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

Darcyhoulte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Darcyhoultee”参与投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共7篇),供大家参考。

篇1: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

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社团的规模急剧壮大,数量不断增多,但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不科学,活动质量低、泛商业化,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了新的挑战。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基层团组织,利用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指导高校学生社团的工作,达到二者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学生社团 共青团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在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号召下,高校团组织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亟需适应当今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现实,按照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且蓬勃发展,这为共青团组织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模式提供了可能。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氛围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思想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这成为新时期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

1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自愿结合、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以“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为主要特点,社团成员志趣相投,主动性强;活动靠自我策划、自我组织,能发挥广大青年的创新思维,丰富校园文化。

近年来,社团适应了高校学生发展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而规模急剧壮大,数量不断增多,呈现出茁壮成长的态势。但是,在学生社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也引起了一些问题,制约着社团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发展不平衡

学生社团的功能在增强,作用在扩大。但一些社团在成立之初自身定位不准确,仅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性思维。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形式创新的情况。这种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必然导致发展方向产生偏颇,致使工作中困难重重。如此既浪费了时间,耗费了资源,更会让这些社团的成员感到灰心丧气,倍受打击。

1.2 内部管理不科学

如今,高校学生社团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社团的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社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自身建设有待完善。学生社团的领导者是学生,成员是学生,面向的群体也是学生,这不免给管理增加了难度。而社团中广泛存在负责人更新快、低年级化的状况,必将导致学生社团内部管理经验不足,在面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更有甚者,偶遇挫折便灰心丧气,直接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1.3 活动质量低、泛商业化

活动质量是社团的生命。社团活动中不乏有特色、高品质的主题活动,这些正是构建社团文化、乃至整个校园文化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社团中普遍存在着活动层次不高的问题。诸如“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把活动本身作为社团工作的最终目的。造成活动形式、内容重复,缺乏各自特色。

另一个方面,学生社团正在逐步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其活动范围在扩大,拉外联、找赞助、与商家合作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有泛商业化的趋势。应该看到,社团接触的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各种社会不良风气、腐朽思想也趁机而入,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使这些坏风气、思想污染校园。

1.4 经费使用效率低

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已步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良性运作,但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员的入会费以及社会或商家的赞助。大多数社团的经费掌握在社团的主要负责人的手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严格的监督。部分社团干部利用社团自由、自主的特点,独立支配社团会费,致使社团出现经费挥霍浪费、周转欠佳等现象,资源和资金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造成了“社团收取会费积极、服务学生怠慢”的现象。

2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优势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青团组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共青团在组织动员青年学生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能更广泛的发动广大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共青团组织可以利用其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角色,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共青团组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这都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极其珍贵的财富。

然而,团的先进性如何体现,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如何增强,也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团的原有的组织体系和活动载体正逐步弱化,给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发展模式老化,长期以来高校团组织普遍采取校、院(系)、年级(班级)这样单一的组织模式,存在着覆盖不到位、实效性不强、针对性差、深度不够、观念滞后和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团组织建设模式亟待创新。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共青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学生,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学生。

服务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在学习、就业、维权等领域需要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青年学生的服务需求和团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应该看到,目前团组织活动阵地单一等情况严重制约着团的服务能力。要缓解这一矛盾,使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就需要在团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范围建设上采取新颖的、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

3 “社团建团”双赢模式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加强对社团工作的领导,是确保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学生社团以学生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作为学生基础性组织的作用正不断凸显,其广泛而生动的活动形式为共青团组织“延伸手臂”提供了条件。共青团组织的正确引导和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更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

在社团中建立基层团组织是社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组织对社团统一领导,才能使其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如果没有长期有力的组织协调与指导,社团的生命力就无法长久。因此,加强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是社团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团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职能,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在社团建立团组织,保障社团的稳定发展。从学生社团的产生、成员组成、组织结构、活动性质来看,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社团建团”重要性不言而喻。共青团组织进社团,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发挥其“适应青年特点开展工作”的优良传统,利用其多年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指导社团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从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的角度引领社团树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利用优秀社团的经验帮助边缘社团,进行广泛而统一的学习教育;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缩小不同社团间的发展差距,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篇2:对初中体育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论文

对初中体育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论文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在国际贸易交往逐步增多的同时,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成了代表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奥运会的举办,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国家之间交流的一项重要标志。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性;探索

体育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水平,而且是学校教学的必修课,是一门提高学生锻炼能力,培养学生保护身体,勤加锻炼的意识,缓解学生日常学习压力的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科目。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重视、加强锻炼的意识

1.对学生灌输思想,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堂。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体育课逐渐减少,学生的活动时间日趋减少,在保证好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前提下,不断引导学生加强身体的锻炼,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是生命的本钱,正因为如此,在学校教育中,从小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在初中教育体系中,首先在体育训练的时候要体检,对身体健康指数不高的同学就在保证身体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因为人的身体运动起来并不是四肢的简单运动,人体是各种器官组合在一起的复杂的系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身体的其他器官也参与其中,为了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在体检的时候,必须如实地上报身体情况。尤其在冬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跑步,做体操,因为这样可以活跃身体,不至于做剧烈运动的时候造成身体肌肉拉伤。

