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ranl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ranli”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共1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一、关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

(一)要有深具专业影响力、团队凝聚力的团队带头人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实践经验,在本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能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一定的高校教学经验,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本专业建设在当地高职院校中的领先水平。第四,能结合校企实际情况、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现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拟定的协议,明确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形成一定的制度,来保障行业企业相关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专任教师和青年教师最好每学期轮流赴合作企业顶岗工作,使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实现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院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这样才能型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专业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的项目和内容由双方共同协商设置,并主要由具有企业选派具备高技能水平、经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讲授。

(三)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要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院教学管理覆盖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与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师请进来,让高职学生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形成以资深企业为依托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有利资源,建立对内、对外艺术设计专业学员的实训基地。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落实实训与就业一体的实训机制。

(四)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争取条件,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至少在学校内部场所建立一些基本的技能实践场所。例如:

①室内装饰材料实验室,陈列数百种常用装饰材料和数十种施工机具、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常用装饰材料的品种、物理性能、加工方法、应用范围等有直观了解,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②建成室内装饰施工工艺流程实训室若干个,将常用装饰施工构造按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开放展示,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室内装饰施工的技术和验收标准,提高学生绘制施工图和从事施工管理的能力。

③建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体的CAD、3DMAX实训基地一所,主要进行项目实训、CAD工程制图、3DMAX效果图制作以及后期渲染、修图的实训教学。

④建立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要不断完善教学、实训、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教学有教案,实训有手册,操作有制度。

(五)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本专业专职教师多参与室内设计项目的设计和招标工作,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校企合作更深入、更稳定,真正形成了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设立室内设计专业学会学生入会、培训、考核、认证体制,打造良好的培训、考核平台。

(六)建立以科研保证教学团队专业素质的模式

在教学上,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开展教案、教学心得交流会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在实训上,强调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深入交流。以研讨会、观摩会、文字总结等方式进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历练教师的一线设计能力,培养设计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鼓励教学团队成员以专业论文、教学论文、专业展览比赛、精品课程、课题的形式反映、体现教学心得与成果。

二、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和企业分别承但本专业的基础课、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穿插,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顶岗实习等环节,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实施方案。

①在实际教学中,把一线设计师请进课堂,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已经建立的设计企业为平台,辐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入市场,培养实践技能。

③把学院的学术气息带进企业,帮助企业提升专业层次,突破设计瓶颈,既为企业的设计师在专业理论、专业素养方面进行继续培训,又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方式。

④把一线设计师请进校园,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实际、具体、可行的教学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⑤广泛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荐学生就业。

三、教学革新总结

①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力度。

②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注重课程衔接和应用引导,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③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同步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④建设装饰材料实验室,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不足。

⑤建设校内实践场所,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施工的工艺、方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

⑥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提前接触行业环境,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

⑦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与市场、一线设计师有较深入的接触。

⑧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式、教学革新的一些具体的体会。本文的目的在于即对自身工作的梳理,总结得失、经验;又能够抛砖引玉,与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获得专家、同行的批评指导,最终在新时期国家关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政策下,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力度,完善现代高职教学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篇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改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也需要更好地适应改革的变化,寻求创新,力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室内设计专业是与社会接轨较为密切的专业,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寻求创新化的教学模式。笔者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创新;高职院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当中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装饰的质量要求也明显提升,这就增加了社会对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笔者就对该专业的创新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论述。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实现创新化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来讲,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实现创新,要注重内容的应用性。为此,学校需要和市场接轨,深知市场需求,学校需要与相关的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安排一定数量的实习和实训课时,并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作为中心,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被课本知识局限,而是更好的突出了实用性的原则。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要想实现创新化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变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科学的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一,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且增加其对本专业的深入理解,提升学习的兴趣;第二,互动教学方法。在应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创造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课下的交流和互动。当完成教学目标之后,学生能够利用专业展示进行相互评价,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习的质量;第三,项目情景教学方法。在应用这一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际的工程项目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这样能够通过参与提升自身对于设计方案的认识程度和设计能力,并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便与其今后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三、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室内设计专业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技术之上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专业的特色,且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常情况下,完整的室内设计项目是从招投标工作开始的,之后需要和甲方进行沟通,然后进行现场的勘察测绘,根据勘察数据结合项目特点设计方案,绘制图纸并做好预算工作,这一系列环节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个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每个学科都需要涉及,且要分清主次和轻重。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首先自身要明确,室内设计专业中最为重要的学科和知识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对于次要学科,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讲解,否则学生一知半解、通而不精,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教学的创新化发展,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

四、实现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共同发展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深入实践当中,才能够提升其设计的能力,为此,学校需要根据这一专业的特点,建立起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要采取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实践能力。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必须要满足实训基地具有相应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装饰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展示室和作品展示室等,能够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学校则需要寻求和各个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社会的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的目标,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避免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五、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同时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多,实践应用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工作,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发展。

作者:余安琴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安芳.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

[2]杨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网友世界,(8).

