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论文

杜望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杜望川”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论文(共15篇),欢迎阅读!

篇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论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征,阐述网络资源的运用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网络实现创新的学习方式,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平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和创业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人才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中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文件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全社会成员的理性认知和自觉行动。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优势,20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整合,提升经济生产力创新。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高职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的114万人增加到的727万人,到了2015年更是高达749万人。数据表明,在“十二五”时期,年平均达到约700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市场人才偏向饱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门槛较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应对高校的扩容以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创新创业成了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为社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就业方式。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国高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几所试点高校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比欧美国家晚几十年。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严重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在办学理念中没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学生参加招聘会进行的简单岗前培训,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无法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创业教育,在选择的创业项目时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从而造成其创业成功率低。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缺乏深度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的研究,简单地将西方一些国家创业教育的课堂教材和教学方法搬过来,没有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需要,缺少规范化、本土化,因此实际运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待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虽纳入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单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缺乏系统的设计,造成创业资源的严重不足。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我国大部分高职业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而是从其他专业兼职来搞创业教育,必然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创业实践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虽然有一部分高校从校外聘请一些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和创业专家来校讲座和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再加上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课程时间上也会产生冲突,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待深入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但终究偏向以赛代教型,没有让高职学生更深入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训。虽然高职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来进行大学生能力训练计划,但是创业实践项目主要还是在实验室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职学生较少机会接触真正的创业实训,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整个教育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为响应“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全民创业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要在高职院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网络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目标,依托互联网整合创业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企业家创业信息共享网络,培养一批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校园教学、管理、科研、服务信息一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为高职学生就业难开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应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创业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网络资源的运用,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学习带来了创新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职学生通过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高职学生网上学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和取长补短。通过获取足够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拓展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让高职学生在今后创业中游刃有余。

(二)网络资源丰富的图文信息,激发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创业意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创业者在创业全过程中的社会属性。运用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网络通过计算机终端传达的信息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活动意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还可以提高思维的决策能力。大学生通过在虚拟世界低成本、高仿真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挥学生的创业潜能[4]。

(三)网络创业平台,可以历练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网络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强大兴趣,通过运用网络吸收丰富的知识,从而形成优秀的创业思维。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业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达到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目的。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培养创业精神的基本条件,对培养创业者创业的持久力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这方面非常重视,创业的成败与创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利用网络创业和今后的人生创业中,培养终生的创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已开始构建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开设创业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业能力。但网络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学资源及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环境等潜在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建设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更方便更自由地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主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交流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云创业构建一个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的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资讯、灵活的教学资源、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测评、校企合作交流等多个项目,通过云平台将学校与企业信息集中起来经营、整合人才和社会资源,是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平台

用于发布创新创业故事、创业步骤和方法、案例教学视频讲座以及模拟讲座等资源,可运用微课和头脑风暴等多样化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网络课堂教学新模式,并给予创业的大学生相应的1学分认定。要调动学生的网络课堂学习兴趣,了解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通过师生在线交互进行实时创业跟踪指导,并对创业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创新创业测评。大学生也可根据喜好对教学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为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空间。

(二)加快信息一体化,打造创业系统资讯平台

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公告等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是最好的财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浏览最新发布的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和创新创业培训信息,了解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科研成果,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抓住创新创业的良好时机,为今后创新创业实践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三)加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网络专题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是对部分有创业意愿或是已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专题培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开设网络“创业计划课程训练”和SIYB、KAB创业课程培训,并将此培训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相应的学分1学分认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创业技能,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模式,学习创业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路和途径,树立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科研水平,打造网络教育科研平台

利用网络发布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申报及审核等相关信息。可利用教育科研平台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一系列创业学科竞赛,也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项目申报评选。学生可方便快捷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浏览相关信息,并在线填报相关申报表格,管理者则通过网络教育科研平台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网络统一评选审核,同时使用电子公章给予评审意见。

