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与压力容器风险管理对策论文

兮兮LOVIN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兮兮LOVING”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锅炉与压力容器风险管理对策论文(共16篇),希望您能喜欢!

篇1:锅炉与压力容器风险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由于锅炉与压力容器的特定工作方式,所以对其安全的要求极为严格,在生产工作中,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对其风险管理需要进行强制的法定检验。需要对锅炉与压力容器进行强化管理,贯彻和落实其专业技术的标准,是使锅炉能够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需要对锅炉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还有在排除故障后,要对其进行专项的检测,检测工作人员,要及时记录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查找潜在的风险,在完成检测后要能够给使用单位提供合理的维护方案和注意事项。

篇2:锅炉与压力容器风险管理对策论文

安全风险管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是一个识别风险、确定风险、评估风险并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1]。整个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对策、方案实施和审评这五个环节,其中后三个环节属于风险控制。

3安全风险管理过程

3.1风险识别

锅炉压力容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整个过程的基础,通过特定的方法对锅炉进行安全排查,把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考虑周全。确定其风险系数,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并对事故发生能够造成的损失进行估量。

3.2风险评价

对潜在的风险要进行评价,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引发风险的诱因,评价风险波及的范围,了解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评价对风险准确的认知,风险管理计划的合理实施和选择合理的对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3.3风险对策及控制

风险对策和控制是为了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消除风险和减少损失[2]。有助于对风险的遏制和风险事故发生后损失最小化。

4锅炉压力容器风险检验中的问题

4.1锅炉压力容器自身的缺陷

锅炉压力容器在生产时,如果没有按照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生产,就会存在质量安全隐患。锅炉的强度是否达标,压力容器在长时间的运行中是否稳定,长时间的运行也会导致一些部件被腐蚀,其强度就会降低,就会应力开裂。设备密封垫老化也在锅炉长时间运行中的问题,会导致管道漏水,也没有足够的安全附件,这些问题非常容易导致锅炉爆炸,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4.2锅炉压力容器的电磁辐射

锅炉在长时间的运行中会产生许多的危害物质,锅炉压力容器在在工作后,炉内的废料,再接触外面的环境后,会有灰尘和其他有毒物质,长期接触会对身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在对锅炉进行检查时,采用的检测方法也有辐射危害,如果马虎大意把辐射源丢失还会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4.3外在条件

锅炉压力容器在运行中生成热能,所以炉膛内会有很高的温度,炉内的废料在接触外面的煤灰时,就会使煤灰产生有毒危害气体,造成工作人员的中毒。在清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烫伤的情况,炉内的高温会使堆积的煤渣在风力较大的天气中自然,形成的烟灰会危害人身安全,也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

4.4锅炉压力容器的漏电危害

在锅炉压力容器的检查过程中会出现漏电安全事故,没有对锅炉压力容器安置合理的防雷电设施,在雷电环境中运行时,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工作人员使用的照明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对引发漏电事故并扩大危害,在安检人员进行工作时如果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或是出现体力和视听问题,会对自身安全构成威胁。

篇3:锅炉与压力容器风险管理对策论文

5.1锅炉压力容器的工艺设计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

生产厂家在制造压力容器设备时,都是依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进行的,所以要保证生产工艺图纸的精湛。制造所需的部件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设计标准进行生产,在制造时结合锅炉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以设计工艺为基准对锅炉合理改造,使其更完善。制作时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流程执行,锅炉压力容器的表面防腐处理要严格按照制作标准执行,对与锅炉的归档也要详细记录。制造锅炉压力容器时,发现锅炉部件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及时跟厂家沟通、返修,达不到标准不允许其出厂。锅炉压力容器的生产厂家必须有相关质量安全文件做指导,建立高效、合理的检测制度,要有专业的安检工作人员对生产流程和部件进行检验,对停止点数据和控制点数据进行明确的标注,保证锅炉压力容器在制造完成后的质量。锅炉压力容器的体积庞大,并不能在生产中一次完成,许多部件都是靠焊接进行组装。但是焊接的工序繁多,需要焊接的部位也是很多,所以焊接的部位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3]。对于焊接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焊接标准执行,对于焊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要进行严格的考察,为锅炉压力容器的焊接工作提供保障。完成焊接工作后,要对焊接部位进行检验,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5.2提高压力容器使用人员的风险安全意识

锅炉压力容器在使用时,锅炉工作人员要对严格遵循锅炉使用的标准,在使用过程中的事故尽量的避免。锅炉使用单位应对管理职能进行落实,对锅炉压力容器运行的`监督人员进行合理安排,还要对安检工作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培养其专业的工作技能还有认真工作的态度,让安检人员对锅炉的风险排查有足够的重视,增强安检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止其因工作技能不足或工作态度不积极,导致锅炉压力容器的风险隐患不能及时的排除,而引起的爆炸事故。

5.3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外在条件进行全面控制

人的身体如果长期处在电磁辐射的环境,对身体就会有很大的危害,所以锅炉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做好防范措施,按照防电磁辐射的指导文件,对工作流程进行严格的执行,对检测放射源要有严格的管控避免丢失。对于危险区域要布置警戒线,防止非工作人员不小心进入。锅炉压力容器在日常的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物质,所以对相关工作人员应配置防毒面具,在对废弃材料的清理工作中,必须戴上防毒面具,对腐蚀物质要及时的清除。在对锅炉部件进行保养维护工作时,要对拆装的部件轻拿轻放,对小部件要很好保管,防止丢失。对锅炉压力容器进行底部检查时,上面不允许有焊接工作进行,在焊接工作中要做好防火措施,不允许焊接工作范围有易燃易爆物品,对对锅炉压力容器进行安检工作,也不允许安检人员携带易燃危险物品进入工作范围[4]。

5.4锅炉压力容器需进行定期的检查保养维护

对于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定期检查,最少一个月要有两次的检查,并对各个部位的检查结果进行认真的记录。对于检查的问题,要及时维护,并进行维护报表记录,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的保养和维护要成为常态,对于保养时间要严格的记录。对于锅炉压力容器的水质,在长时间的运行中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使用单位要定期的对水中进行检测、更换,对检验机构的建议及时落实,保证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

6结语

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虽对风险管理有部分的涉及,但是不能取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内容更全面。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中,由一个部门来完成工作内容是不现实的,锅炉压力容器风险管理是系统的工程。应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经济运行管理、锅炉压力容器的设备管理、风险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可以实现锅炉压力容器综合、动态的安全管理,将其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融合,使风险管理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朔.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风险管理[J].品牌与标准化,(4):94-94.

[2]邢素英.浅谈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的重要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07):249-250.

[3]武学涛.谈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的重要性[J].科技风,(10):119.

[4]鲍克会.浅析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旬刊,(5):311-311.

作者:祁韬 冷文深 段忠泽 单位: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新乡分院

篇4:锅炉压力容器电焊工培训质量论文

关于锅炉压力容器电焊工培训质量论文

[论文摘要]在锅炉压力容器电焊工培训中,电焊工操作技能的提高是整个培训中的关键。要从培训的组织、管理、教学和思想教育给予保证。要使培训过的电焊工有稳固的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工艺水平来指导生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来保证生产,才是焊工培训的最佳效果。

[论文关键词]保证 焊工培训 质量

随着焊接这一“加工”方式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焊接质量也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保证锅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环。决定焊接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是取决于电焊工操作技能的高低、工艺水平应用如何以及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提高电焊工这方面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按国家的统一标准进行较全面的培训。因此,电焊工技能培训考核,就成为提高焊接质量的有效措施,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面重视。

但是,如何保证电焊工培训过程中质量的提高及考核合格率,使电焊工实际操作技能在生产中灵活应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逐步完善。下面结合我市锅炉压力容器电焊工培训工作,对培训电焊工提高质量的几个重要环节做扼要的阐述。

一、焊工培训专门机构

为了保证焊工培训质量必须设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专门机构可设立理论教学组,技能培训组。它的任务是:按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并在每期理论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为今后培训电焊工理论知识的不断提高,应用于生产中做准备。

技能教学组负责技能培训的操作指导,技能指导是电焊工培训的主导。专门机构应由有擅长培训工作,而又有实践经验的焊接工程师做全面的组织领导工作,掌握培训进度,鉴别培训的质量,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必备的技术文件

培训前,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必要的'技术文件来指导培训工作。具体文件有:1.指导整个培训工作的《焊工培训计划》;2.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3.指导各项具体培训工作的《焊工培训细则》;4.《操作技能指导书》。