[3]马晓利,孙学凯.高职院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研究[J].大舞台,(11).

篇3: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探索论文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探索论文

室内设计是高职院校新兴的一个专业,我国室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结合教育部的改革要求与市场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1.知识结构单一

室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家具安置。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室内设计的知识结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只要学会了家具的摆放,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就可以了,这是不全面的。除此之外室内设计还需要注重世界的潮流变化,要与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才能展现出室内设计的魅力。但是当今室内设计的课程多数只是学习对室内物品摆放的顺序,很少考虑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

2.学生缺少积极性

学生学习室内设计,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如CAD、Photoshop、3DMax等一系列画图软件。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就局限在画图软件的教授上,这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不能真正地感受到室内设计的魅力,也无法提高学生室内设计的.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轨的现象。虽然教师理论讲了很多,但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最终学生学以致用的很少。甚至部分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只有教师的讲解,这种灌输性的教学并不适合室内设计课程,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的知识,也就无法融会贯通。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与人文结合,创新室内设计教育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类别的艺术课,不仅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可以与人文结合。因此教师在讲授室内设计的时候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到室内设计的人文价值。

2.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展现室内设计魅力

教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时,内容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模拟教学的方式,展现出室内设计的魅力。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设计,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实践教学知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室内设计教学优势

在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室内设计的变化、模拟实验的完成等,对学生多维感官的构建和室内设计理念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当今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了,室内设计本身又需要多媒体设备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容量较大、直观生动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展现出多媒体设备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绝对优势。

4.擅长教学反思,适应室内设计教学新要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授予者。因此在高职院校改革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擅长反思。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室内设计进行教学反思,考虑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分析教学目标是否都达到。其次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行为进行反思,依据其行为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采用听评课的方式,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影响,现如今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的教学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设计能力,提高其就业率,需要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了更好地完善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丰富课堂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运用模拟环境和多媒体设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不断反思中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浩.高职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2]李宏.室内设计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思维创新[J].山东工业技术,(5).

篇4: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开展实践论文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使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发挥自身的职业才能是最终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室内专业课程开展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他们在设计实践中发挥自身卓越的才能,展现了高职院校艺术人才的水平和实力。然而,在教学收获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室内设计教学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要求我们不断教学摸索中进行教学创新,提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模式。

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目标与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与课程的设置安排产生了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未突出该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而是将更多教学内容偏重于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拓展上。尤其是对于学生室内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不足,相关课程的配置也是非常欠缺的。室内设计专业是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时间并不长,所以师资的配置速度非常缓慢。同时,一些任课教师都是专业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并非是专业对口的室内设计专业,在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的课程教学中,很难精准地设置课程,科学地优化和配置课程。所以,这也逐渐显现出了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实际和人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影响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开展的效果。

第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偏少,其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集中在了课堂上。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弥补学习中的缺陷。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必须亲自到施工现场和材料市场去体验,才能从课程的书本理论联系到具体实践。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课程教学中的东西,只能凭借想象去理解,难以吃透和掌握真正的应用技巧。学生在课堂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但是一旦涉及实践,却很难游刃有余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比如装饰材料和预算课程,如果仅仅凭借理论课程,学生很难在实训场地进行跟进,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会被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完全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技巧,服务于将来的职业需求。

第三,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理论支持薄弱。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对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岗位需求的提高,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主导课程方面,使得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缺失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比如,中外建筑史、设计美学等课程并未开设,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学生的技能课程,而将一些看似作用不大的课程,如设计概论、工艺设计等课程都进行了缩减甚至删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完整的专业体系,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整的结合,发挥自身优秀的艺术设计能力。有些教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而对于基础的理论要点一带而过,这使得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在工作岗位实践中暴露了自身专业能力的缺失。