2.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体育的奥妙。学校首先要重视体育,教导学生对体育重视起来,不仅仅对学生的身体达到一定的标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各个年级学生身体状况的不同,制订合适的体育教学计划,每节课按照计划严格实施,教师松懈了,学生也会松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并以身作则,不断为学生讲解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体育学习氛围。

二、每天计划性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

在初中教学管理中,要实施跑早操和做课间操的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运动会,活跃学生日常的学习气氛,首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生体操的时候,因为步骤多,要根据音乐的.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每一个步骤都有锻炼身体的目的,老师要做好示范作用,把每一个环节的动作做到位,这样就能达到最初锻炼身体的目的,学校每天的跑早操和做课间操老师要提前做好同学的工作,为他们讲述勤加锻炼对身体的重要性,实行查名制,教师要做好督促和监督的工作,做好两操政策,体现学校的整体风貌,在做早操的时候,学生要精神饱满,早晨是一天时间中最美好的时刻,跑早操可以保证学生的精神状态,在跑操的时候要体育委员带队,每个班级要有属于自己班级的口号,队伍整齐,口号响亮,彰显学生的蓬勃,在做课间操的时候,排好队形,要做好每一个动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遵守纪律,具有集体精神,懂得团结的力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身体达标的情况下更好更有效率地学习。

三、不断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初中正是学生长身体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勤加锻炼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个好的体魄尤为重要,对今后的学习或者生活都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体育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学习,在初中体育室内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做到说和练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乐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奇质疑的心态,有不懂的问题积极地询问老师,或者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探索精神,不断创新,教师和学生达成一致,有困惑才是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学校,要求教师用具有幽默感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足够重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上播放健康体育视频,或者播放绿色健康身体之类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渴望,引起学生对身体锻炼的重视,在室外的课堂中,除了对课程的学习之外,要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活泼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根据学生的兴趣提供多种体育项目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有不舒服不方便上课的时候,学校要制定请假制度,另外,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穿运动服、运动鞋,衣服要宽松有松紧,穿运动鞋,不可以穿拖鞋,以避免在上课的运动中造成学生受伤害,体育课堂中,提高实践性教学。往往都是男生喜欢运动,打篮球,踢足球,玩乒乓球等项目,而女同学不热爱体育,对体育项目不感兴趣,老师要及时改变女同学的思想,运动可以使得血液循环,保健身体,在体育课堂上积极表现,学校也可以添加对女同学开设的体育项目,比如网球、羽毛球等,积极引导女同学的学习态度。学校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可以鼓励女同学参加短跑比赛,参加跳远、掷球等项目,积极参加,或者学校添加奖项,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加强学生训练能力,全面发展

初中学校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感兴趣,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的锻炼能力,教育学生勤加锻炼,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全面人才,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有一个好的体魄。在初中体育课堂上,要求教师说得少做得多,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活跃的交流能力,培养他们开拓自己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积极地渴求知识,另外,老师还要让学生有安全意识,在体育项目的进行中,如果有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教师,不可以硬撑着,体育课堂结束后,满头大汗的学生不能喝凉水,教师带领学生要安全地锻炼,这样才可以达到体育的本质目的。

总之,要想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必须得有一个好的体魄,身体是生命的本钱,通过不断的锻炼才可以强身健体,同时,在体育中同学们一起玩耍,可以减缓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得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扬体育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要拥有集体荣誉感等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魏飞。浅析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学周刊,(05)。

吴俊。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教学法.学园:教育科研,(20)。

篇3: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主要基于素质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当前背景下, 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研讨, 首先将切入点放在阐述礼仪课程开展的界定及价值体现上, 通过对现阶段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提出提升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建议, 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商务礼仪课程; 实践教学;

1. 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概述

(1) 商务礼仪课程的界定。商务礼仪是现阶段绝大部分高校都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化的行为举止及为人处世的能力, 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此项课程的学习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同时, 商务礼仪不仅能够体现个人的内涵及素质, 同时也能够彰显出企业之间在贸易往来之间的文明建设水平与综合实力, 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性便昭然若示。

(2) 商务礼仪课程的价值体现。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具有社会及教育性的学科, 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及实用价值, 学生通过对此项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社会就业困难的格局下拥有更多的选择, 因此商务礼仪课程较之其他课程相比也应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 并在培养学生得体行为举止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能够认清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2. 商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1) 忽视教学中的实践性。就目前来看, 在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中, 相关教育工作者仅重视相关理论教学的'学习, 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重要性的认知。不仅如此, 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较为繁杂, 不仅需要高校各部门的配合, 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真正的职场中去, 因此此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缺失会致使商务礼仪课程失去其实际的意义。

(2)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由于开设时间较短, 所积累的经验不足以解决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现阶段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往往都会选择沿用过去, 甚至是普通学科的教学模式, 教师为课堂中的传导者, 利用强硬的手段向学生传授商务礼仪理论知识及行为规范, 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严重制约了此项课程的发展进程。