指导书是根据培训经验编制的较全面的指导焊工操作的技术文件。它的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焊接材料、试件装配工艺、焊接规范参数、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使学员在训练中有标准、有工艺、有方法、有措施地循序渐进,稳步提。

三、基础知识的培训

1.根据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选用合适的培训教材。一般选用与锅炉压力容器有关的教材,让学员多掌握一些焊接质量标准。重点是结合实际讲焊接工艺,焊接缺陷与检验,以及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

2.基础知识的授课,要使学员能够理解、接受、感兴趣,不求过多、过深,使学员在生产实践中,出现问题能用简单理论来解释、认识才是理论教学的最好方式。

3.教师的素质与学员接受知识快慢、多少、深浅紧密相关。最佳的是挑选有一定实际经验,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讲授能力的焊接技师授课。并采用启发式教学,不照本宣科,罗列公式,寓理论于常见的工作实例中,深入浅出,使学员易于理解和接受,避免死记硬背,不解其意。

四、操作技能培训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培训前要做“入学”考试,没有电焊工实际操作基础的不能参加锅炉压力容器电焊培训。可让没操作基础的学员参加初级操作训练,待有一定基础方可“入学”。 从学员入学之日,就要使每个学员认识到,如果忽视平时工作中的操作,而仅在培训短期内努力,是难于取得稳固的操作基础的。必须使学员树立培训期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

2.操作技能指导是焊工培训的关键。操作技能指导必须由具有一定资质,文化素质较高,实际操作经验较强,有一定的讲解能力、表达能力的优秀焊工或焊工技师担任指导教师。

3.统一是保证学员技能操作水平稳步提高的基础。技能指导教师在辅导学员前,必须在统一管理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按《培训计划》逐步教学,按《操作技能指导书》用统一的方法和规范来指导学员操作,坚决杜绝教师按自己想当然的方法授课,并用统一的方法坚决纠正学员的不正确的、习惯性的、错误性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姿势。

4.在项目训练前,技能指导教师必须按照《指导书》的要求,从装配准备直至试件焊完整个工艺过程,要逐一讲解示范。使学员认识到良好的操作基本功,需在正确地工艺指导下才能得出合格试件。

5.做好记录,进行针对性教学。技能教学时,要有专人记录每日培训中,每个学员的操作及掌握程度,以及技能指导教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6.将学员按不同程度分为好、中、差进行有区别的针对性教学。重点抓两头(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带中间(成绩一般的)。对成绩好的学员可以进行下一项的训练和增加训练项目,对成绩差的学员进行重点的个别辅导,并可以延长重点项目的训练时间,使该项目得到扎实的提高。

7.操作培训应不断深入,全面提高:(1)先板件管件,循序渐进;(2)先碳钢后合金,逐步深入;(3)先“酸性”后“碱性”全面发展;(4)抓两头,带中间,普遍提高;(5)先“统一”后教学,有章有法;(6)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

五、敬业爱岗

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培训中,每个教师及工作人员要身体力行、教人教心,让学员明确爱岗敬业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意义。

总之,通过培训学员操作技能,使工艺水平和职业道德得到全面提高才是培训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智翔,《锅炉及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强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陈晓,《高性能压力容器和压和容器钢管用钢》,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强天鹏,《射线检测》,云南科技出版社,.

[4]王宽富,《压力容器焊接结构工程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5]张少棠,《低合金高强度钢》,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6]陈裕川,《焊接工艺评定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5:会计管理风险及其规避对策论文

会计管理风险及其规避对策论文

一、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存在问题

1.管理者风险规避意识滞后。我国企业管理者滞后的风险规避意识意识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管理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并没有将风险规避意识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是放置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这就使得风险规避意识制度的制定缺乏可操作性,甚至于是直接外来引进一些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险规避意识制度,在落实期间,往往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即制度不成体系,与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管理无法结合在一起,执行起来缺乏力度。另一方面,管理者风险管理思想意识滞后,还表现在无法把握风险规避企业文化这一问题之上。毋庸置疑,有关会计风险规避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风险规避意识管理最为影响的因素之一,但是,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存在“人云亦云”、“得过且过”的问题。在实施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实践中,不重视企业文化的渗透力与长效性建设,从而导致会计风险规避制度建设的低效化问题,无法对风险规避意识管理实施有效支撑。

2.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建设亟待完善。作为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对策之一,如果反其道而为之,则会产生上述诸多会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为切实发挥其作用,要实现企业收益合理分配,首先构建起会计风险监管体系,并根据实际需求予以优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管理风险规避体系的完善,但是,就目前来说,其独立性建设亟待加强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过程控制阶段。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为了防止会计业务与预算相背离的一个主动预警的体系,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可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预测、主动纠错的手段,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实效。但是在具体的监管中,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的.独立监管权,从而使得过程监管只能是处于形式化的发展状态,无法实现过程监管的实效化发展。二是机构的设置。一些企业低估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在机构的设置上并未将其作为独立监管机构单独予以设置,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相关的机构,但是却存在职责不明、权力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处于“名义监管却无实权”的尴尬境地。

3.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不能满足需要。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在其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如果高度重视自己岗位上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就会在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上强化自己的职责,注重对自己相关的部门与人员实施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监管,并将落实各项会计风险管理要求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这一会计风险管理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必然会使得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各岗位的管理人员与相关从业人员无法履职,相关制度落实总是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使得企业会计风险管理面临诸多风险。这主要表现在目前一些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实际的从业经验不够往往就会直接导致个人的会计风险管理职责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难度。

4.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我国企业目前缺乏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机构,不同部门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往往是由本部门来制定,其执行也是具有部门化的特点,这就导致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就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性和协调性极为匮乏,再加之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从而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的制度规范在具体的执行实践的过程中互相打架,这就使得制度的落实难以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以致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的落实只是流于形式。

二、我国企业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强化会计风险规避管理意识。我国的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低级的阶段,其从业人员对于实施全面的会计风险规避管理还处于认知的阶段,为有效实施企业的会计风险规避管理,就应该强化管理者与员工的风险规避优先性的意识,即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落实国家、行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的各项制度规范,同时强化企业文化在会计风险规避制度建设中的渗透力,并将其作为自己履行职责的基本前提。

2.提高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正如前文所言,制度的建设是强化会计风险管理的基础,为达此目的,就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与自己企业的主要具体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结合,对现在的企业的业务实况作出全面的梳理,从而使得制度的制定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来说,则是要建立长效化的会计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同时要明确各岗位的主要的职责,并以此作为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

3.完善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培训是合理规划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有效手段。培训,可以使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员工成长,或是提高员工会计风险管理操作技能,或是提高员工理论知识,或是增强会计风险管理员工的质量意识,或是使会计风险管理员工了解企业企业的文化,提高凝聚力。开展着实有效培训是可行之道。

4.健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内部构架。对于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实践而言,完善的内部组织架构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是抵御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基于此而言,企业就应该切实按照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落实内部组织架构建设的具体任务,针对企业在内部组织架构建设方面所存在的“只建设不落实”的问题,注重制度的落实,即以公司制的构建为契机,明确各部门、各相关人员的基本职责,尽力做到“依法办事、各司其职”。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的实际发展依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基于此而言,我国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就要从强化会计风险规避管理意识、提高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完善人力资源建设、健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内部构架等方面着力。

篇6:浅析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及对策论文

浅析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及对策论文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主要是根据项目工程的风险环境和预期的管理目标,对风险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的规范施工过程中的行为,提升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让企业持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建筑行业中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

1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风险方面的事故问题,是因为有一些因素无法预测,进而发生安全事故,严重时造成人员的伤亡。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施工人员的流动量大且素质不高,安全防范的意识薄弱,露天高空作业比较多,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发生。还有一些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的作用,无法预测就造成了事故发生。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不仅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且会对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施工企业要重视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这项工作,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尽可能的规避一些因素产生。

2 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的风险因素

2.1 人为的因素

(1)管理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虽然有好的管理水平,但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却没有健全的机构,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施工团队,大部分还是采取分包的形式分给了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施工人员。而施工企业只是派几个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管理人员的配备不够,有时候根本没有安全员,就算是有也是挂有虚职。管理人员对于施工操作不规范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安全管理、检查的工作不到位。