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开展的策略

室内设计是一个具有鲜明实践性和市场导向性的创意行业,因此要开展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根据市场导向来重新规划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维度层次:其一,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熟悉室内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其二,学生必须能够深入学习并灵活运用建筑学和装饰工程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能够独立完成与室内设计配套的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内部的家具设计,具备对建筑物实施全方位配套设计的能力;其三,学生必须详细了解与建筑施工安全有关的施工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具备设计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为自己在职业实践中成长为“桥梁型”的技术人才打下基础;其四,学生必须拓展学习多方面的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人文学科知识。同时,将人文知识和素养作为创意设计的基础和源泉,以此来强化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即可按照“模块化”的思路,对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发展。根据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

其一,专业核心技能主干课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设计效果图制作、手工设计效果图制作、室内装饰设计案例与实训、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和工艺、装饰工程材料和预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等。本模块的教学,应该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依循工作程序来展开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同时,需要重点处理好各门课程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衔接与融合,突出人才培养的“桥梁性”和“一专多能”,以期更为有效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

其二,专业基础课模块。其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写生、三大构成、建筑制图法、计算机绘图实践应用等。在这一模块需要强调室内设计专业的实用性原则,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删减那些与室内设计关系不够紧密的美术学科理论和技能,重点保留、突出适用于本专业的基础技能和方法,以期更为有效地同专业核心技能主干课模块实现紧密对接。

其三,实践与实训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各种校内外实训、实践活动。其要点是建立常态化的“工学结合”机制。以教学周为单位,每周选择特定时段赴合作企业展开实践和实训活动,以期随时随地学以致用,生动地达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其四,人文素养拓展模块。其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发展史、古典建筑欣赏、建筑美学、建筑摄影与赏析等。目的在于通过对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姊妹学科展开教学,丰富拓展学生的综合性人文素养,以便为其创意设计提供必要的素养基础和源泉,以此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室内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给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创新意识、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全面掌握室内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优势和水平,使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更加符合教学需求,与人才市场完美接轨。

参考文献:

[1]赖莉琼.室内设计“3+2”模式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艺术科技,(3):11-12.

[2]孙启新,钱抒.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J].教育与职业,(08):144-145.

篇5: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建立“三位一体”的文化培养模式,完善文化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的体系和制度来推动文化培养和建设。为此,要进行整体设计,推行社会、学校、教师三方共同关注,协同分工的培育理念,建立“三位一体”的联合培养模式,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首先以社会文化需求为导向,从更广泛的角度关注高职院校的文化发展;其次,学校应具备构建文化发展的基础物质条件,为营造文化氛围、培育文化环境提供现实的根基;最后,以高校教师的文化育人建设为载体,教师要完善人文知识的修养,提高文化水平,达到文化教育的标准水平。

有序规划,系统运筹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需要系统规划和设计的,不能仅依靠少数的项目建设来推动长效的机制。高职院校决策层必须要有清晰的规划目标,建立系统保障机制,加快运行文化建设的步伐;要认真挖掘校园文化潜力和资源,传承院校的专业特色和传统,体现办学理念,使师生们产生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配合,来打造和锤炼校园精神文明,提升院校文化品位,以达到弘扬大学文化的最终目的。

营造文化氛围,关注校园环境文化

成功的院校文化建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单纯健康的人际关系、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其中,校园环境的建设理应走在建设的.前方。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已经追平甚至超越了本科院校,这获益于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契机。优美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校园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使得教书育人能够有理想的活动场所,突出了文化建设的综合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提倡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和谐的人际环境,带动文化建设的推进。

将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彰显文化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因为区域特色和少数民族学生组成,其文化建设必然会带有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紧密契合。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主动融入地区文化和民族文化,体现职业教育文化的多元性。首先,高职院校应提倡多关注民族文化,努力挖掘民族文化的特色及优势,吸收民族文化的养分,使职业教育凸显民族特色;其次,主动将文化建设融入区域传统优秀文化,借鉴区域文化建设的方法,吸取地区文化建设的经验,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环境。

作者:李荣 齐志鹏 刘海红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

篇6:工商管理论文高职院校

1人才需求的社会环境的分析

按专业的不同,企业岗位可分为三大类别,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以及辅助类岗位,技术类的企业岗位对学历要求最高,而且也最严谨,一般要求专业对口,并且至少要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有的企业甚至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管理类的岗位一般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等,这类岗位对人才的学历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很多都要求至少是大专以上学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辅助类岗位普遍意义上的学历要求比其他两类的要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如保洁工人、保安、司机等等,学历往往只要求高中。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2人才核心素质要求分析

