-ping ZHU Li-jun YANG Yuan-gen  作者单位:吴攀,朱立军,WU Pan,ZHU Li-jun(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3)

刘丛强,张国平,杨元根,LIU Cong-qiang,ZHANG Guo-ping,YANG Yuan-gen(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刊 名: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年,卷(期): 26(3) 分类号:P592 X142 关键词:硫同位素   地表水系   矿山环境  

篇6: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经管类课程为例论文

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经管类课程为例论文

[摘要]开展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是高校提升现代教育理念和培养复合型经管类人才的需要。作者立足于近年来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提出现阶段高校亟待完成由双语教学课程群建设向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转变,并围绕教育目标的界定、课程体系的安排、学生因素的分析、外文教材的遴选、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考核方法的改革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经管类课程

20XX~20XX年的五年时间里,笔者先后以在读硕士、外教助理、主讲教师的身份参与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战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博弈论”等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三种角色的体验,近十门课程的参与,使笔者对双语教学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定位

作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双语教学在国内高校的推行无疑是发端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现实。,为进一步从政策上保障双语教学“有据可依”,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明确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并对“双语教学课程”作了统一界定,即双语教学课程是指授课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显然,“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类学科中将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的教学,其目标定位并非以往单一的学科目标。高校双语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学科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其中,学科目标是指完成非语言类学科的专业教学;语言目标是指将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学生能读懂该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用外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思维目标是指能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并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

值得强调的是,所谓的思维目标远非一两门双语教学课程就可以实现,现阶段高校亟待完成由双语教学课程群建设向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转变。国内一般高校,除少数重点大学外,其双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试点课程的双语教学探索期(~20)。鉴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在此探索期,基本上是有什么师资上什么课,因人设课现象非常普遍,谈不上课程群,更谈不上课程体系。第二阶段是双语教学课程的巩固期与扩展期(~)。在此阶段,基本告别了试点课程的“孤军奋战”局面,已然启动了双语教学课程群的建设,但更多的是基于质量和数量的视角,少有系统视角。第三阶段是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期与完善期(2007~)。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并非几门课程的简单相加,其设置理应讲究科学性与合理性。从本质上讲双语教学是高校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与外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图1),这就要求:一方面,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与专业类其他课程应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与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应相互融合。

二、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课程的多重教学目标客观上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良好的知识素养,还要具备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要具备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还要具备求真、求善的人文精神;不仅能够对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还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渠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外语教师的“专业强化”式;专业教师的“外语强化”式;“筑巢引凤”的引进式(可考虑引进国内培养的优秀研究生、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外籍教师或专家等三类对象);“虚拟共享”的跨地合作式。就笔者参与的双语教学课程而言,“战略管理”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分别由学校高薪聘请的`两位外籍专家担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则分别由在美国学成归来的两位博士担任。此四门课程的师资来源同属于上述的“筑巢引凤”引进式,其余则都属于专业教师的“外语强化”式。

具体到笔者所在的西部高校:

(1)现阶段双语师资应以自身培养为主,以“筑巢引风”和“虚拟共享”为辅。经验表明,“筑巢引凤”引进式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如留学博士的示范效应、外籍教师的外溢效应),“虚拟共享”合作式则是“借鸡生蛋”。这两种方式在双语教学改革的初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语师资的不足,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高校双语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长远看,西部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应立足于外语教师“专业强化”式或专业教师“外语强化”式的自身培养模式。

(2)独木不成桥,双语师资有赖于梯队建设。鉴于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努力建立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龙头、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语教学队伍。一方面,围绕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双语教学与研究中心,从制度上保障双语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的定期组织,为双语教师交流教学体会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以精品课程建设或国际化合作办学为目标,规范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中各子课程的梯队建设,并注重专业教师与外语教师的合理搭配。

(3)双语师资只能诞生于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双语教师所需的学科知识、外语水平、教学方法等均离不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应抓住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机遇,使每位双语教师每学期有一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如今每学期半门双语教学课程的实践,不利于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成果的巩固。

(4)双语师资的培养需要加强资金投入。近3年内应有计划地资助双语教学与研究中心成员参加留学预科学院“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IBTQ)”的课程培训、教育部“双语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暑期集训或国内其他培训中心(如华东师范大学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的短期培训,有条件的可逐批选送双语教学与研究中心成员参加国际性会议或到国外进修。

三、学生因素分析

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课功底和外语能力等素质构件,也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基础。根据双语教学的阀限理论(the thresholds theory),双语教学的前提是要求学生的双语水平均达到中级层次,同时要求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力争达到高级层次。