(2)环境的因素。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的环境最容易引起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噪音比较大、施工现场通风不流畅、粉尘太多、物品存储不合理等。而在露天环境下作业,施工人员的思想不容易集中,产生紧张、烦躁等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施工人员的自身因素。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其他现场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自我安全防范的意识,很多施工人员都是没有通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证件就上岗,专业技能掌握不全面;有很多人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还继续工作。因为疲劳作业、违章作业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数。(4)施工人员操作方面的因素。施工人员对于安全风险本身要负有一定的责任,最起码个人应具备的劳动安保的用具要佩戴齐全,如果配备不齐就会增加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而且施工人员对于设备的操作不够规范也容易产生安全事故。而对于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是不到位,当出现了机械故障的时候,也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

2.2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因为地质灾害、气候等方面不可抗力的因素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发生,主要的自然因素有:大规模的降雪、降雨、刮风、严寒等。大范围的降雨会导致发生积水或洪水,会对建筑工程的基础造成严重的损坏;而强降雪要是超出了建筑物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可能造成建筑物的垮塌;较大的风会严重摧毁房屋的建筑;严寒的天气会使建筑物构件之间的水分冻结并膨胀,膨胀后的胀裂力会严重的损坏构件,低温条件下地基土会产生冻土层,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的话,会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就会给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危害。3 加强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3.1 风险的回避

对于风险的回避主要是当确定了项目的安全风险系数较大时,要主动的放弃或改变计划,尽可能的在安全风险发生前消除安全风险的.隐患,从而有效的避免风险。虽然风险的回避可以有效的避免风险,但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阻碍了获利的机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2 风险的缓解

主要是在风险发生前要采取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风险的缓解目标有:①降低工程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②避免工程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③将工程安全风险分散开。

3.3 风险的自留

风险的自留又叫风险的承担,主要是企业做好预备措施并主动的承担一些风险,建筑工程风险的自留是一种财务性的技术,利用企业内部财务预留的费用去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3.4 风险的转移

风险的转移是企业将全部风险权利转移给外部单位,目的是让企业本身避免了风险造成的损失,但风险的转移只能将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给外部单位,而安全风险并不能完全消除。

4 有效预防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办法

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前,企业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各方面的要求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立安全施工的目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要制定具体的作业方案,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使作业人员对方案内容有充分的了解,避免违规操作产生的事故伤害。培训既是安全技能训练;加强监管的力度,对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检查,预防因设备损坏而产生的事故;实行安全生产落实到人的制度,将建筑工程安全的责任分解开,落实到人,从而确保安全施工能顺利进行,并保障工程的质量。

5 结束语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一直都存在,想要完全的消除风险是不现实的。由此可见,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至关重要。作为施工企业,要高度的重视安全风险管理的这项工作,全面的完善、优化风险管理的手段,掌握主动权,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施工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篇7: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论文

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而这些风险和挑战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企业的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分析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风险;会计;风险管理

一、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众多企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竞争风险、生存风险,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财务风险。我国的市场环境纷繁复杂,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而这些风险和挑战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若想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应对风险的科学理论,对企业可能面对的各类风险做好分析和预警工作,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企业资产的合理应用,避免企业资产结构的伤筋动骨,将所有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早在1932年,便有学者利用财务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公司财务中存在的风险展开研究,并提出了利用一元判定的方法实现公司财产风险的识别(Fitzapatrick,1932)。William(1966)基于财务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财务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公司的风险指标做出判断,选择79家破产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公司的净利润、营运资金等是决定企业风险水平的核心因素。Odom(1990)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建立公司风险预警的预测模型,选择五个指标进行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利用该模型对公司的风险进行了预测识别。李明才认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未来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将持续提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优化投资以规避财务风险的思路。张磊()在总结分析当前企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认为该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做出预测,并采取一系列手段避免财务风险对集团发展的不良影响。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运营状态,并对企业当前的生存状态做出判断与评价。同时,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因此,正确的评估企业所面对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科学的提出相应的应对手段和防范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和盈利的稳定性,为企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通常来讲,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偏离了正常的轨迹,具体表现为企业利润的异常、企业流动资金的异常以及企业债务的异常。同时,这些异常情况的出现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风险

企业在正常运作的过程中,会进行一定的投资行为来实现获利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投资行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保证会得到较为满意的回报率。如若企业的投资行为选择不慎,会导致企业本金的损失,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投资决策和投资市场都是影响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之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避免盲目投资,建立健全投资机制管理,在杜绝主观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前提下,将客观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又称为融资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融资行为又会对企业的现有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果融资效果不好,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一般来讲,企业融资的目的是拓展业务范围、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不仅要背负一定的债务,同时,还要承担利息的偿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财务方面的压力。如果企业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对手时出现了决策失误,就会导致利润率低于利息率,为公司财务造成损失。因此,企业的筹资回报具有非常大的随机性,影响企业筹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资金供需的变化等。

(三)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对企业财务威胁较大的一种财务风险类型。企业的收益分配标志着一轮财务工作的收尾,同时,也代表了企业在该轮业务中的运营情况,根据不同的报表及效果评价会产生对该轮生产运作的效果判断。这项工作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话题,收益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各投资者下一阶段的投资意向,而收益分配的情况也会直接决定投资者的出资行为。由此可见,收益分配对企业的资金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收取结算资金时产生的风险。企业在产品的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实现了对存货的转化,并获取结算资金。货物在交易和流通的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如时间、运输、政治环境等。因此,会产生一定的资金回收风险。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因素被划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在商品的交易和流通过程中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交易政策的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内部因素主要指的是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以及财务情况等。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当财务风险爆发时,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不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还会增加企业内部的`矛盾,导致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混乱,如各部门间的权责矛盾、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责任的划分等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科学性较低的重要原因,我国财务风险管理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后成为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短板。

(二)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认识不强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制约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日益成为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准还有待提升。如在某些资金运转不周的企业中,管理层往往只片面的看重眼前的利益,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投资时只看重收益高低,忽略了财务风险带来的潜在威胁。又如,一些企业盲目向其他公司提供担保,当担保对象出现经济问题时,本企业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从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忽略对金融工具的有效利用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常需要做出财务决策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投资行为、赊销行为等。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对财务风险的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在风险评估中没能使用可靠的金融工具,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不足,分析手段也不够先进,因此,常常导致企业出现大量的坏账、呆账,严重制约了企业资金链的运转,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公司制度,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一个公司想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办法,使公司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可以处理得当。而及时精确的信息反馈和分析系统是公司处理财务风险的保障,因此,有必要优化公司的相关制度,保证公司的有序运行,提高财务信息和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可以为风险预警和分析提供精确而及时的信息支持。同时,有必要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管理体系配置会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提高风险意识,建设防范处理机制

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仍有卷土重来的风险,因此,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公司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面对当前复杂的金融环境,各企业应当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手段规避财务风险,当财务危机真正到来时做到心中有数。各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应当正确的审视面对的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纳入公司发展的潜在风险之中,制定相关策略、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害。

(三)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良好流通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进行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体系,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保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目前,一些公司的资金流通不畅、可用资金不足,这是导致公司投资不力和长期亏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未来必须进行整改的主要方面。因此,各公司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必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维护好企业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注入资金,盘活企业的各项事业。优化资金链的运作水平,从根源上规避财务风险,加强资金管理,优化投资路径,使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转。

篇8: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1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不足

银行的最基本运营是面对大众的存取款服务,但是微弱的利息并不足以让商业银行盈利,所以商业银行主要是靠承担与管理风险来盈利的,因此在最近这些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越来越重视关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巩固,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样的差距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发展。现代的风险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是有很多不同点的。商业银行是金融业,而金融业是众所周知的高风险行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发达国家,在金融行业有着一定的落后与不足,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发展的空间较小,在较小的空间内想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为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更加的看中短期利益,不敢在风险中寻求机遇,认为提升风险控制是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其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刚开始进行风险管理,所以体系不够完善,知识与技能不够扎实,这样的问题导致了进行风险管理的银行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而是分散于某一部门。一套合理完整的风险管理是应该对整个企业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是作用于整个企业的,因此现在分散的风险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整个企业。第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还是比较落后与单一的。这样的问题会造成如果存在的风险被识别,那么我们制定的对应风险的计划也有可能被识破,这并不利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又不可能短时间内在这一问题上取得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只能处于初级阶段。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虽然我国在金融业的发展并不迅速,但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在近些年中,我国商业银行也在实行一些改革,面对现在市场上可能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在我国现在的金融条件下,商业银行要面对的风险种类也开始越来越多。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更加系统的规范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达到可以为自己的企业保驾护航的目的。第一,商业银行应该完善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明确不同部门所负责的不同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要让风险管理可以明确分工为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监察,并且不定期的审查各部门对于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确定商业银行企业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对应解决的办法。第二,要合理的运用风险管理能力。现代金融业是靠信息发展的,随着信息的高速创新,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多的开发,所以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发风险,因此我们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才能稳定金融企业的运行。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完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风险能力,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对于风险管理也应该有创新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金融领域的竞争成为了国家间的主要竞争,所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就是在提高商业银行在同企业中的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保证短期利益的同时追求长远利益,实现银行发展目标。

篇9:危机管理的风险与对策

危机管理的风险与对策

当前,各国不断强化危机管理建设,机构人员在增加,法律法规在健全,设施设备在完善,科学技术在进步.这些努力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目前仍然存有多重风险.