2.1专业技术素质

企业人才如果在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又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这能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通过瑞士工人和中国工人装配手表的实例,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不仅仅需要在理论上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还应该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能够让他们拥有过人的技术能力,以应变各种紧急的事情。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2.2社会能力素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独行侠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现代社会更讲求的是相互合作。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因此在现在的社会活动中,需要大家的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形成共同的理想、远大的目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因此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3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1对人才的培养缺乏全面性

很多高职院校只注重学校的规模和经济利益,不能够根据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专业的调整,不能够顺应新时代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方法滞后,形成了人力资源的一定的浪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因此只重视规模的学校,忽略教育的规律,产生了很多的缺点和问题,逐渐陷入了误区内。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3.2只注重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

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教育不够重视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教育,而忽视社会能力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教育方向不明确。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很多高校为了给社会直接输送技术型人才,而只对其基本技能进行辅导和强化,而忽略了其他的社会能力。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因此在这些学校中培养的学生都是技术较好,但是社会其他能力表现的素质不高,因此还不能够完全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需求技术人才的同时,希望人才能够有更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效率出力。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第二,学校没有完全把握好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一些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进行了简单的规划或者是对眼前利益进行了培训和培养,而让学生缺乏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该加强院校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从专业能力、方法等其他能力上进行平衡发展,不断的完善人才的社会能力。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往往很多学生拥有较高社会化能力的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即使在职业生涯中,改变了行业和岗位,还是能够更好的适应和开展工作。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4建立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4.1树立具有前瞻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理念

4.1.1坚持以教育为核心的自主性办学理念

大学在进行办学的时候,除了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也受社会和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对大学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很多大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教育为本的根基和原则,而是将更多的利益性的东西掺杂在内。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因此大学在当今社会下如何更好的办学,更好的生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定位的明确,坚持自己的特色,拥有较高的自主权,辩证的看待政府的干预程度,成为真正的促进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价值观精神观,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的储备,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大学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4.1.2以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为立足点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给社会和市场提供更多技术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与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在校内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职业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这种社会需求促使高校与当地的企业进行联合合作,能够向企业输出人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行实习锻炼,更好地认识岗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但是学校应该在此类问题上进行高度的融入性。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4.1.3为人师表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学校要培养良好素质的人才,其师资力量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是很重要的标准和要求,一些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更深刻的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能够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在各个方面充满正能量,能够更好的爱祖国、爱人民。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目前许多学校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师资力量过于年轻,还没有较高的理念的形成,意识和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优异的程度。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4.2构建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素质水平创新教育机制

4.2.1开创不同的学习的平台

很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实现、就业和校内培训等多方面的关注,能够让学生在正式进入到社会之前,学到更多的技能,尽可能多的提高技能素养,能够不断的增强技术价值和管理等方面的交易,能够不断的在技术性的基础上,增加素质性。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4.2.2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对专业和未来就业岗位的了解程度,从而明确岗位任务,能够更好的在岗位领域内进行自我锻炼,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4.2.3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在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的传授的时候,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相关实践的频率,能够让他们不断的认识到岗位的需求和职能,能够更好的进行任务框架的构建,从而完善自身的不足,来达到教学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能够更好的在实际的情况中解决问题,而不是永远只停留在书本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4.3打造雄厚的软硬件设施

各类学校都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校内的软硬件设备,不断的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保障。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其师资力量的素质能够提升学生的修养,而其坚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不能够忽视师资力量,除了老师向学生传授经验外,也需要让老师投入到实践中,在一段时间能投入到实践,进行更多经验的积累和传授。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5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要明确自身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员,只有认真研究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并根据院校自身的风格与特色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从容实现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精神的时代内涵。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作为一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只有把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这一职业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明确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要掌握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人生经验引导学生,实现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才”的平衡发展。高职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篇7: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论文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论文论文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与当前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紧密衔接,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高职生生源质量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很难立即解决,但是高职院校也应对此引起重视,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制订有针对性、有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确定专业层次与类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有特色、高质量、可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提高学校的特色与声誉。

2.明确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明确艺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教学,保证基础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绘画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教学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

在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体系设计中,很多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性和实用性较差。因此,教师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方向,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对基础课程进行分类,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交错、横向排列的基础课程群,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构成完整、合理、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使学生成为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设计、管理、施工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二、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必须注意与专业院校间的差异,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

篇8: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论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势与不足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笔者经研究并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

1.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势

关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和企业的不断繁荣,知识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认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性,有些院校已经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校园文化研究会等以专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第二,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规范。