(3) 尚未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现阶段的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内的评价机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教师主要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使学生也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对其实践意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 由于高校学生的的成长环境不同, 因此在商务礼仪课程中所体现出的学习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故此种单一的考核模式也会造成学生对此项课程的学习失去自信心。

(4) 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具体而言,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迎来了大众化时代, 使得商务礼仪等选修课程的教师资源出现了极度匮乏的趋势, 许多教师身兼数职, 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商务礼仪课程实际教学模式的研究上, 使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3. 提升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性措施

(1) 强化教学实践性。现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结合现有学校资源与条件, 让学生能够切实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例如, 教师可在阶段性的课程讲解之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企业或其他社会活动中, 并使其通过与他人的实际接触, 掌握并应用商务礼仪技能及理论知识, 以充分发挥出商务礼仪课程的真正作用。

(2)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摒弃原有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结合不同教学方式, 以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 相关教师可将学生以性格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 并在小组中布置诸如模拟商务活动等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商务礼仪的实际操作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提升学生对商务礼仪理论知识的理解。

(3) 构建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商务礼仪能力为出发点, 整合过去以答题形式为主的考核机制, 注重对学生出勤情况、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衡量, 强化与学生双方间的沟通及交流, 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4) 提升教师资源的优质性。现阶段各高校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商务礼仪专业人士的引进力度, 并在现有教师群体中定期开展业绩考核或外出学习等活动, 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对商务礼仪教学实质性意义的理解力, 从而为学生带来最优质的学习体验。

4. 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发现, 为从根本上发挥出高校真正的教育意义, 向社会输送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现阶段的相关教育工作就应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及优化,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意识为重要渠道, 创新原有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 打开教学新思路, 为学生带来带来最优的学习体验。

篇4: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

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文化对比模式研究只是英汉语言对比的一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总是由跨文化交际词汇表现出来。在不同的语言中,跨文化交际词汇分为: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任何联想意义的词汇。由于目的语与母语的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特定的文化意义或内涵。跨文化交际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对应性、不完全对应性、零对应性三种模式。

1 英汉对应词汇

词汇意义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表示概念的部分,这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在两种语言中是相同的,在双语字典中的解释是概念上的对应。二是表示联想意义的部分,尤其是内涵意义,是词义的附加部分,这部分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两种语言中是不完全一致的,而这不完全一致的部分在双语字典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反映。所谓对应词汇,是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概念的词汇,即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也基本相同的词汇。如狡猾的“狐狸”、温驯的“绵羊”、凶残的“恶狼”、愚蠢的“驴子”、人云亦云的“鹦鹉”、生命力强的“小草”、生态环保的“绿色”、贪吃懒动的“猪”、漂亮傲慢的“孔雀”、邪恶不祥的“黑色”、共同崇拜的吉祥数字“3”和“8”、模糊夸张的数字“3”和“9”、委婉的“生老病死”、禁用的“污秽语”和“动物辱骂语”等,这些都是属于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基本对应的词汇。

2 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

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意义对应而内涵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词汇。它们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的伴随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内涵在涵盖面上呈现不等值性,其内涵意义表现出某种词汇信息上的增值或减损,即在一种语言中词汇所含的意项要大于或小于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还包括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词义的搭配关系不对等,词义的联想反映迥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把各自语言所含的文化涵义加以充分联想和扩展,造成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涵盖面上的不等值。如“知识分子”的概念意义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汉语中,主要指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包括大学教师、医生、科学家、工程师、中小学老师、大学生等;但过去在偏远乡村,受教育水平低,中学生也被称为“知识分子”。而英语国家intellectuals 只包括拥有高学术水平的人,如大学教授等。所以,英语中intellectuals 的范畴比汉语中的“知识分子”要窄得多。

在不同的背景下,词汇的文化涵义还表现在两种语言相互间质的差异,因为这种现象有时表现为不同语言词汇概念意义貌似对应而实质涵义却相差很远。传统文化的内涵造成两种文化内涵的非完全对应性。如“农民”在汉语中是指“从事田间体力劳动的人”,不带贬义,而在英语中peasant 带有贬义,指的是“未受良好教育、社会地位低下的粗俗之人”。sexy( 性感的) 在英语中是褒义,而在汉语中是贬义。又如: child’s play( 儿戏) 在英语中表示“比较简单的,不很重要的事情”;而汉语中的“儿戏”则表示“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任、不认真的态度”。to eat one's words 非汉语中的“食言”,而是表示“收回说过的话”,带有惭愧不光彩的道歉; 而汉语中的“食言”表示违背诺言,用英文解释为“to break one's promise”。又比如英语中的“adult book”和“senior citizen”,从字面意思来看“adult book”与汉语的“成年人用书”相对应,然而“adult book”的文化内涵是“色情书刊”的代名词。原来在西方社会中,淫秽书刊充斥市场,为了掩人耳目,这样一个委婉的词应运而生了。中国是一个尊老的国家,人们往往会倚老卖老,而西方国家谁都不愿说自己老,因为“老”就是无用的代名词,所以“seniorcitizen”是指“老人”。