就笔者参与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双语教学课程而言,并不存在“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一则因为同期开设的还有两个 中文班,可供近300名学生选择;二则选择到双语班学习的逾百名学生大多是英语学习兴趣大、听说能力强的学生。与此不同的是,“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战略管理”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由于并没有根据学生外语水平的高低采取分班制,结果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些外语基础比较好同时又对外语感兴趣的同学学习十分投入,而那些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对双语教学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有鉴于此,笔者在“博弈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除正常开设教学l班和教学2班(外语授课比例50%~60%)外,还特别针对未通过CET-4的68名学生,开设了教学3班(外语授课比例10%~30%)。此种分班制立足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有效地避免了潜在的“学科损伤”。从最终的学生评教结果和专家评教结果看,此种分班制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和专家的一致肯定。 今后,随着自身素质构件的积累,在坚持“外文教材+外文板书”的原则下,笔者将进一步尝试该门课程的“三层次分班授课模式”,即细化双语教学班的层次,将教学1班的外语授课比例提高至80%左右,直至实现最终100%的纯英文授课目标,授课对象初步定为已通过CET-6的学生。

四、其他因素分析

1.外文教材。早期,学界一般都主张,双语教学应当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影印版),认为“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学科知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而近年来,“双语教材的本土化”问题受到特别关注,如,受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专为中国双语教学定制的教材(首批为会计、金融和经济学三个专业系列,均由国内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中国双语教学的要求改编)。笔者认为,从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来看,这些系列教材应该说更加适合于中国本科双语教学的实际。可以有效地避免单本原版教材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此外,因为本科教育段双语教学课程,大多集中在大三学年和大四上半年开设,而此时段恰恰是学生课业负担最重的时段,也是受考研、找工作等压力影响最大的时段。从学习效果来说,改编后的图书由于配有中文导读,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在双语教学中大量采用图表、数字、幻灯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利用可视可听资料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双语教师(参与人之一)应在教学博弈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人之二)的积极性,通过案例和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博弈论课程实践中,笔者尝试性地设置了“20m小组课堂报告”环节,学生通过对“囚徒困境”、“智猴博弈”、“情侣博弈”、“猎人博弈”、“海盗分金”的情景模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终使得师生合作诚意、教学互动效果都远远超出了预期。

3.考核方式。首先加强平时考核。在博弈论课程实践中,笔者将平时成绩比重提高至50%:个人表现(含考勤部分,对其实施配额管理式请假制度)占30%,团队合作占20%。其次,在期末考试中,采取“英语试题+自由作答”的考核方式,扩充了学生策略集合中的元素,并通过收益值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作出各自的理性选择,即评分时,中文答题以0.8系数加以修正,英文答题按照正常的评分标准,以此来激励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热情。

总之,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目标的界定、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方法的改革等诸多问题。当前,高校双语教学正处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即系统论视角下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期与完善期。在此阶段,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问题,并处理好各子系统课程的协调问题,以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三合一”目标。

篇7:襄樊市城镇建设研究--以太平店镇为例

襄樊市城镇建设研究--以太平店镇为例

湖北省襄樊市是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西部地区进行小城镇建设试点的两个城市之一.文章分析了襄樊市城镇建设的`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襄樊市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作 者:郭荣朝  作者单位:襄樊学院地理系,南京大学,城市资源系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2003 “”(2) 分类号:F292 关键词:襄樊   城市化   对策  

篇8:《成衣工艺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以惠州学院为例

《成衣工艺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以惠州学院为例

根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从<成衣工艺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建设成效出发,探索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设王、国际化教学平台的双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科教结合的'教学队伍建设、多元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等,以期能够为<成衣工艺学>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 者:张小良 陈霞 ZHANG Xiao-liang CHEN Xia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服装系,广东,惠州,516007 刊 名:惠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年,卷(期): 29(5) 分类号:G642.3 关键词:《成衣工艺学)   精品课程   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  

篇9:试析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高校建设的重点以从简单的知识能力的培养转变到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高尔夫运动在我国一些高校的课程建设中已得到初步的开展,文章主要介绍目前高尔夫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提出相关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现状;对策研究

高尔夫作为绅士的运动,起源于14世纪或者是更早时期的苏格兰,运动自始自终都充斥着自然的气息与魅力,体现体育运动实质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气息、充满着时尚、高雅,是一项非常容易被青年大学生接受的运动,在高校中开展高尔夫课程建设能给大学生活带去生机、活力。但是,开高校开展高尔夫课程还是有一定的阻力。

一、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现状

(一)高校高尔夫课程遇到的首要问题

1998年至今,我国高校开始施行扩充型招生,因此许多学校为了加大学校的规模,实行计划外招生,可能导致不少的高校出现负债情况,高尔夫课程的开设不仅是前期的投入还是后期的维护都是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因此,许多学校在面临资金缺乏与高尔夫课程矛盾时,只能选择放弃后者。致使高尔夫在国内依旧是“贵族运动”。