截止到目前,几乎全部的高职院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完善其与教学相符合的各项规章制度,包含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较全面的内容规定。

第三,明确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导向。

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会将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与其实际情况主动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体现其校训校风,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自觉的适应与维护。

第四,加大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力度。

近年来不少的高职院校都投入大量资金改进其硬件设施,增加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并建设新校区。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也同样投入了较多的资金铺设草坪、栽种各种植物等以美化校园,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1.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尽管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职业教育型的校园文化特色,但是由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深化的过程,难免会在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总结如下:

第一,不符合高职院校实际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盲目的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并未建立与自身实际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导致当今的很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的“克隆”。

在有些高职院校中,从领导到各个教职员工都未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并未设置专门的负责机构,导致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出现;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符合院校实际,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缺少创新,未能够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表现出来,为体现出其文化高度和内涵。

第二,存在重技轻文现象。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会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儿忽视学生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环境较差。

第三,整体系统规划不足。

有些高职院校认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招生就业等硬件建设,而忽视了对校园文化这种软件建设的系统规划,不少的师生都未形成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和价值取向。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结合我校高职教育文化建设实际,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意见:

第一,在高职院校的总体规划中写入校园文化建设

①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因此将教师与学生进行统一,充分调动和发挥二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整个校园的文化建设。

尽管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基本适应了我国的高职教育,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素质的高低,从而阻碍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要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

②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

学生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都是家境比较困难的农村孩子,它们的文化素质一般都比较低,这很明显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所以要着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保障顺利的开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二,通过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层次

①树立品牌项目打造精品文化活动。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非常丰富,既包含了一些水平和档次较高的活动,也包含了一些滥竽充数的质量较差的活动,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对其各种活动进行梳理,避免由于质量较差的活动的举办给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的质量和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积极鼓励那些水平和档次较高的活动,并拓宽这类活动的开展领域,在文学、表演、摄影、书画等诸多领域都要有所涉及,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高雅艺术巡演季”活动、苏州评弹学校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等,十几年来从未间断过,他们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品牌艺术活动。

这些活动均起到了聚精艺术、鼓励创新、弘扬校风的突出作用,形成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②利用网络拓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校园网已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网络文化以其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对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与转变,以及学习方式的改进影响意义很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网络意识渗透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当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三、结论

本文从高职校园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特点及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为未来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篇9: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论文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及措施

1.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与生活中自觉地接受教育,乐于接受教育,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恋爱观、择业观。

要达到上述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百行以德为首,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高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突出其教育性特点,在建设过程中时刻把握教育性原则,从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氛围、课堂教学气氛到师生精神面貌、学生社团活动等方方面面都应该发挥其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科学性原则: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整体工程,它点多、线长、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专业特点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意义及建设途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建设本校的校园文化。

(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它体现了教育应遵循人的主体性的原则。

学校中的以人为本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和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建设的出发点,在建设中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师生共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服务师生为建设的终结点。

2.建设校园文化的有效措施

(1)加强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既能够以各种方式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又能够使人们的信念情操融合,达到培养和激发人的集体意识的目的,从而使全校教职员工从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2)把握校园文化中的批判、继承与创新问题。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样,是在不断更新与变化的,要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作用,必须时时考虑推陈出新,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当中消极的东西过滤掉,把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东西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满足市场对就业人才的需求。

二、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文化在不断更新,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需要创新。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动态过程。

合理、人性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应是使师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建设的过程。

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将现有的文化创新与发展。

比如,高职学校师生每年参加各种省级、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学校每届各种社团举办的多种活动,均体现了校园文化创造性的发展,促使校园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雅俗共赏、百花齐放的气象。

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又拓展了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在奋发向上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篇10: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论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论文

一、语言能力的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外语学习更是提高人文素养的直接来源。然而高职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却停留在只是一门必修课的认知状态,尤其是工程类学生,认为未来就业后,母语交际够用,即使涉及国际项目也可以通过设置翻译陪同就能完成相应的任务。而步入社会与就业的过程,并不似这些学生们设想的那么简单与顺利。汉语就语言特性来看,就是一门含蓄的、形式简单却又表意丰富的语言,整个亚洲语言体系都或多或少受汉语影响有着这样的属性。而西方语言文化因为各不相同的历史原因,在越是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其语言越是具有开放随性、节奏明快的特点,而以这些语言为母语的国家的'人们,从语言能力的角度大体上都要比亚洲国家的人们更随和、容易相处,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就能达成相互了解。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通用语言,也正是因为英美等国家的社会发展把其母语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才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纳并使用。高职教育虽然不似综合类本科教育那么明确地要求外语能力的考级,也在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方案上有着与专业课程相适应的外语水平的描述。