作 者:唐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刊 名:中国减灾 英文刊名: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年,卷(期): “”(11) 分类号:X3 关键词: 

篇10: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1)资金回收风险管理。包括识别资金回收风险、评估资金回收风险和防范与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主要考虑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在这一控制环节中,企业要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确保每一笔资金能够正常收回。

(2)收益分配风险管理。收益分配处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将经营活动中实现的净利润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回报投资者的过程。这个环节首先需要识别收益分配风险,企业不能只追求给投资者回报而造成保留盈余不足,也不能给投资者的回报太少而打击其投资积极性。其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星星灯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星星灯饰公司作为当地灯具市场中的后起之秀,发展速度迅猛,创新意识坚定,短短八年时间,取得许多优异成绩。但是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却略显不足,尤其是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整个公司的风险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财务部门缺乏财务风险评估人员和措施,经常导致决策失误,例如常常高价购进原材料,而材料质量却一般;普通员工更是毫无风险意识。星星灯饰公司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主要是因为上层管理者没有风险意识,思想上认识不到财务风险对公司的重要性,所以就疏忽了对风险的管理。

2.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决策的失误尤其是投资决策失误,会使公司资金大量流失,从而导致资金供给不足,严重的甚至导致公司破产清算。星星灯饰公司一方面还存在着经验主义和个人主观主义现象。往往不经过财务部门的评估而由公司管理者凭个人经验单独决定。然而,由于决策人没有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未能做出恰当的判断决策,仅仅凭借以往相关经验,以固有的`思维模式,生搬硬套,最终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严重危机。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缺乏相关风险分析人才和经验,很少对企业的采购和投资进行细致的评估、审定,致使一些项目虽然经过的财务风险评估,但是最终还是出现项目亏损。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可以说该公司很多决策都缺乏相应审批程序和科学性。

3.资金回收不确定

资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没有一个企业敢轻视。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往往是通过资金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企业投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因而资金能否及时回收对企业至关重要。星星灯饰公司在资金回收方面就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就该公司自身而言,决策出现失误导致资金无法收回;另外企业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如管理人员工作松散、制度缺乏等原因也会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影响资金回收。第二,公司的合作伙伴信用度低。公司由于发展的需求,往往会赊销产品给客户,但是由于事前对客户的了解不够,导致最终无法按时收回货款。

4.利润分配不合理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者投入资金后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收益。在企业利润分配阶段,如何平衡投资者和留存收益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企业只顾着回馈投资者,把大量的资金分配给投资人,必定导致企业留存收益过少,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相反若是给投资者回报的太少,定会挫伤其投资积极性。星星灯饰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就没有处理好,由于企业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的资金都用于扩大再生产,一连几年投资者都没有收到回报,即使有也太少。一些投资者已经对该公司已没有太大兴趣,有的正准备把资金投到其他项目上去。如果不及时处理好这个问题,该公司以后的发展定会受其影响。

三、星星灯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第一,公司要专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运作情况,涉及企业重大风险管理事项时,要进行集体决策,杜绝个人独裁,形成并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还要成立独立的风险控制和稽核部门,该部门直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结合企业内部各业务和管理环节进行工作,形成独立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稽核。第二,加强学习力度。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都可能存在风险问题。因此,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风险防范意识必须始终存在。面对企业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问题,企业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学习和培训,高层管理者亲自带头;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学习培训后,要定期进行考核,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风险意识,并且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

2.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活动之前,都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将来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星星灯饰公司正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风险识别机制,所以常常决策失误。建议企业成立专门的风险识别评估机构,由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直接领导,财务部门人员参加,在每项投资活动之前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并作出评估,这样决策科就可以视评估结果而定,能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企业审计力度,确保投资决策科学。审计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可以制定相关审计制度,例如每个月针对投资的项目做一次全方位的审计,同时穿插一些不定时的、突击的审核。在审计的过程中加上财务部门相关人员一起,从而相互监督,提高效率。另外,还要加强企业外部的审计,可以请用注册会计师,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的单位针对投资、会计工作等进行定期的审核,做到投资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早作处理。从而使企业决策者看到的信息真实、准确,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对策。

3.确保资金及时回收

针对星星灯饰公司在资金回收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公司还需做到以下几点方能确保资金及时收回。第一,加强公司自身建设。该公司资金无法收回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投资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这就需要确保决策科学并且加强管理。确保决策科学在上文中已解决,故在此谈加强管理。企业加强管理,必须制定管理政策,建议企业完善自身的制度政策建设。制定项目实施细则,做到项目实施之前、实施之中、实施之后到有制度可依。对员工也要加强管理,从生产、生活甚至后勤统一管理,最终逐步完善企业管理。第二,及时沟通合作伙伴。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己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发展往往关系自身的发展。在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应当充分了解对方,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可以赊销自己的产品,若是信用一般或不好,则最好不要赊销,以免货款无法收回。当对方确实无法按时还款时,应加强与其沟通,协商处理方法,既要维护自己利益也尽量维持合作关系。

4.合理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是企业将获得净利润用来还账,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和回馈投资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星星灯饰公司没有平衡好盈余公积和投资者的利益。任何企业在初期都希望尽快将自己发展壮大,这无可厚非。然而,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若果投入大量资金后企业赚到了钱,但是自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这对投资人肯定是个打击。目前该公司一些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严重受挫,究其原因是利润分配不合理。该企业应当制定规则,由企业管理者和投资人共同制定,做到兼顾公司发展和投资人利益。例如在偿还债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后,把剩下的利润70%作为留存收益,用来扩大企业再生产;30%用来分配给投资人。当然具体的分配比例还需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来协商、开会决定,并将这一协商定为机制,每年例行举行。不能一顾为了企业发展而忘了投资者,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样才会有利于企业的最终发展。

四、结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各个过程中,都存在财务风险。在筹资环节,企业是吸纳投资者直接投入资金还是进行借款,都不能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要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偿债风险等降到最低。投资环节,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和风险评估,同时加强管理和审计力度,避免投资失误。资金回收环节,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手段,确保资金及时收回。收益分配环节,兼顾企业今后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尽量做到均衡。企业若能在以上四个方面管理好财务风险,才能有利于长期发展。

作者:王路裴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篇11: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很多,需要积极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才有利于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路径中,买方市场的主要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对于卖方市场而言,提升自身信用度就等同于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用作为交易达成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拓宽市场份额与销售渠道的重要基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带来更大的信用挑战。一旦出现坏账及贷款拖欠等问题,便是导致外贸企业遭遇未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亟需外贸企业做好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定相关制度与体系,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1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征

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1客观性。

基于双方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信用交易。而在此之前,必须要双方经过承诺与授信的过程,一方有付款诚意,一方有不需立即付款就可以提供的服务与资源,促成信用交易的达成。对于刺激消费与强化社会购买力等情况,建立企业信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授信外贸企业而言,在缺乏担保与抵押,更没有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包括客观的客户信用承诺与兑现时间等要素,都成为了信用交易的客观风险。

1.2积累性。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交易主体,外贸企业在经营发展进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及政治风险和财务风险等。而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各种风险往往会以信用风险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主要就是指违约行为。不断累积的信用风险会带来连锁反应与恶性循环,给外贸企业甚至是社会,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绝不仅仅是企业的重要任务,更对社会的发展存在着重要意义。

1.3扩散性与不对称性。

损失与收益的不对称性,是信用风险的最大风险,每一个外贸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风险考验。而鉴于企业信用交易是一个信用链的存在,所以一旦某一个环节的风险出现,最终便会导致整个企业即将面临的信用风险链条。