3 英汉零对应词汇

英汉零对应词汇,也叫英汉文化空缺词汇,这是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的盲点。这一特征表现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应词含义的空缺,即在一种语言中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表示相应的概念或对应事物的词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相互找不到合适对应的`词汇,这就是文化的零对应。零对应词汇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词汇,在一种语言词汇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异族文化接受者不明的文化涵义,造成对异族文化理解的空缺,成为语言文化的盲点。

在汉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具有傲霜斗雪,意志顽强之寓意;“梅兰竹菊”堪称“植物四君子”,代表刚直不阿,孤高傲世之品格,但在英语文化中,它们只是普通植物。在西方人心目中,palm 象征着“胜利”。传说耶稣受难前胜利进入耶路撒冷时,人们撒满了棕榈枝欢迎他的到来。为纪念这个日子,人们设立了palm Sunday( 棕榈主日) ,即复活节前的星期日,此时人们会戴上棕榈枝来庆祝胜利、成功或高兴。汉语中棕榈树没有这些意义。

鸽子是明显具有西方文化意象的词汇,表示“和平”的鸽子来自《圣经》。在《创世纪》中,当洪水退去,诺亚首先放出探听消息的是乌鸦,它一去不复返。第二次放飞的是鸽子,它衔回了橄榄枝,表示陆地已经安全,方舟可以着陆,后来人们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里,鸽子没有太多的文化意象,俗语“放鸽子”指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出现,“信鸽”亦称“通信鸽”,是把普通的鸽子驯化后用来传递重要信息。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当今地球村的形成过程中,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语言的文化背景是交际的一道最大屏障。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进行英汉词汇文化对比研究,就是要英语学习者尊重文化差异,处理好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禁锢于自已的本土文化,也不能盲从于西方文化,要让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兼容并举,为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篇5:对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模式与政策设计研究管理论文

对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模式与政策设计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从旅游资源、产品、市场等角度入手,对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确定该地区开展水上旅游合作的现实基础,并结合国内外水上旅游合作的模式研究与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构建适合该地区水上旅游合作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水上旅游;区域合作;政策设计

一、长三角区域水上旅游发展现状1.长三角水域资源与水文化共生发展.为合作奠定了基础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的南京、苏州等8个城市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等7个城市。长三角水域面积超过2.45万平方公里,境内拥有425公里长的长江、819公里长的京杭运河以及l7oo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并汇集了一大批名江(钱塘江、长江、黄浦江)和名湖(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南京玄武湖、太湖、淀山湖、绍兴东湖、宁波东钱湖和千岛湖).以及历史悠久的江南大运河、上海苏州河、南京秦淮河等。其中.江苏省是中国境内水域面积比重最大的省份.上海市和浙江省水域面积分别占全市、全省总面积的l1%、6.4%。此外,长三角境内通江达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江、河、湖、海有机地串联着各个城市,水体资源类型十分丰富。广阔而多样的水域在调节气候、提供环境容量、提高景观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开发区域水上旅游、开展跨地区的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三角丰富的水域资源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古老水文化和多元而精彩的现代水文化如七千年前的宁波河姆渡文化、六千年前的嘉兴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上海崧泽文化、四千年前的杭州良渚文化、三千年前的吴越文化等.均与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飞越太平洋、深如玄武湖、活似钱江潮”成为长三角精神文化的生动写照.反映了水在长三角多元文化中的地位正是这种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的文化特性为长三角的旅游合作缔造了天然的纽带。

2_长三角旅游市场壮大和水上旅游日臻完善为合作展现了广阔前景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国内旅游总人数和国内旅游总收入分别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和国内旅游总收入的31.02%和75.26%.人境旅游者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占全国的l2.76%和24.13%旅游经济总量占据了中国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沿地带。

.长三角16城市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5752元,比上年增长钔%,占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6.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逐步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准人均可支配收人方面也展现了长三角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期趋势(见表1)。收人水平的提高促使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比重正逐步降低.中高端的度假休闲、专项旅游日益成为市场主流。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意识的转变为长三角水上旅游市场将带来巨大机遇长三角水上旅游兴起较早.涌现了一批成绩较突出的水上旅游区和水上旅游产品。迄今为止。已经成功涌现出杭州西湖、上海黄浦江、浙江千岛湖、苏州运河、扬州运河、南京秦淮河、宁波东钱湖以及表120长三角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序号城市可支配增幅序号城市可支配增幅收入(元)(%)收入(元)(%)1上海市288388.19舟山市240828.22宁波市273689.210常州市2375110.O3杭州市26864l1.511湖卅I市232426.54苏州市263-312嘉兴市227307_35台州市258897.113南通市21o0111.16闭尿玎丁255O4lO-314镇江市2O9491O.07绍兴市254188.115扬州市1941611.68无锡市245767.216泰州市1914311_3江浙水乡古镇等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水上旅游产品.为长三角水上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期准备。此外,长三角地区的海洋、沿海、陆岛以及长江、运河等水上客运市场的发展历史较长,水陆客运基础雄厚,为繁荣各类水上旅游市场、推动三地的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江南水网密集纵横、京杭运河南北相通、沿海水域一脉相承、江河湖海四通八达等一系列优越条件.加之邮轮旅游度假、游船观光休闲和游艇娱乐等新兴水上旅游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沿着近现代历史传承至今的贯穿江浙沪运河、沿海和长江等不同水域的水上旅游客运线路.为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的发展进一步增添了缤纷色彩(见表2)。