二、人才培养的设定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专业为目录划分,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又按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分隔,进而对科目及科目所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任务进行了明文规定。如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以水利水电建筑类工程专业为特色,对于外语等基础性科目,都是根据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该科目的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并没有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片面地认为基础性学科只是国家要求的必修科目,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里,对于工程类学生的未来就业意义不大。第一点中已经阐明,语言能力既是人文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情智商水平的重要方面,外语的学习,对于人文素养本来就很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显得比已经以优异的学习效果进入到重点本科院校就读的学生英语这科的学习意义更大。通过外语学习,能丰富工科学生的课余生活,能拓宽学生的文化眼界,使工科学生更具包容性,继而影响学生们的人际交往,使其更能融入到团队中协作,为其在本行业中有所建树打下基础。英语只是外语的一个门类,但英语是当前公认的世界语言,即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尖端技术所在的国家有着探索欲望,也应该从英语习得入手,而不是临到一个新环境用中文和中国思维去研究当地文化,带来片面的探索结果事小,难以接受当地本土文化达不成理解影响工作质量事大。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会接触到国际工程,但是未来的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极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对外合作随处可见,机会数不胜数,学生如果只是因为语言问题,对国际相关行业内容无法理解,缺乏远见,结果在自身专业上获得进步受到了阻碍。

三、教学方法的建议

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在高中阶段文化基础课程没有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有一点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这些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在高中的各个科目都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能够毕业。所以很多专业课教师并不担心学生中学是文科还是理科,因为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启动专业理论课前都要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回顾与重新学习。然而英语这一科却始终以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的标准制定课程计划,相当于只规定了达成目标,却未有从学生入校时的实际情况启动外语学习。对于这种情况,高职学院首先应该在外语科目开设意义上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更好地指导外语教研室开展有教科研活动,对外语教学的投入稍作增加,改善教学设施和环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方面,从学生入学就应该做好水平摸底和教学效果跟踪。教学方法上,应侧重文化影响,开拓学生视野,将学生的不同兴趣做个分组,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重复所学,甚至是实践运用。

篇11:高职室内设计及空间形态论文

高职室内设计及空间形态论文

一、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多为近几年开始创办,一般都是由专科学校、中专等性质学校合并组建,在高职纷纷进行课程改革、骨干校建设的大潮中,实训基地建设很难跟上学校发展的速度。而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一般为市属院校,地方财政有限的拨款不足以支撑实训场地的建设,实训室陈旧、老化的设备必然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

2.仍然是“为实训而实训”,从观念上已经将实训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生掌握设计辅助性技能的手段,弱化了实训教学环节中的过程性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达不到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装饰设计与施工工程相关实践经验,理论教学常常与实践相脱节,此类教师本身的实训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动手实训目的变成了“两张皮”。在地传授知识、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双向地互动式学习,以引导为主。这种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积累有较强的要求,运用灵活的思维教学设定学习训练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即时对教学进行调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二.体现因教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运用“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打破了职业高中教学传统的“学生只管学,教师只管教”的系统状态,建立起了互动式的非线性教学系统关系。使我们的.学生“学中生疑,有疑而问”,教师以疑而答,增强了地理教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1.切合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学阶段,认知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导向,能进行概念的、抽象的、形成逻辑的推理……扩散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逐步发展起成熟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已初具水平。发展自学研讨、自我小结、小组归纳、自我测评的“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正是顺应和照顾了职业高中这样的正处于认知建设阶段的学生的诸多特征。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贴切。教师认真备课,带着问题进课堂,教有目的;学生带着学习提纲学,学有方向。师生目标统一,这样能做到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地理四步教学法”的教法贴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符合职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学生,功夫下在平时,不留后遗症,学生后劲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素质。教学情境好,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的“黄金时刻”内进行教学双边活动,能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得出“,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不仅继承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优点,还吸收了各种新教学模式长处,同时又能调控最佳地理课堂教学气氛。因而可以说这种素质教学模式符合职业高中教学环境,因而受到众多职业高中师生的重视和欢迎。可以相信,将会有更多职业高中的地理教师主动地运用这一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教学设计。