(五)丰富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教育,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通过创业模拟软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模拟实践的机会,同时学习和推广“O2O”新型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展开营销,并做好实践教学准备工作,从货源、网络推广到物流配送的整个全过程,最后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让大学生最终从网络模拟实践走向实际自主创业。教师和学生可建立讨论的群组进行相关讨论,实现大学生与创业导师、创业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在线交流,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达到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网上创新创业测评,了解和总结创业的成效[5]。

(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享校企合作网络资源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企业丰富的创业经历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的激情。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将合适的企业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形成未来校企合作的优秀校园文化。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立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室”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空间发布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合作交流等信息,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不同企业之间也可通过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极大地促进高职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有配套的保障机制,要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商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快速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机会,最终成为“互联网+”时代举足轻重的主力军。培养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创业实践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6]。

一)扩大校园网建设,创建网络教学机制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扩大校园网建设,加大VIFI的网络覆盖区域,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寝室都能自由上网。创建网络教学机制,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进行网络学习。鼓励高职学生以微信、微博、移动App等热门的社会化工具作为信息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分享,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丰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转变旧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单只偏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网络实践,激发学生网络创业的兴趣。同时,也要打造一支良好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适合各种专业的教师网络资源库,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为网络教学开展做好在线交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推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具体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优化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环境,加强校企合作

优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环境,健全网络创业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增设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平台管理机构,保障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工作的正常运行。深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为高职学生搭建网络创业服务平台,负责收集和整理创业信息,以及发布创业信息和政策,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及时、准确、重要的信息。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间各种网络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职学生网络创业人士和企业家的信息库,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在线交互和跟踪指导,分享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无疑对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实习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成功案例,了解一线的实习、实践过程,从而产生创业的兴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创业教育[7]。同时,打造校内外创客空间,创客活动内容要有挑战性,重点突出创业文化氛围。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创客、专家或是企业家来担任驻校创客导师。创客活动中师生的专利和成果的发布过程,都由在线管理平台完成,为创业信息的整个过程管理和反馈提供便利。

(三)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制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设立专门的创业资金用于支持自主创业,让门槛较低的高职学生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大的创业成功率。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方融资等方式创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投资,尤其对高职学生互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一个刚进入创业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说,更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给予必要的创业指导,从而让创业的高职学生更有信心。同时,适当放宽国家政策相关的限制条件,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创业,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

[2]曹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1):67-72.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3):18-21.

[4]孙晓红,张博.网络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2013.

[5]李敏.基于校园电商O2O运营模式的实践教学探讨[J].鸭绿江,2016(1):268.

[6]陈小筑.众创时代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

[7]芮国星.信息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篇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实现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应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从系统科学原理出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育创业导师队伍,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文化激励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篇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探讨论文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提出来。会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新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有专家称“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21世纪,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近年来,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全国两会上,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大家通过创新创业,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明确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2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科学化、现代化、机械化的日益提高,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在目前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在尽量安排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实现创业愿望,使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成为岗位的创造者,这对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中每年自主创业的人数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其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只有0.3%。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存在一些的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

3.1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把创新创业简单的理解为创办企业当老板,部分学生则认为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而做出更多的相关的创新工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只是停留在感兴趣和观望的阶段,并未作出实质的创新创业行为,毕业后直接创业的人数较少。

3.2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培养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历史已有百年。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时间较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2.1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相应的课程教学评估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理论课与实践课不能有机结合。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有些高职院校使用国外开发的一些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有些高职院校随意使用由社会案例编写拼凑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没有反映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个性等特点。其次,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但多为宏观层面的建议,缺乏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指导,导致各高职院校对文件政策的实施标准不统一。

3.2.2创业师资力量仍需要大量补充

高职院校现任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一般是由就业部门老师、思政课教师担任,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现任创业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既性质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