(二)高尔夫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校高尔夫课程的培训员一般较少,每个学校教练员不足5人,原因在于:高尔夫课程的建设属于高成本的课目,在部分学高校仍然没有被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一般情况下,只有家庭非常好的大宗专业的学生才有能力去选修;在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需要竞争中,高尔夫专业培训人员的需求量几乎为零,致使高技术高尔夫球员的匮乏。

(三)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的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学大纲的使用

在我国高校建设中,许多学校存在教学文件确实的现象,例如,上海随机抽取的5所开设有高尔夫科目的高等学校中,2所学校已经制定并审批了自己的教学文件,甚至出现3所学校的教学文件都不完备的现象。这些学校的教学文件很大一部分是根据本校的高尔夫球场的场地设施的状况,根据专业的高尔夫教练员的建议并同时参照一些其他的兄弟院校成熟的教学文件。

(四)高校高尔夫课程的课程类别

高等学校的高尔夫课程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是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模式,大部分情况下多为旅游专业开设的课程。

(五)高校高尔夫课程学分学时的分配

经过统计,上海高等学校的高尔夫课程开设时限基本上是半学年,学分是两个学分占用了48个学时,只有上海大学为一个学年的教学。从高校高尔夫的课程教学学时的分配结果显示,高尔夫教学与其他体育的运动项目开始的时间一样,在教学开始的时间内,学生还是有相对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充分掌握。

(六)高校高尔夫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全国高校的高尔夫教学的课程分析,虽然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差异,还是存在相对较大的共性,其中有十所学校共同的开设了:高校中高尔夫竞赛的规则与组织;高校中高尔夫球场的维护与养护管理;golf ENGLISH;职业赛以及高校中高尔夫球场技能与技术;高尔夫球场及其他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建造。

在课程开设的同时遇到院校领导的矛盾,有的领导认为高尔夫球场的管理应该为高校高尔夫发展的重点,而有的领导者认为高尔夫专业技术才是搞笑高尔夫课程开设的重点所在;有些高校中更是存在理论的丰满,实践比较单薄的现象,这是高校高尔夫球场建设最应该避免的一点。

(七)高校高尔夫建设场地的设施建设以及经费的投入

从网络中得到的数据,今年来我国的高尔夫球场近300个,仅广东省就单独90个,90个中的85%都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广州11个,深圳9个,珠海14个,佛山7个,东莞15个。中国十佳高尔夫球场广东占有6席。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我国高尔夫球场的分布呈现单密度分布,大部分地区的高尔夫球场建设还是滞后,原因在于:经济以及政策方面的制约;我国城市地区缺乏充足的空闲用地作为高校的高尔夫球场用地;学校很难承担高尔夫球场的运营以及管理费用。

以高消费著称的高尔夫运动,经费方面的施加肯定是必要的,一个正规的高尔夫球场的的前期资金施加量包括建设后期的场馆维护费也是非常高。高尔夫运动项目与其他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其对球场的器材以及场地要求都非常高。单就高尔夫球杆这一个开支来说,学校一般都不配备,需要学生自己购置,所以很多学生也会被这个开支所阻挡。

(八)高校高尔夫课程对所选学生的就业的影响

统计表明,高尔夫课程与学生的就业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联系,接受调查的高等学校中大多学校都是以市场需求的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方向,在旅游、导游专业内开设高尔夫课程,该专业的就业率就会有一个明显高于其他没有开设高尔夫的专业。

二、加强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大力地降低高校高尔夫课程的建设以及学生学习的成本

综合了分析高校中所存在的问题,资金仍然是首要的问题,在校的学生购买器材的方面,校方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支持以及帮助。学校管理者应该熟练掌握市场额规律,努力结合市场资源,利用中央以及地方多方面的政策以及经济的优势,实践并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采取办学模式,大力得降低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的成本投入。

(二)提高高尔夫教练员的能力培养

教练员是高尔夫教学的核心,只有提高高尔夫教练员的素质以及能力,才可能提高整高高尔夫课程的水平。

(三)增加高尔夫球场的设施投入,从硬件上满足高水平训练条件

优越、高档的教学设施是优秀高尔夫课程的基本条件,高等学校中的高尔夫球场的场地设施一般比较差,甚至基本上没有一个学校拥有一个符合标准的高尔夫场地,很大比例的学校只有建设着练习场,最重要还是因为场地修建的资金投入不充足,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政府的限制。

(四)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中央以及地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制定计划,应该像对待其他的奥运会项目一样,把高校高尔夫的教学放到一个高速发展的地位。

相关专题 贵州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