表2长三角现有水上旅游产品与目的地序号长三角下属水域主题文化特色l上海市市区黄浦江黄浦江游览海派文化/都市风光2崇明长江口岛屿生态都市生态3杭州西湖湿地生态西湖4绍兴河道古越文化5浙江省淳安千岛湖岛屿旅游自然山水风光6宁波东钱湖财富富裕文化7乌镇古镇江南古镇江南文化8南京秦淮河古都游秦淮文化9苏州护城河环城游古运河10江苏省无锡太湖太湖山水游太湖风光11扬州瘦西湖乾隆水上游江南文化l2周庄古镇江南古镇江南文化13南通濠河城市风光游资料来源:由“长三角旅游网”资料整理而来3.长三角滨水地区的重建与开发正逢其时.为合作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长三角地区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其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众多的滨水城市。这些滨水城市的经济异常活跃.并且其中许多已相继进入“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经过了2O多年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14展已暴露出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土地利用低效、地区竞争过度、产业分工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区域经济结构亟须调整。这一态势迫使滨水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尝试由工业经济为主转向滨水地区的开发重建.即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这必将促使长三角各滨水城市进一步提升水上旅游发展层次.加快水上旅游综合产业开发.加强区域合作.促使水上旅游为抓手的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4.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政府协作的推进.为合作发展奠定了保障条件长三角区域大融合的态势已经初步展开.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江浙沪三地或16城市联手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国家交通部、海事局等国家机关与行业组织正着手为推进内河游览船和游艇事业发展.扫除水上旅游行业发展障碍制定更为科学的管理法规.为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近年来.长三角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水域旅游规划、滨水地区的环境整治和滨水景观质量的改善。目前,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发展已不同程度的提上了议事日程(见表3)。

表3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进程一览表时间合作主体主要内容通过《运河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宣京杭大运河沿言》,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9岸17个城市把运河沿线城市打造成中国知名的精品旅游区域。

通过《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沿江地区城市划》,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水上旅游带。

环太湖旅游合作组织发表宣青..5环太湖城市倡导实现太湖旅游一体化.共同打造太湖旅游大产品品牌。

签订了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框架2010.1江浙沪三地协议.统一旅游服务的标准和规范。

二、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面临的问题诊断虽然目前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优越、势头良好,但是现存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要构建水上旅游合作的最佳推进模式.还需对症下药,明确推进合作的关键性问题。

1.管理协调难度较大

从行政区域的角度看.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要求打破地区间的行政界限.但却很难超越各地府行政力量的约束。首先,对于区域合作,各地方政府都抱有美好的意愿与共赢的目标.但事实上.由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禀赋的不对称,各个地方从合作中获益的程度不同.在地域间的利益博弈中容易造成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行政性经济”影响着合作的进程.如上海与宁波港口经济的冲突。环太湖各城市之间的利用冲突等。其次,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所涉及到的众多部门间的管理协调也是阻碍合作推进的一大难题。水体资源主管部门,如旅游、园林、水利、环保、海事等部门,对水上旅游相关资源的规划、开发、运营和维护拥有不同的决定权.关系到水上旅游合作中精品路线的建立、联合营销(如联票制)等环节;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和交叉管辖导致整体开发矛盾重重:区域性水上资源的开发因责权利被迫分割.旅游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2.水资源利用开发复杂水上旅游是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京杭运河长三角地区段,太湖、长江下游段、钱塘江段等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太湖最为严重.“碧波万顷”的太湖已名不副实。正在陆续完工投入运用的太湖流域一期工程的效果几乎被地面沉降和盲目围垦抵消长三角的水域污染状况严重、治理工作严峻的现状大大增添了区域合作的难度。另外.水环境整治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天然矛盾是水上旅游开发面临的又一难题在水环境治理时是否全方面地考虑到后续利用.对投入产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水环境的治理与旅游开发未能同步实施.那么在已改造的河岸增建旅游景点与配套设施将大大增加成本和开发难度如作为京杭大运河苏南段.按照三级航道标准分段实施大规模整治时.只重视航运功能和环境整理.未考虑到旅游配套景观和综合功能3.长三角水上旅游产业发展措施滞后从国际经验看,水上旅游依赖于航道、码头、陆地景观和配套设施建设.成功的水上旅游大多是水陆游相结合的典范目前,长三角地区水上旅游开发中面临与产业配套的综合条件差、开发建设落后以及产业发展措施相对滞后的问题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与措施的滞后严重限制了水上旅游的合作和相关产业的.深入发展长三角区域处于亚太版图中心节点位置的黄金海岸带.其邮轮产业并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并被全球邮轮业一直看好.但由于受制于我国邮轮产业发展政策与措施的缺位,多年来.游轮经济迟迟未能进入预期的正常运行状态。