3.2.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不紧密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各种讲座、竞赛为主,注重技能训练,但在学生课程设置中,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较少且呈边缘化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无法融入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3.3缺乏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目前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及理念,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缺少良性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且高职院校资源场地有限,只能提供给极少数学生创业的办公场所,造成创业实习场地不足,这种情况制约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校的高职学生缺乏创业资金,学院虽然有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但没有提供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导致高职学生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不能到位。

篇4: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探讨论文

通过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文化激励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开发,将创新创业培养纳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知识普及、意识兴趣激发阶段)、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创新创业准备和能力提升阶段)、创业实践教育(模拟和实战训练阶段)的创新创业能力递进教育,形成创新创业、促进学业发展和就业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从系统科学原理出发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一是学校层面设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各二级院系应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作为运行机制中的组织机构,统筹学校及院系层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机制。学校简政放权,实施二级管理,增强院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能力,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精英式创业教育,设立创业课程培训班,同时开设创造学、创业心理学、企业家精神、投资理财等公共选修课。三是建立创新创业监控系统。改革评价制度,将学生创新创业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学院督导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监控,并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价。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职教集团、校友会、校企合作平台等集团化办学平台为依托,争取行业企业支持,校企合作建设集教学、模拟、实践、培训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同时,以校内现有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平台,积极组织多种类型的技能大赛和创业模拟对抗等竞赛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建设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持有“KAB创业讲师”证书、“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证书。选派骨干和优秀教师进行外出交流,争取培养和选拔出有一定影响的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

第四,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重点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论坛、创业人生访谈、网上创业、创业社团等工作,建立完善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机制,营造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安波.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顾均钟.房永亮.创业教育的国际潮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3).

[3]刘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企业导报,,(4).

[4]刘颖.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J].青春岁月,2016,(3).

[5]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12).

[6]邢朝霞,尹胜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5).

[7]赵静,冯建民.融合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8]刘大洪.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与方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7).

[9]韩菁菁,韩晗.长三角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5,(27).

[10]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

[11]李秋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5,(12).

篇5: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创新探析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创新探析论文

随着李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业创新已经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从社会青年到在校大学生、从社会舆论到个人行为,从线上到线下,创业热情喷薄而出,势不可挡。大学生是全民创业的主体,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紧跟其后,并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责任。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从内容到形式如何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创新理念一经李总理提出,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目前,创业教育在社会和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共青团、人社部、教育部三个口子同时提供了大量优惠政策和资金,用于扶持有创业意向的社会青年和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创业目前态势可喜。有关创业教育起源的说法有多种,从宏观层面而言创业创新的兴起和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有必然的关系;从微观层面而言,就业难是当前大学生的一个现状,创业则是很好的出路。可见,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融创新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麦可思调查,近五年高职院校的创业率一直高于本科院校,其中高职高专创业率为3.3%,本科生为1.2%。

同时调查结果表明:创业项目与创业者所学专业关联度不大,其中20高职生创业项目与专业关联度为27%。对此,有学者提出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成为我国创业人才短缺的一个制约因素。有关创业教育的提法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出现,,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8月,教育部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规定要把“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在本科院校开展。同时,教育部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从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但长期以来,有关创业教育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没有一个标准,作为一名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学的专职老师,笔者以为,要想上好一堂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创业教育目前在高校的现状是归属到公共课或者是文化通识课,其地位和专业课比起来显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要想上好创业课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积极的态度。首当其冲的是老师本人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较新的理念。在一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由思政、语文、数学或者行管人员担任,本科院校一般由管理学院的老师担任。创业教育主观性比较强,课程内容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大多由任课老师根据教材自行决定,因此,上课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看你是否遇到一位德才兼备的专任老师,其整体上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改变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创业教育理念的`改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是什么?