2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外贸企业正在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认知与体系建设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目前的现状表现来看,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有待控制与解决的货款拖欠问题。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环节,决定着企业资产的品质。而时下很多外贸企业,都在选择适当的应收账款控制工具与办法,包括事前的预警、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补救措施,可谓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与流程。但是在宏观环境下,部分外贸企业还是缺乏有效的抵抗风险意识,在受到战略经营问题影响时,往往还是促使不良账款数字增加,并普遍伴随前清后欠、边清边欠等问题,低质量的应收款项,让很多外贸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2.2有待强化客户信用管理问题。

外贸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正在面临着严峻的经营考验,在出口利润较低的状况下,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普遍较高,这是企业不愿意承担的费用。而在与长期合作伙伴进行交易时,往往企业因为已经有了长期的了解与贸易往来,所以为了降低成本便忽视了对合作伙伴的信用管理。但基于国际贸易环境的多元化与多变性,往往会导致很多稳定的合作伙伴也可能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对于新客户的信用管理,一些外贸企业也为了表示诚意,忽视了资信调查环节,最终导致风险性大幅增加,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2.3不断增加的贸易额与信用风险管理矛盾。

外贸企业在近些年来,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问题,采取了很多管理措施与办法,例如明确资产管理权限及提升进口开证保证金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拒绝高风险或减少高风险业务的环境下,企业又无法选择多元化的交易方式,导致白白失去了很多贸易良机,而这样的矛盾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面对国际化的竞争与开放化的贸易活动,企业亟需改变这种情况。

2.4专业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

作为一项专业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需要高要求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该类人才不仅需要懂得财务、法律、信息,以及统计、管理和公关、运营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出色的工作经历与实践能力。而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对于信用管理专业的发展还并不重视,缺乏专业化的课程与系统的培训体系,导致市场上严重缺乏相关人才,企业难以通过良好的人才选拔,提高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

针对外贸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对策,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构建外贸企业良好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

通过建立统一的合作伙伴信息,明确经营单位与职能部门的职责,弥补应收账款保障机制,可以有效构建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外贸企业要专门成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因为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要求,所以唯有组建专业化的团队并做好全面性的工作,才有助于体制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强化部门的权限,通过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给予信用管理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更有效地把握信用信息。

3.2强化信用风险抵抗意识。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抵抗信用风险意识的建立,可以借助责任考核的方式。首先,通过信用风险防范责任的合理分布与设定,明确相关管理者与相关人员的职责,并采取相应的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方式,使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其次,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员工进行考核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信用管理指标,例如应收账款与收款周转比例等。最后,构建信用风险准备金制度。采取超率累进的方式,向企业信用风险相关责任人收取一定适当基数的风险准备金,预防内部风险的出现。

3.3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激励机制,注重风险报酬。

作为高风险企业,外贸企业的风险相关者不仅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责任压力,同时也会承担较大的精神与心理压力。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在建立考核与责任机制的同时,完善风险报酬激励机制,为风险的决策者、责任的承担着设定风险报酬。通过较高的风险报酬设定,可以有效地确保相关责任人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企业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效率。

3.4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在现代化的大数据时代,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完善,需要涵盖若干个分子系统。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以下相关内容:首先是与信用风险事前预警相关的信息,包括合作伙伴或客户的基本面相关信息,以及国际化的相关行情与中间机构信息等;其次是与事中控制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例如业务与交易进程的发展,内部各个环节的实际状况,中间机构与客户、市场等方面的全新动态等;最后则是事后信用风险补救与控制信息,例如财务状况的变化、债务追讨情况及债权特征的变化等相关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很多,需要积极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才有利于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试论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周玮,杨兵兵国际金融研究-01-15

2、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违约率研究文忠桥,曾刚,王芳,郭卫文国际金融研究-11-1590

篇12: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摘 要]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能否在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环境中有序、有效地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如何把握好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其效率效果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恰是本文的初衷。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一、风险的定义、分类和风险评估的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对风险进行管理。但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当进行风险识别时,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不是风险的事物误认为是风险。很显然,如果风险管理过程的这一早先步骤失败了,接下来的步骤就会注定要失败,风险管理也就不可能产生效果。因此,确保风险识别这一步骤能够识别出真正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下文分别对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做阐述。

1.风险和不确定性

很多人在理解风险时,往往会把风险(risk)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相混淆。事实上,风险与不确定性并不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何在呢?关键是要认识到,风险的定义只能与目标相联系。风险的最简单的定义是“起作用的不确定性”,它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影响一个或多个目标。风险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因此我们需要定义什么“处于风险之中”(at risk),也就是说,如果风险发生的话,什么目标将会受到影响。因此,风险的一个更加完整的定义是“能够影响一个或多个目标的不确定性”。这个定义使我们认识到,有些不确定性与目标并不相关,它们应该被排除在风险管理过程之外。

风险与目标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级别的风险,它们是基于组织中存在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从风险的概念“能够影响目标的不确定性”来看,我们可以提出另外一个问题DD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些不确定性的发生会使得我们达到目标更加困难(即威胁),而有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则会帮助我们达到目标(即机会)。当我们进行风险识别时,不仅要看到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也需要看到不确定性的正面影响。有效的风险管理要求识别出真正的风险,即“能够对一个或多个目标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

2.风险的分类

(1)根据风险的效应划分,可以把风险分为:①系统风险:在同一体位阶段观察时,风险效应无法抵消的风险或不可分散的风险。②非系统风险:在同一体位阶段观察时,风险效应能够抵消的风险或可分散的风险。

(2)根据风险暴露体性质划分,可以把风险分为:①实质资产风险:不动产与非财务性动产可能遭受的风险,表现为毁损或贬值。②财务资产风险:财务性资产可能遭受的风险,如利率波动或股票跌价。③责任暴露风险:因法律上的侵权或违约导致第三人蒙受损失。④人力资源风险:如公司员工因伤病死亡导致公司生产力衰退或其他非安全的风险。

3.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业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次的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也即全面组织有效措施对项目全过程的全部风险实施全方位管理。

4.风险评估定义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企业风险评估过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将风险归类;风险分析是将识别出的风险放进统一的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包括风险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影响、这些风险物化的多重情境分析和统计特性、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方式;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企业影响最大的风险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二、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

许多研究表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长短与企业对风险的把握呈高度正相关性。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正常年份宣布破产的企业数量约占企业总数的1%。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清水刚通过研究发现,18到1982年的10次总资产排名前100家的上市公司中,企业平均寿命为25年。1983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

由上述不难发现,企业有必要而且必须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否具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弱的表征之一。要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第一步应从风险评估着手,因为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起始阶段。

三、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一般应当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进行。目标设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应当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四、企业风险识别的有关方法

在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评估技术,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繁度,风险事件的潜在影响及其成本的高低,最后绘制一张风险图。评估风险事件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同方法共同的目标都是找出组织信息资产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以及目前安全水平与组织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

1.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组织可以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来找出目前的安全状况和基线安全标准之间的差距。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作经验方法,它牵涉到对来自类似组织(包括规模、商务目标和市场等)的“最佳惯例”的重用,适合一般性的信息安全社团,组织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和资源,只要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相关信息,识别组织的风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并按照标准或最佳惯例的推荐选择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2.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1月,由希腊、德国、英国、挪威等国的多家商业公司和研究机构共同组织开发了一个名为CORAS的项目,即Platform for Risk Analysis of Security Critical Systems。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基于面向对象建模特别是UML 技术的风险评估框架,它的评估对象是对安全要求很高的一般性的系统,特别是IT 系统的安全。CORAS考虑到技术、人员,以及所有与组织安全相关的方面,通过CORAS风险评估,组织可以定义、获取并维护IT 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追溯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与传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类似,CORAS风险评估沿用了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并处理风险这样的过程,但其度量风险的方法则完全不同,所有的分析过程都是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型来进行的。CORAS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对安全相关特性描述的精确性,改善了分析结果的质量;图形化的建模机制便于沟通,减少了理解上的偏差;加强了不同评估方法互操作的效率等等。

3.定量分析

进行详细风险分析时,除了可以使用基于知识的评估方法外,最传统的还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的思想很明确: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资产价值、威胁频率、弱点利用程度、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了。简单说,定量分析就是试图从数字上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定量风险分析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

暴露因子(Exposure Factor,EF)DD特定威胁对特定资产造成损失的百分比,或者说损失的.程度。

单一损失期望(Single Loss Expectancy,SLE)DD或者称作SOC(Single Occurrence Costs),即特定威胁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总量。