篇1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容单一,脱离社会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准入门槛低,办学成本不高,加上多年来持续热门。但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从课程设置来看较为单一,一些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几乎跟公共课一样的是填鸭子式的理论教学,缺乏其他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相脱离较严重,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节奏。

(二)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工商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在招生时占的比例较高,入学分数相对于低于本校其他专业,造成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可塑性不如其他专业。而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看,特点不鲜明,不具有特色可言,多数学生在学习阶段和择业期间都感觉到迷茫,有些找不到学习方向,择业无所适从。

(三)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工作中应付、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完成岗位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局限在培养理论型人才,缺乏实践教学,甚至个别院校为节省成本等,简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了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强,在就业和工作中优势严重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校企合作,闭门造车,很少走出去,学生也局限在校内学习,不能接触到具体工作岗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中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由职业高中、中职、中技工升格而已,传统的老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多数是以前的老教师或者行政兼职的,比较少是在企事业单位一线调入的,缺乏实战经验,与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的专业和学历结构,聘请企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组织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挂职及实践调研等。

(二)改革和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案

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定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要求。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创新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的方案,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尝试跟用人单位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或者工学结合式等形式,让学生走出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等,从而更具有竞争力。

(三)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师生考核

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和完善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考核评估,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考核代替传统的应试考试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由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等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既要由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又要以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必须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师生的考核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逐渐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开办该专业院校,对社会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培养出学生的质量,对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影响非常大。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内容单一,脱离社会,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提出通过提升教师道德和知识水平、优化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加大文化交融等,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工作单位提供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篇1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与明显短板并存,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求辅导员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与途径,逐步形成一套成熟体系,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在透彻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与存在的短板后,依据多年学生管理经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多途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1.1留心关注学生的入学资料

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辅导员除了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实时表现之外,还要要经常查看所带学生的入学资料,在这些资料中,辅导员可以粗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成绩、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在今后的管理和教育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创造条件。

1.2经常到访学生宿舍并召开主题班会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生宿舍里,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逐渐放松,不再那么拘谨,这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被逐渐拉近,学生们也愿意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另外,通过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们就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观察视角。

2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2.1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学生对人生观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和爱国教育,让学生自己的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2.2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对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学生,我们辅导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建议及时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感情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一旦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话,往往会逐步走向误区,出现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应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感情和人际关系问题,摆正它们与学业、成才的关系。对陷入误区的学生,辅导员要耐心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和解压,使受困的学生迅速走出误区。

3培养好骨干学生干部

就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情况来看,辅导员往往都带好几个班,一二百学生,因此,能否培养好学生干部成了决定我们工作效率的关键。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辅导员需认真进行考察,让那些责任心强、乐于奉献、敢于管理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骨干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更换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这在学生管理方面会带来较大的波动。因此,辅导员要多与学生干部沟通,悉心的进行教育和培养。在学生干部的实际使用中,要做到信任但不放纵,适时进行指导和引领,逐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建立谈心制度,避免形式主义

谈心制度是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形式,也是辅导员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此项制度的重点是辅导员要经常找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绩较差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学生等进行交谈。通过谈心,及时纠正他们工作、学习中的错误倾向,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积极性、责任感。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们客服自身无法客服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家庭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确认识贫困与成才的关系,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是他们有充足的信心完成学业。

5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进行科学定位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辅导员,有责任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对那些乐于学习且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正确学业上的更大进步;对那些文化功底较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引导他们在补缺短板的同时,注意朝着技术能手方面发展;而对那些小毛病较多的学生,辅导员则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多于他们沟通交流,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带领他们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逐渐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篇14: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德育管理内涵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其内容是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依照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计划、组织以及指导与管控的手段,对于德育中不同要素加以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优良品德的一项综合管理行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涵是:1.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其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2.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属于较为特别的教育活动,其将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3.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不仅仅包含有德育管理的相关承受者,例如,学生、财务事件以及信息等,同时也包含有德育管理活动相关对象,例如,对人的组织以及管理人员所存在的关系等。

二、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通过开展德育管理活动,可以让德育工作人员拥有更为良好的状态,可以进一步的协调好德育管理工作中组织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工作人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能够一直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之下,以进一步的改善德育管理的效果。