学术界对此定义很多,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创新性行为,创立事业、职业,创办企业。近几年,有关组织在全球21个国家做的一个调查表明: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排名都倒数。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否可依此类推,创新能力也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精神狭义的理解是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如新技术、新理念、新市场或者是一个新企业;广义理解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创业的突出特点更强调创新或创造,即用创新精神来创业,这个“业”可以是学业、职业或者是事业,甚至可以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当学生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后,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形成自主规划的意识,其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父母老师的耳提面命。

(二)创业教育教什么?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纵观目前中国创业教育培训市场和高校创业课堂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创业教育就像个筐,什么内容都往里面装,诸如创业精神、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甚至心理学的一些原理都直接课堂上搬。可见,创业教育教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笔者从自身从事创业教育的一线经验总结,创业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创新精神启蒙和训练。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人的创造天赋反映到高校创业教育目标上表现为开创性,不管任何时代,具有创造精神品质的人始终是最大的创造者;二是掌握创业基本流程。熟悉与创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把握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掌握能够支持学生成功创业的技巧和方法;三是创业实践的落地。即各个高校的创业园或者企业孵化基地,其职责主要是帮助和促成有条件的大学生真实实现创业,完成创业的实体化和市场化,从而培养出能适应乃至引领区域发展的应用型创造人才。目前湖北省有华中科技大学的“创业实践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的“青铜时代”、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孝文化创业学院”等创业平台,并在创业实践这一块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三)创业教育怎么教?

这一点本文第二大部分将要阐述。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业教育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像其他传统课程那样一本教材、一张桌子、外加一个黑板即可,也不单单是一台多媒体就可以搞定,要想上好一堂创业课,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把学习过程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学习,其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讨论、演讲或者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和视频,介于主动和被动学习之间的则是观摩和考察。据此,在创业教育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以主动学习为主,即多讨论和实践,少灌输和讲解。

(二)根据学习注意力曲线原理,学生往往在一堂课20至25分钟左右的学习注意力曲线下降到最低点,如何抓住这个最低点也就抓住了45分钟的课堂。因此,教学设计应把握时间管理和教学内容管理相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业教育课堂不同于文化通识课的地方在于他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不同于专业课的地方在于他不是某种技术或理论的训练,创业课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实践,更要有创新。这就要求创业教育不管从形势还是内容都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一改传统黑板和多媒体教学模式,采用“多彩白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多媒体、彩色卡片、白板、活页挂纸,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的讨论、观摩和实践参与到课程中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改变知识结构和行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改变通过经验形成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的呈现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游戏化,换言之,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欢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争情景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学大纲上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对于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的高职生而言,再好的理论都要以他们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否则可能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比如在教学设计中辅以各种游戏。从目前我们国家一些创业教育培训项目来看,都用到了游戏,像KAB、SYB、DMC,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创业教育课堂中,理论部分主要以参与式教学方法,实践部分则以游戏为主。目前,在我的创业课堂上,主要用到破冰、暖场、主题三类游戏,实践证明,其效果在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氛围上效果非常显著。教学内容游戏化可以达成以下两个效果:

(一)良好的课堂效果

创业教育游戏环节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比如主题游戏中的抢答,在比赛中,每个学生都急速地开动脑筋,尽力做到最好,以求自己或者本组能得到好成绩,专注力高的同学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能振奋精神,积极地转动脑筋,努力争取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游戏中,学生的专注力、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意识得到明显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高职生而言,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游戏化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每次课堂的主题游戏深受学生欢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游戏化对任课教师要求非常高,因为游戏教学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教”和“乐”有严格的界定:教,必须是教材中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乐,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有明确的输和赢,有极大的趣味性,并且在一定的机遇前提下,给参赛者以很大的发挥主观能力的空间。这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游戏的玩法,还要有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二者缺一都会导致课堂混乱。

篇6:试论高职创业教育创新论文

试论高职创业教育创新论文

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创新型创业教育应当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础