年度发生率(Annualized Rate of Occurrence,ARO)DD即威胁在一年内估计会发生的频率。

年度损失期望(Annualized Loss Expectancy,ALE)DD或者称作EAC(Estimated Annual Cost),表示特定资产在一年内遭受损失的预期值。

理论上讲,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级,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可供参考的数据指标是准确的,事实上,在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很难保证的,再加上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又极易出错,这就给分析的细化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目前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方法的已经比较少了。

4.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需要凭借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或者业界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资产价值,威胁的可能性,弱点被利用的容易度,现有控制措施的效力等)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例如“高”、“中”、“低”三级。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小组讨论(例如Delphi方法)、检查列表(Checklist)、问卷(Questionnaire)、人员访谈(Interview)、调查(Survey)等。定性分析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但也可能因为操作者经验和直觉的偏差而使分析结果失准。

与定量分析相比较,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稍好但精确性不够,定量分析则相反;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那样繁多的计算负担,但却要求分析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定量分析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而定性分析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定性分析较为主观,定量分析基于客观;此外,定量分析的结果很直观,容易理解,而定性分析的结果则很难有统一的解释。组织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五、风险应对

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当局就要确定如何应对。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管理当局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机会,从主体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认识风险,以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

风险应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回避(avoidance)风险,或称避免风险即指退出会产生风险的活动。风险回避可能包括退出一条产品线、拒绝向一个新的地区市场拓展,或者卖掉一个分部。

降低(reduction)风险,或称控制风险即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同时降低两者。它几乎涉及各种日常的经营决策。

分担(sharing)风险,或称分散与转移风险即指通过转移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分担一部分风险。常见的技术包括购买保险产品、从事避险交易(hedging transactions)或外包一项业务活动。

承受(acceptance)风险,或称正面承担风险即指不采取任何措施去干预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

在采取任何应对之前,必须对可能的应对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固有风险和评价应对的木的在于使剩余风险水平与主体的风险容限相协调。

六、风险应对效率评价

要对风险应对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这是对管理当局所做出应对的综合效果的一种检测手段。主要方法是评估成本与效益。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总是有约束的,因而主体必须考虑备选风险应对方案的相关成本与效益。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从整个主体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考虑风险。综合权衡之下,采取最为有效的策略,即投入产出最优化方案去应对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方红星 王宏译:(美)COSO制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DD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3]孟 焰 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4]郑洪涛:企业风险管理:全面风险评估与对策

[5]吴水澎 陈汉文 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5

[6]朱荣恩 应 唯 袁 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8

篇13: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一、研究框架的提出

现实需要的是管理学研究的源动力,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也是如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更全面、更及时、更有效的预测和控制那些复杂性和破坏力大大增强的各类风险,是企业亟待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本文此为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后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个领域:其一,整合风险管理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注重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对风险管理进行剖析,强调风险管理不应只是被动地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而是要在风险中寻找机会和利益;其二,企业风险指数研究。此类研究强调风险是可以观察与测量的客观个体,在研究方法上重归纳、分析、证明与量化,体现了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其三,企业风险预警研究。此领域的研究则关注风险因素在形成风险事件之前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够通过科学分析进行预测,体现了风险管理观点的革新。

二、整合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一)整合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美国学者JamesLam则详细说明了企业整合风险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动性、最大化公司股东的价值以及促进职业和财务安全等。Brian()认为整合管理风险代表着新的管理思想,意味着对原有的诸多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与只强调被动的防范或转嫁风险的传统风险管理相比,整合管理风险更重视通过开发、利用和经营风险以促进管理者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我国学者张维功等()指出整合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选择、投融资决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涵盖了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

(二)风险管理内部要素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风险管理内部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实施动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Liebenberg()等人认为企业是否实行风险管理除了提升企业价值的原因外,还取决经营状况和前景、市场竞争和企业的风险偏好等因素,而公司组织结构不适应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以及公司不愿变革的惰性,则是阻碍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Kleffner,);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以COSO提出的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要素最为经典。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公司治理和组织文化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也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John,2010)。

(三)整合风险管理的价值性研究

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采取整合风险管理(Kimberly,)、运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Kim,2004)以及风险沟通(Lawrence,)等管理措施的企业,其公司价值具有普遍性的增加。而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风险管理能够优化资本配置,提高权益回报率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Lucia,);二是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整体战略中,从而提升了企业战略抗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Neil,);三是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控制股票价格波动,使得管理层报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为正,从而使得管理效率提高进而提升公司价值(James,2007)。整合风险管理在创新的同时,还应有效整合现有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但就目前来看,整合的思想和方法还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企业风险预警研究进展

(一)企业战略风险预警

战略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学者们分别从管理决策(Simons,)、行业竞争排名与公司业绩(Slywoztky,2004)以及战略实施能力的不确定性(杨华江,2005)等角度对战略风险的类型和成因进行了界定。卢一萍(2011)采用案例分析法,提出了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分析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机制、细化预警指标评价标准、出具风险预警报告这四个战略风险预警步骤。龚小凤()从战略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组织整合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业务流程整合风险等六个方面,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了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预警模型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较有代表性的有:EdwardAltman()等国外学者将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中,提出的Z模型以及“配套”的五个预警指标被广泛采用。我国学者孔玉生等(2010)利用风险传导模型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信息透明度、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监控力度、财务杠杆效应等四个方面是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的要点。赵春()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动态维护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克服了统计分析模型不能适应海量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无法考虑财务数据时间延续性的问题。

(三)企业营销风险预警

美国学者James()按风险来源,提出了营销风险可分为战略风险、策略风险、组织风险、运作风险和环境风险五大部分。高凤彦等(1999)则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把营销风险归纳为营销逆境、营销波动和营销失误三大类,并利用离差传递的方法确定了各指标所对应的预警系数。张云起(2001)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判、精确值测量三种方法,针对营销综合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提出了A-FA综合评价模型。Emiliano(2009)从市场定位安全、市场结构安全、市场需求安全、市场竞争安全、市场扩张安全、市场策略安全和市场环境安全六方面建立了营销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林红菱等人(2012)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我国企业营销风险预警模型。总的来说,近年来的企业风险预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尤其是在预警方法和预警模型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关于预警原理、警度划分以及预警模型和系统的评价等方面的文献不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企业风险指数研究进展

(一)行业风险指数研究

学术界对行业风险指数的研究主要是将传统的指数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对不同经济领域中价格、安全、市场行情等风险因素的变化程度和趋势进行研究。当前的行业风险指数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股票指数收益进行行业风险的评估,如Sung&Gregory(1999)研究了美国航空业股票收益与市场变量、行业变量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段瑞君(2012)采用OLS模型,通过对股票市场行业指数收益的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市场风险与股票市场的整体波动相一致;另一类是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对行业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和预警,较有代表性的有:Bollen(2007)等学者提出了采用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对顾客满意度指数进行多指标评价的'方法,但也发现模型的特征会影响指数的特性。刘晓娥(2007)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指数;孙春伟()采用危害分析与构建控制点的方法,构建了食品安全风险指数体系等。

(二)金融企业风险指数研究

Illing&Liu(2003)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信用权重法等四种加权方法构建了金融压力指数,通过与指标现状的比较,表明当指数值高于一定的临界值时,表示该时期处于值得关注的高风险时期或金融危机时期。在此基础之上,Balakrishnan(2009)构建了新兴国家的金融压力指数,并研究了金融压力在发达与新兴国家间的传播机制。张瑾(2012)综合考虑了包含宏观经济、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在内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在时间序列较为平稳的前提下,可对压力指数进行时间序列预测或开展压力测试,从而实现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功能。成祺炯(2014)等人则应用Shapley非对称权力指数模型,从资产组合、杠杆率、阈值三个维度,测算出了我国上市银行对金融系统风险的贡献度排名。

(三)企业投资风险指数研究

相比财务目标,大多数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战略意图更偏重于竞争力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评价企业投资风险一方面要关注获利性,但更要关注对提升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对此,Gompers(2001)就指出风险投资使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新资源和发掘新能力,获得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果,从而塑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张识宇等人(2011)针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获得财务回报的投资目标,从技术产品竞争力、团队素质、市场吸引力、资源利用程度、环境支持性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公司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Theil指数的灰色评价方法。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风险指数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在风险指数模型和测算方法上具有较大的创新并且日渐成熟,使得风险指数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强。但在研究内容上偏重企业外部因素,对于企业内部风险因素考虑较少,而对于风险指数原理以及合理性等本质问题的探讨,也一直未在学术界达成共识。