三、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模式1.国际水上旅游合作模式借鉴通过对国际公认的水上旅游区域合作的发展与模式的梳理.发现主要有流域合作模式和散点产业集群合作模式(1)流域合作模式该模式是基于共同的流域联系而成的跨国或跨区域合作发展模式.比较突出的是欧洲的莱茵河流域跨国联盟。莱茵河串联着欧洲主要的国家沿岸有着名的城堡、优美的自然景观、发达的工业区、现代化的公共建筑等.基于共有的资源财富,这些国家建立了跨国的全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签证制度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筹划,制定了具体、完善的行动计划日程.全面开发莱茵河流域。这种合作模式重点是在各个成员中进行利益协调、信息互通,制定具体统一的国际公约.统筹开发方向.消除旅游障碍.加速整个流域的合作进程。

(2)散点产业集群合作模式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产业纽带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合作.针对的主要是缺少水域纽带的水上旅游区域。纵向上.通过水上旅游产业的广泛关联度。将区域内直接与间接的相关产业通过产业链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大规模水上旅游为中心的产业集群。美国五大湖区与加勒比海地区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横向上.在同一个产业链条的节点上通过区域行业联盟合作.逐步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区域联盟。该模式核心的运作方式就是通过一个有实际管理能力的跨区域的行业协会来协调各方利益.并通过立法、制度等硬性方式规范行业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比较适用于邮轮、游船、游艇等水上旅游的关联行业在北美及欧洲的“三游”行业中已取得了广泛的成功。

通过以上的模式介绍.可以总结出水上旅游合作模式的机制与特征:首先.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各种合作模式都基于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是共同发展基础条件也是共同的利益驱使其次。合作的机制是公共管理.各种合作模式中都存在跨区域或跨国界的公共管理组织充当协调者和规范制定者的角色.充分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保证共同利益的有效实现2.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模式构建通过对国际经验的研究发现.上述合作模式的特征与机制恰好与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所面临的现状与问题相契合。该地区的水上旅游合作具有天然的共同利益与纽带.却缺乏对共同纽带的合理利用和对共同利益的公共管理与协调机制因此.从资源产品、市场、公共管理平台等方面进行合作是适合于长三角水上旅游合作的最佳路径(1)资源产品响应模式该模式是基于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水网联系.通过共同的水域资源纽带来整合产品.串联主题线路.从供给上推进长三角区域水上旅游的合作进程。围绕核心资源“五沿一环”(沿黄浦江、沿海、沿杭州湾、沿京杭运河、沿长江、环太湖圈).贯通长三角地区,以共有的资源与保护开发目标.打通区域之间的壁垒与隔阂.共同打造水体资源保护与旅游景观开发的国际示范区.开发一系列以长三角区域为尺度的内河旅游产品、海洋旅游产品、以及游船、邮轮、游艇等专项产品。

(2)客源市场互动模式

该模式是围绕长三角区内各省市水上旅游产品及线路,建立区域内旅游合作的沟通机制与网络.以相互输送客源的形式不断加强各省市客源市场的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客源互动模式关注的重点在于水上旅游产品和旅游客源市场.通过共同营销.共同提高长三角地区水上旅游整体市场的影响力.提高长三角地区水上旅游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

以客源市场互动模式推进水上旅游合作的关键.在于三地必须形成一个有利于合作的内在机制,不仅要有政府层面的.也要有旅游企业层面的如面对上海水上旅游市场.需要长三角各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共同加强产品推介、大力支持输送客源提供:面对浙江、江苏水上旅游市场也需要有类似的输送机制进行客源上的保障(3)公共服务与管理模式该模式主旨是搭建跨越行政区域的三地水上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平台.通过协会组织形式.从水上旅游管理规划人手.实施整体性公共管理:通过行业与产业的标准化规范管理.巩固区域整体的管理成效:通过立法和执法保障整体管理的权威性:通过合理平等的产业政策优化整体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和配套体系:通过监管市场运行体系,保障良好的水上旅游市场秩序.为长三角水上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创造安全、良好的市场环境

篇6:B2C模式下转换成本对网上顾客忠诚影响实证研究论文

B2C模式下转换成本对网上顾客忠诚影响实证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B2C,转换成本,网上顾客忠诚

随着电子商务消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顾客争夺成本的提高,如何赢得并保持网上顾客忠诚,己经成为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B2C电子商务网站巫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学术界对网上顾客忠诚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Anderson,Srinivasan,;Luarn,Lin;2003)。一些学者认为网上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信任都有可能对网上顾客忠诚产生影响。但是,在网上零售经营实践中,这些因素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在受到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出现显著变化(Oliver,)。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变化主要源自转换成本的影响(Fornell,1992)。然而电子商务论文,国内学者关于转换成本在网上顾客忠诚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很少被关注[1]。本文试图从电子商务环境下转换成本的视角出发,探讨转换成本及其构成因子与网上顾客忠诚度的关系,从而为B2C电子商务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创新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文选择B2C型电子商务网站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主要基于数据的易取得性以及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应用价值考虑的。聚焦于从事网络图书零售的网络商店——当当网,力图从顾客的认知观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网络消费行为免费。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的提出