1.要充分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的能动性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依靠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同时德育工作人员也是改善德育效果的根本保障,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也要由德育工作人员来达成。所以,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充分的发挥德育工作人员能动性,让德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应当让德育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让德育工作人员可以认识到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方法,要确保德育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工作的欲望得以激发。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的去关心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要对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的审查,增强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2.要充分的利用德育组织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指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通过特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人员集体。例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的组织形式。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组织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时,正因为借助了不同的德育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才可以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德育计划的执行阶段,德育组织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如果想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要求要做好相关的德育组织工作,以充分的发挥出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德育组织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相互的制约。若要想更好的利用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第一,应当对高职院校中的不同德育组织所存在的关联性加以梳理,让不同的德育组织可以更加的一致,确保组织可以维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例如,要对校级德育组织和下级的德育组织所存在的一些差距进行改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德育组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推行不同组织间的横向合作,以对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管理。另外,也应当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加以调适,让社会以及家庭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让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德育合力。第二,应当构建科学、适宜的德育组织,让不同的组织可以更加的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也更有利于德育组织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使德育组织成员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要建立优良的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是高职院校的所有人员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工作上体现出的一种个人态度以及个人行为的总和,其涉及到领导的作风问题、教师教学的作风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风气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的风气其实是无形的校规,学校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感召力以及约束力,使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上的一些违背学校风气情况加以改进。所以,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是达到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风气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又是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一种结果,是学校难得的一种精神力量。

4.要发挥出德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属于系统性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应当确定德育管理的具体目标、相关对象以及涉及的内容,并形成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管理方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学校的内部人员,也包括学校的外部人员,不同的人员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与配合,才组成了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同的人员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与职责,不过,不同的人员也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若使管理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则可以使不同人员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才更易使系统所拥有的整体功能得以高效发挥。

我们不仅要对德育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当掌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通过采用高效的德育管理手段,对德育管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提升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志达.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大学生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2]叶净.关于技工院校班主任分层次德育管理的研究[J].河北农机,2016(12).

篇15: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高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做着单调的、程序化的工作,被动地接受工作,不主动思考并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对他人缺乏关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是助人行业,对于他们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的关心较少,服务理念较薄,且用傲慢的、淡漠的行为去对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自己缺乏信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现在大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产生一种否定心理,渐渐缺乏自信,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

二、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职业态度差。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只是循章办事,缺乏技术含量,不用主动思考,只用被动接受,以此,造成了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消极的工作心态,不认真对待工作。而这种公众认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模糊,工作积极性消磨。在学校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较轻松,较之于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但工作较重复琐碎,导致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与他人易发生误会冲突,或有部分教师不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易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2、职业荣誉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都在从事单调琐碎、程序化的、循章办事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使专职行政人员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背离他们所学的专业,逐渐的会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感到迷茫不安。上传下达、循章办事的工作使他们觉得无所作为,缺乏相应的成就感,难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因素。1、工资待遇低。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科研,在分配制度上,天平就会慢慢向教师方面倾斜,而反之,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会降低,较低于教师职业,工资待遇逐年拉大,即使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难以使工资待遇提高。久而久之,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与他们所得到的实际报酬不相符,会让他们心里感觉不平衡,心生厌倦,工作不认真做,产生职业倦怠。2、发展空间小。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晋升较困难,学校行政机构人员的限制,年龄学历的高要求,都为他们的晋升之路建起高高的门槛。行政管理人员长期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难以晋升,机会渺小,前途渺茫;学历深造难,评职评教难,都使他们感觉希望渺茫,难以向更高的地方发展,长此以往,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3、层次差异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迫于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行政管理工作,心理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且繁琐的工作使他们毫无成就感,而且他们的工作协调力与能力经验的不足,易受到领导的批评与不认可。因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使他们拥有较多的晋升机会,为了自己的发展,会将工作放在一边,埋头做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这样更容易降低对工作的积极性,且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倍增,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减轻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通过社会、学校和自身三个角度,帮助专制行政管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实现价值。

(一)科学管理。1、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是人们认识了解高职院校专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举行一些活动,以此来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2、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与晋升机会,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要一视同仁,评优评先,运用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学校多多献策。3、加强并改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学习培训,学校都应引起重视。公平的对待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开展培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进行奖励措施和津贴,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在工作领域的成就感。通过锻炼,使他们有更高的水平适应工作。

(二)自我调适。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与消极心态,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1、正确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对学校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产生职业认同感,产生积极心态,积极的参加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努力,勇敢的面对挫折,不用空想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向自己的目标前进。3、提高素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为。在工作管理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文化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心理素质,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勇敢去面对并解决。

四、结语

面对职业倦怠,我们不能一味的置之不理,缓解职业倦怠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消除消极心理,用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去充实自己,去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