五、未来研究的展望

金融危机后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大进展,但下列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一是对于风险内涵和形成机理重新认识的问题。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风险不应只界定为客观因素,更应包含道德、信誉、文化和心理因素。因此,如何重新认识风险内涵和形成机理,决定着风险管理研究的范围和发展方向,是未来风险管理研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是风险本质的辩证性和对称性问题。目前对风险本质大部分研究聚焦于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但仅仅关注损失就有可能忽视与风险相对的机会问题,因此,未来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更应关注如何在风险中寻找机会和利益;三是风险分析技术创新和综合应用的问题。如何对包括指数和预警在内的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创新和综合应用,是今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企业风险的预测和度量其中的重点。

篇14:商业银行流行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商业银行流行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一、流动性风险的内涵

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将流动性风险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欠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意识欠缺,导致流动性管理只要求良好的流动性监管指标表现,缺乏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没有重视对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提高,更没有完善资产管理策略和负债管理策略。另外,公众认为商业银行有政府信用做后盾,认为政府会为银行的一切行为买单,基本没有倒闭的可能性,使得管理层没有流动性危机的担忧,工作人员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此外,信息不对称的使得公众对银行的不良资产缺乏充分地了解,从而当银行经营效益不高或亏损也不会发生挤兑现象,这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缺乏流动性风险的危机感。

2、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笼统地讲,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核心充足率为8%,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在92%以下是一个正常的水平。目前我国个别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高达95%以上。负债经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特点,但是资产负债率一直较高,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3、不良贷款率偏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达1、64%,提高了0、15%;商业银行20末不良贷款率1、29%,提高了0、29%,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创来新高,和2014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截止2014年12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6%至117、4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至86、8万亿元。

4、存贷款业务期限错配。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选择行为和投资偏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商业银行在追求高收益的驱动下更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的贷款项目中,短期贷款的比重趋于下降,而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5、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指标的系统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流动性比率等流动性监管指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这些指标只是针对个体,对整个银行体系的起不到监管作用。而个体又是存在于整体当中,如果银行整个体系存在隐患,个体商业银行又怎么可能健康稳定的发展。离开整体来看局部,指标的监管作用就大大减弱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应该先从宏观出发,再到个体,整个银行体系发生流动性风险,对个体的商业银行的危害也会很大。其次,当前的流动性风险指标对于实际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导价值非常有限。尽管当前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众多,但是这些指标都是对商业银行某个角度或者方面进行监管,缺少一个科学的体系来全面的分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对策思考

1、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培养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当引起商业银行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强,国家信用的作用已经开始不断的减弱,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地增强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意识,并将之提高到战略管理层面上。同时,还要改变过去被动性管理的方式,提高自觉主动性,在工作的每一个流程中都要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考察当中。商业银行应当强化流行性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2、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商业银行应当学习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自身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应用统计技术、数理建模技术等来实现科学量化管理,从过去的经验性管理提升为标准化科学化的现代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增加对多元化和稳定性融资的管理、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并表和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压力测试、应急计划等监管要求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引导银行建设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3、优化期限错配。商业银行应当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发放规模,加强中长期贷款的审批,并将中长期贷款纳入到相关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当中。其次,银行需要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机制,以风险敞口管理为主线,建立健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体系。要综合分析各项资产负债对利率、汇率等重要市场变量的`敏感性差异和资产负债流动性敞口,根据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偏好水平,依据对风险因素变动的预期,积极主动地调整各类风险缺口的规模和结构,实现既定的风险控制和收益目标。

4、提高主动负债能力,扩大流动性来源。我国目前的金融脱媒,实际上是金融市场化改革深化带来的资金定价市场化的过程。随着各类直接金融渠道的发展,在存款利率管制尚未解除的状况下,银行存款分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逐渐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存款的被动负债业务策略,更多发展主动负债业务,拓展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直接获取资金的能力。目前我国可供银行选择的主动负债形式日趋多样化,主要包括发行债券、对央行负债、对同业负债和协议存款等。近期,同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正式推出,进一步丰富了银行的主动负债工具。

5、开发和运用金融衍生品。市场从来都不缺资金,缺少的是合适有效的金融产品。当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合适的金融产品,滞留在商业银行体系内流行性可以得到有效地转移。流动性风险可以通过开发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来进行转移。外国的银行在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运用上遥遥领先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当前,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更好在市场竞争中站立脚跟,我国的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大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运用力度,提高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能力。

6、建立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首先,商业银行要在尊崇银行监管层的要求下制订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组建资产负债和流动风险委员会,从各个重要部门的管理层当中选拔成员,委员会要定期地讨论、制订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案,从而能够有效的确保银行流动性在安全的范围内。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框架。由监事会负责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其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下设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资产。负债和流动风险委员会要反复讨论和确认影响流动性的因素是否被全面考虑到位,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是否明确,系统能否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出流行性风险的关键信息。最后,风险管理部分要把监管的过程和结果提炼成有效的报告,即使地反馈给高层管理者和监管部门,便于管理者和监管部门在第一时间把握到关键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篇15:国际工程管理风险研究及对策论文

1引言

1.1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全球化,如今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对海外工程建设给与了支持和鼓励。国际工程的特点使其承担了更大的风险,EPC模式是当今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形式,为了保证尽可能减少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损失,进行EPC模式下国际工程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专家学者对于风险管理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但是对于风险在风险管理绩效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风险管理收益率进行风险管理成效进行探究。

1.2国内外国际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建筑工程数量增多,国际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外,,Dikmen等针对国际工程项目,超出成本预算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模糊风险评价的方法。,MarehEybpoosh研究了国际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提出建立风险因素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方程的模型来确定风险因素的路径并构建风险关系网络。国内,向文武通过对风险源的分析,研究了国际项目风险的辨识方法。20王富永归纳了业主在国际工程项目中面临的经济风险。20郭常林对BOT模式下的国际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1.3EPC模式

EPC模式: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和施工(Construction)于一体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工程界。其具体模式是业主通过工程招标或委托建设的方式,将整个工程从设计,材料采购,工程设备,施工,调试及竣工交付的所有工作都交给一个总承包商或承包联合体完成。而总承包商可以通过分包的方式把承包工程中的一些工作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对总承包商或承包联合体进行负责。继而形成了分包企业-总承包商-业主这样一种责任体制。

EPC模式的优点是建设速度快,成本低因此在国际工程上采用较多。但是EPC模式的合同几乎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总承包商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1.4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对EPC模式下国际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收益率进行了分析。对EPC模式下的国际建筑工程投资风险损失,投资风险管理的收益率进行了研究,给出了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成本,风险管理的收益以及风险管理的收益率的概念以及范畴。研究了风险管理收益率形成的机理,计算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的投资风险的损失值,对预期风险损失采用定量计算,提出风险管理收益率的模型。

2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收益率

本文把EPC模式下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收益率描述为项目风险管理的收益与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所投入的成本的比值。在工程项目中,由于风险管理实施后,各种风险事件可能导致的风险损失的减少值,成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收益。在全过程投入风险管理的资源成本称之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项目的成本,但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减小因风险的发生而造成的损失。这种不确定下的确定关系,使得风险管理的收益率研究成为可能。

3风险管理成本分析

本文将风险管理成本的范围界定为: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引起的损失,而实施风险管理而产生的费用,不包含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本文将风险管理成本划分为三个部分:组织维护成本,分析及评估成本,控制及处理成本。

3.1组织维护成本

组织维护成本是指对风险管理组织人员进行不间断的培养,使其掌握先进的风险管理技能知识、以及使用相关工具而投入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重视风险管理程序的基础建设,并且购买支持程序的工具,保证技术水平先进性。对于组织维护成本主要划分为:内部人员培训费,购买相关材料资料书籍费用,学习最新技术及工具费用。

3.2分析及评估成本

分析及评价成本是指在风险识别、分析、风险评价等环节中投入的资源。对其主要划分为:风险识别讨论会,专家访谈费用,执行风险评估与分析费用,参加风险审查费用,撰写风险报告费用。

3.3控制及处理成本

控制及处理成本是指发现了风险隐患而对其实施检查、追究、处理及恢复或者风险事件已经发生,对风险处理消耗的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项目投入的保险费用,其他风险转移投入费用,风险自留储备金,动态监控风险费用,预防风险费用,处置风险费用等。

风险成本计量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对加强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关于风险管理成本的计量,在现行的财务会计管理费用中已经被反应出来,即采用现行的财务会计计量方法来计量风险管理成本是可行的。