1.网上顾客忠诚

网上顾客忠诚虽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其内涵与实体店铺的顾客忠诚并无差异,如Frederick(1995)认为购买频率增加、购买数量与金额增加,以及价格敏感度降低[2]。但也有学者认为网上顾客忠诚与传统的忠诚存在显著的不同,体现在网上忠诚的一些特殊属性上,如网上顾客忠诚度还包括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访问网站的次数、每次停留的时间与每次浏览信息的深度等[3]。综合学者们对网上顾客忠诚度的`理解,本文比较赞同把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观点。行为忠诚侧重于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重复购买,态度忠诚则更倾向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偏好和依赖。本研究将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区分开来,能更好地探究不同维度顾客忠诚形成的影响因素。己经有学者证明,顾客的态度倾向与真正的购买行为具有很强的关系[4]。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顾客在与服务提供者交往过程中持有赞许和信任的态度,甚至产生依恋的情感,则顾客发生重复购买行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据此,本文提出:

H4:网上顾客态度忠诚对网上顾客行为忠诚有正向影响作用。

2.转换成本与网上顾客忠诚

转换成本是指顾客从一位服务提供商转换到另一位服务提供商时所感知到的经济和心理成本,是维系顾客关系的重要屏障,是保持顾客忠诚度的重要因素(Fomell,1992)。从不同角度考察,在不同的研究中转换成本被划分为各种维度。Burnham(2003)认为转换成本包括程序性转换成本、财务性转换成本、关系转换成本[5]。程序性转换成本主要由经济风险成本、评估成本、学习成本、建立成本组成,这种转换成本主要涉及顾客在时间和精力上的花费;财务性转换成本包括利益损失成本和货币损失成本电子商务论文,这种转换成本是指顾客可计量的财务资源的损失;关系性转换成本包括个人关系损失成本和品牌关系损失成本,这种转换成本主要是指顾客在情感上或心理上的损失,涉及顾客因为身份或契约关系的打破而导致的心理及情感上的不舒适感。Burnham对转换成本的划分和测量方法在目前对转换成本的研究中,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各类型影响因子,且适用于目前的研究,所以本文采用此分类和测量方法。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顾客在决定转换网络零售商时,他们将面临经济风险成本、评估成本、学习成本、关系新建成本、利益损失成本、人际关系损失成本和品牌关系损失成本。以往研究表明,顾客在网络零售商之间的转移障碍越大,转换成本越高,则网上顾客忠诚度越高,并且顾客忠诚感受到转换成本各个维度的影响。本文提出:

Hla:网络程序转换成本对网上行为忠诚有正向影响作用。

Hlb:网络程序转换成本对网上态度忠诚有正向影响作用。

H2a:网络财务转换成本对网上行为忠诚有正向影响作用。

H2b:网络财务转换成本对网上态度忠诚有正向影响作用。

H3a:网络关系转换成本对网上行为忠诚有正向影响作用免费。

H3b:网络关系转换成本对网上态度忠诚有正向影响作用。

根据以上假设,在B2C模式下,以转换成本作为网上顾客忠诚驱动因素,将顾客忠诚划分为网上顾客行为忠诚和网上顾客态度忠诚,探讨各种的转换成本以及不同的转换成本构成因子对网上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程度,椐此构建B2C模式下转换成本对网上顾客忠诚影响概念模型,如图1。

二、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员工个人资料,包括年龄、工作职位、性别、学历程度、人职年限、进入方式等;第二,对该购书网站转换成本和忠诚度的测量。问卷正文部分所有的测量题项均采用7级Likert量表的形式。被访者将对每个问题的态度给予1分到7分的评价,分别表示“非常不赞同、不赞同、有点不赞同、无所谓、有点赞同、赞同、非常赞同”。在该部分,总共有25题,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的题目是关于网络转换成本维度的测量,共19题;第二部分的题目是关于网上顾客忠诚维度的测量电子商务论文,共6题。

(二)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范围仅限于珠三角地区,以佛山市为主。问卷调查对象针对曾在当当网站购书的消费者或注册会员。本次问卷调查实施选择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458份,回收35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332份,问卷回收率78%,问卷回收有效率72.5%,符合数据分析需要。所有调查信息均将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基本情况统计

1.样本描述性统计

对所得样本按照被调查者的特点如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以及购书次数进行样本基本统计。男性占59.36%,女性占40.64%;初中以下占0.47%,高中占1.57%,大专占32.84%,本科占43.58%,研究生以上占21.54%;20岁以下占2.84%,20—30岁占94.31%,31—40岁占1.90%,40岁以上占0.95%;学生占61.14%,其他占38.86%;收入1000元以下占54.03%,1000—1999元占8.06%,—2999元占10.90%,3000—3999元占9.95%,4000元以上的占17.06%;过去一年购书次数:1次占15.75%2—5次占67.41%,6—10次占13.26%,11次以上占3.58%。

2.变量描述性统计

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了本研究中的10个变量测量指标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由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知,个项目的最小值为1电子商务论文,最大值为7,表明数据分布还是比较广泛,标准差在0.7一1.1之间,说明数据具有比较大的离散性,比较符合研究的要求。另外,数据的均值在4.4左右,说明本样本结构比较合理。

从数据的基本情况来看,转换成本中所有变量的平均分值都超过了4分,各均值处于4.0592一5.0628之间,说明转换成本对网上顾客购书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其中,利益损失成本与品牌关系损失成本分值较高,影响较大;相对而言,网络程序转换成本反而不会给顾客感知造成太大的障碍。网上顾客的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分值分别为4.3735和4.4606,体现出了顾客对购书网站较高的态度和行为上的忠诚。

(二)效度与信度分析

1.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3.O分别对转换成本、顾客行为忠诚、顾客态度忠诚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每个变量度量指标对该影响因素(研究变量)的因子载荷量,从而检验本文测量工具(问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免费。

篇7:对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文献纵述)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对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文献纵述)

江苏省如皋中学 张建云

一、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虽然已取得很大的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具体表现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背单词、记语法、做习题,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造成了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泯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新能力,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摘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P6)。

根据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学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高中英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有五大特点(北京师大外文院 肖桂清),他们是:(1)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活动主要由学生来完成;(2)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3)学生积极尝试合作学习;(4)提倡自主学习,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5)注重教师的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我们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师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及时鼓励学生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及构建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

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应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自主学习思想。随后,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等都提出了自主学习思想,但这些思想主要停留在理论思辩的层面上,他们并没有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自己的思想。20世纪处,自主学习进入了初步实验阶段,特别是杜威和斯金纳分别为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后,自主学习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其中主要的理论流派有:

1.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家罗杰斯(Rogers)提出了以教会学习为主的方法论(张武升,1994)。他认为:教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具有必要的情意因素外,还必须有恰当巧妙的方法。他所说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它们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学生发现和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有意义的,真正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知识是不可传授的。

马斯洛(A.H.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罗杰斯(Carl Rogers)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立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而罗杰斯创立的就诊者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康庄大道。

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jet)建构主义理论(黄永刚,1994)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发现学习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ner)的发现学习理论(黄永刚,1994)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产生认知需求,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而是传授现成的知识。

目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非常活跃,国外使用的自主学习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自我计划的学习(self-planned learning)、自律的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自我定向的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自我监控的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等。各自主学习理论学派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对自主学习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究。他们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生的。国外的学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最近我国也翻译了一些有关自主学习的专著,如“自主课堂”、“自我调节学习”等。这些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实践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 当代国内自主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

长期以来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存在着重语言传授、轻语言技能培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处,我国开始对自主学习作系统的研究。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仅在1979年前后,我国就出现了11项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实验(庞维国,2003;45),如: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主持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黑龙江胥长辰在“自学式”教学基础上提出的“学导式”教学;内蒙古李敬尧在赤峰县倡导并实验的“导学式”教学法;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所有这些教学实验都把“学生自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主要追求目标。1987年前后,一些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研究者整理发表自己的理论著作,主要有“青少年智力开发”(刘学浩,19860),“自学辅导心理学”(卢仲衡,1987),“尝试教学法”(邱学华,1988)等。这些著作把相关的实验研究结论以理论成果的形式表现出来,基本体现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为后来的自主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呈现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并举的局面,也标志着我国的自学学习研究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

尽管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课堂,特别是英语课堂操作层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还比较少。由于高中阶段高考压力的存在和自主学习自身的抽象性,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性教学研究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本研究者欲通过对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英语现状,探讨出一种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研究学,以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使高中英语教学和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丁言仁著

3.《英语教学艺术论 》[M] 广西教育出版社 杨连瑞 肖建芳著

4.英语教学成功之道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 Paul Davies Eric Pearse

5. 《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 》[M] 商务印书馆 高洪德 主编

6.《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H.H.Stern

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 《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M] 河海大学出版社 陈莉萍著

8.《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马丁●韦德尔 (中)刘润清

9.《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J]

2005.7 ;19《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肖桂清

10.《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例》 [J]2005年第1期 P5《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11.《外语教育学》[M] 1999年 科学出版社 张正东

12.戈俊,2002,优化预习环节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12)

13.黄永刚,1994,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史[A],田本娜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4.焦晓俊,2001,论英语教学的建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6)

15.李红,1998,学习自主性与中国英语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6)

16. 卢仲衡,2001,自学辅导教学促进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形成的研究 [J],《教育研究》 (4)

17.杨静芬,2002,高中英语自主创新教学的尝试[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5)

18.章兼中,1997,《外语教育学》[M].杭州教育出版社。

19.庞维国,2003,《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 华师大出版社

20.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华师大出版社 牛津大学出版社

牛津英语教师宝库 原著Colin Campbell Hanna Kryszewska

21. 中学学科网及英语教学网

相关专题 社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