4风险管理收益分析

4.1风险管理收益的概念

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收益率的形成机理,本文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收益描述为预期风险损失减少值或目标偏离程度的减少值。因此,对预期风险损失的估计是确定风险管理收益的前提和基础。风险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损失一般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

对风险的损失进行量化是风险管理收益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提,目前对风险损失进行量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决策树法,集值法以及转换估计法。

4.2风险损失计量

4.2.1构造树状图形

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的风险投资复杂多样,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将国际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为政治风险(战争和内乱,外交关系,项目审批),经济风险(外汇风险,市场动荡,业主融资能力),自然风险(不可抗力,恶劣气候与环境,地理位置),建设风险(承包商的技术水平),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相关合同),技术风险等(业主的决策水平,业主经验,业主项目管理水平)。并层层分解确定引起这些类型风险的因素变量,括号内为风险的变量。

4.2.1.1确定比例标准。对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并划分等级,采用1-9的标度法赋值。

4.2.1.2构造判断矩阵,根据1~9标度法对五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两两比较,打分整理可以得到因素权重的判断矩阵W,其元素[wij]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①[wij=1/wji]②[wij≥0]③[wij=1(i=j时)]

4.2.1.3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值

①对判断矩阵中元素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

[][W‘ij=Wiji=1mWij][](公式4-1)

②按列归一化处理后的元素各行相加得:

[W‘i=i=1mW‘ij](公式4-2)

③对计算得到行向量元素[W‘i]做归一化处理:

[W‘ij=W‘ii=1mW‘i](公式4-3)

4.2.1.4权重集的确定,得到权重[ai]组成权重集A

4.2.1.5一致性检验。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发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发生错乱的不合理现象时候,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的检验方法则应为:

①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i=1n(AW)imWi]

②进行一致性检验CI=[(λmax-n)/(n-1)]

③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中查找RI

④计算相对一致性指标CR=CI/RI。通常情况下,相对一致性指标CR越小,判断矩阵一致性越好。

4.2.2U-R层风险预期损失值得确定

4.2.2.1风险预期损失值得评估。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每个U-R层风险因素可能对项目造成的损失进行估计,并给出区间的估计值,如表4-1。设有n名专家对风险因素[Rm]评估。给出的评分区间为[aij,bij,],(i=1.2.3…n;j=1.2.3…k)。上限[bij,]为该风险因素最多能达到的损失值,下限[aij,]为至少能够达到的损失值。

4.2.2.2风险预期损失值的确定。在上一步骤中得到的多个区间叠加起来则形成了覆盖在价值轴上的一种分布,得到样本落影函数为:

`X=[1ni=1nXaij,bij,r](公式4-4)

[Xaij,bij,=1aij,式中X([rm])榧值统计序列对r的覆盖频率,用它可以估计r处的落影值。显然,当n个评价区间分布比较集中,即n个专家对某一风险事件发生的损失意见较统一时,说明专家对该指标的把握程度较高,此时x(r)形状尖瘦;反之,若区间分布很不集中,则x(r)形状扁平。

令[rmin=min[aij,]](1[≤i≤]n)[rmax=min[bij,]](1[≤j≤]n),则该单因素的风险损失评估值为:

E([rm])=[rminrmaxX(r)rdrrminrmaxX(r)dr=i=1n[(aij,)2-(bij,)2]2i=1n(bij,-aij,)](公式4-5)

根据决策树的计算原理,ER-U层预期风险损失值为:[El=i=1nE(rm)ωlm]

(l=1.2.3…6)k为U-R层风险因素的个数。

总的预期风险损失值为[El=i=1hElωl]h为ER-U风险层的个数。

5风险管理收益的评价模型

对其模型化的立脚点是从财务管理方面,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控制性的活动本着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将风险管理的成本视为投入,减少的风险损失视为产出,使得风险管理符合成本―收益的模型。其模型的表达式为:

[r=E-CC](公式5-1)

r―风险管理收益率;

E―预期的风险损失值;

C---风险管理成本

式中E-C表示项目风险管理的收益,除以风险管理的成本C得出的结果即为风险管理的效率。仅当项目风险成本低于风险事件引起的损失时,才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这是建设项目管理具有可实施性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表现为C与E的关系为C6结论

通过界定风险管理收益的概念,建立风险管理收益率模型进行对EPC模式下国际工程风险管理评价。通过对预期风险损失进行量化,计算预期风险损失和实际风险损失的偏差也即风险管理的收益。风险管理收益率是一种评价风险管理成效性的方法,能更直观的表示风险管理水平。

篇16:国际工程管理风险研究及对策论文

一、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总体财务风险

在当前的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有部分中资企业存在着盲目所示拿下竞标,不对项目的实际建设困难程度进行充分考虑,一味的压低标价的情况,其结果往往是“赔本赚吆喝”,工程施工造价严重超出预算,导致项目亏损。除了投标报价风险外,在EPC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工期较长的项目,通货膨胀的影响更为明显。项目原材料价格、项目劳动力价格都将会随着通货膨胀而不断上涨,最终导致工程造价大幅度增加。此外,还要综合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走势、项目所在国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走势进行研究,提前对预估总体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项目投资决策。

二、项目设计阶段执行概算管理风险

项目执行概算是整个项目资金管理的首要任务。项目执行概算将决定着整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成本超预算的情况。在这一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有:

工程定额预算不准确。工程定额预算将对整个工程成本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进行项目造价控制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定额体系,要根据项目的工期情况分阶段制定定额。在进行概算编制前,要深入项目所在国的市场进行调研,对项目所使用的各种主要材料均应按招标价列,对其它辅助材料应按市场调研价列。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型号、技术规范进行,不得超标准采购。在核算材料价格时,还要在材料出厂价的基础上增加运输费用、保险费用、损耗费用、存储费用等。各种辅材的市场调研价要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预先留下适当的上涨空间;项目执行概算编制思路混乱,存在着与项目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有违规隐患;项目预算把关不严格,缺乏健全的审查制度,企业对于项目经理部所提交的预算审查力度不够,审查不够仔细;项目预算编制人员与执行人员工作衔接不好。项目实施人员对于预算编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项目实施人员只要求项目早日竣工投产,不重视预算编制。而财务人员将自己的工作局限于记账,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经费使用等任务都推卸给项目实施人员。这样一来就造成邓预算编制与实施的脱节。

三、项目竣工结算阶段超概风险

项目竣工结算是整个EPC工程项目的最后阶段,也是工程的验收阶段,在此阶段中,施工单位除了要配合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施工图纸、工程签证单等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外,还要进行竣工结算与决算。在这一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有:验收过程不规范,建设成本与投资完成额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超额资金不报,竣工决算误差大;没有对已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估价和结转;项目未经公司总部审查就进行竣工结算;业主拖延支付的风险。

四、企业在EPC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合同管理是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投标结果的实施、项目的实施都与合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由于所涉及的往往是两个、或者多个国家,这些国家所使用的语言都不相同,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在合同的相互翻译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要约定在不同语言版本的合同出现争议时以哪一国语言合同为准。目前较为通用的是约定以第三国语言为准,通常选用语言最为严谨的法语作为标准合同文本。此外,合同条文的用词要准确规范,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格式要求制定。

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分包商向总包商索赔的情况。特别有部分分包商为了获得合同,往往会给出较低的报价,尔后在施工过程中寻找一切可以索赔的机会向总包索赔以弥补报价损失。因此,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者必须要熟悉项目所在国关于工程索赔的相关规定,并在分包合同中对索赔进行明确的规定,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记录与现场确认,降低因合同变更所导致成本增加风险。

分包工程价款发生调整的,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审批后才能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对于需要由银行开具履约保函的合同,需要优先选择实力强、信用好的银行。在分包合同中必须对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分包工程必须要在造价审计、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清算支付。如果不能做到上述要求,项目就会发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在EPC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由于国际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在都在国外,与公司总部相距较远,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公司总部难以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控制。项目资金的管理只能依靠项目经理部,缺乏健全的内部约束机制,事前控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此外,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生活上需要依赖项目经理部,因此其工作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财务风险包括成本增加的风险、付款延误的风险以及汇率波动的风险等。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设备价格提高、施工成本上涨等造成的,尤其是在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由于时间通常较长,承包商面临的成本增加的风险更高。付款延误的风险是指业主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资金,而影响项目资金的正常运转,进而造成项目的延误。汇率波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国际工程总承包中,汇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从而会造成项目结算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的盈利结果有直接的影响。

相关专题 风险管理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