创业教育其实就是以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基础做出的延伸和发展,创业教育是构建在教育基础之上的一种展现的教育模式,不单单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并且也凸显出来了创新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两个目标,使得素质教育能够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所以,其实也是可以说“高职生创业教育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转变素质教育改革活动的方向和途径”。假如说学生是没有接受扎实的素质教育的,想要使得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就显得比较困难了,只有在使得高职生的基础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就能够使其逐渐地具有比较高的创业水平,进入到创业这一个领域中的人员具有的素质越齐全,创业的成功率就越高。现阶段我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增强创业教育的力度,逐步地将高职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出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其逐渐地养成优秀的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高职生的创业创新i能力,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的重要的。

二、现阶段我国范围内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型创业教育应当将能力作为主体

创业教育其实就是将培养出来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目标的教育,使得学生在接受了创业教育之后能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等创业方面的素质。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对创业教育重视的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这就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包含的是创业态度、创造性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等等。创业是一项复杂程度比较高的活动,进入到创业领域中的相关人员是需要有比较高的'智商和情商的,但是仅仅具有上文中提及的这两项素质,却没有创业能力,也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已,创业能力是一项层次比较高的综合性能力,可以将其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等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中施行创新型的创业教育,始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以素质作为基础、能力作为本体,不单单能够在某些层面之上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步地培养出创新性的创业人才,并且也是能够使得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施行的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教学模式占据的地位得到巩固,从而就能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型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此同时也是需要系统化的施行创业教学工作才能够使得创业教育的作用完美地展现出来,进而就能够使得增强高职生创业素质和能力这样一个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琳.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22-23.

[2]张迪.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机制创新研究报告[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二等奖摘要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1.

[3]贾新民,张宝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略论[J].创新与创业教育,,(3):68-70.

篇7: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论文

关于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用于高职院校管理,有助于构建“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想的高职教育供应链应体现办学主体多元、学历层次齐全,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就业渠道、生源渠道互通互连。实现这种“无缝对接”,需要政府参与调整供应链结构,高职院校实施拉动式人才供应链战略,并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做好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市场;无缝对接;人才培养;供应链管理

一、研究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目前最先进的管理技术之一,它最早应用于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用最短时间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赢得市场,受益的不只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群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可看作是一种服务型企业,学生从生源地进入高职,经过教育加工后,再输送到用人单位。供应链管理思想完全可以引入到高职院校管理中来,改进学院原有供需关系,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实现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生源提供方、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多赢的局面。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与就业市场衔接不通畅。具体表现为:与就业服务市场缺乏信息沟通,毕业生就业进程延迟,就业成本加大;在专业设置方面,争相创办所谓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或不对口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学生即使就业也无法很快进入角色,需要企业再培训,增加企业人力成本。从供应链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和就业单位是一条人才培养供应链上两个不同的节点,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两个节点无法达到一种无缝化的连接,或者说是一种非常通畅的连接。“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市场需要大量的具备行业科学管理知识和一线服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专门人才的情况下,与产业及企业同步互动、通联的高职教育模式,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操作技能层次上达到用人单位一线工作人员的就业要求,并具备事业的延展能力。

本研究将先从高职供应链分析开始,探究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无缝化问题,进而找到高职院校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的解决方案。

二、人才培养供应链分析和创新

(一)传统人才培养供应链分析

高职院校自开办之日起,供需问题就随之产生,其供需关系网络是固有的。学校的供需关系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培养而发生的学校和生源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而且还是为了满足就业目标而发生的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这种供需关系网络虽然也属于供应链范畴,但仅仅只是供应链的初级阶段而已。就是一个按照这种通联方式,以高职院校为核心的供需网络图。

由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系列中有职业技术学院、本科二级学院、高专、成人高职、民办高职等。虽然表面形式多样,但在实践中存有各自为政、相互分割、互不联系的种种弊病。中职与高职在纵向上缺乏信息沟通和良好的协作,高职院校横向之间也缺乏联系,更为不利的是专科教育成了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各自封闭、自成体系。在这里生源、高职院校与就业市场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供需关系是一种松散的、非合作的关系,在供应链中供需节点单位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或集成。这种供需形式的弊端具体表现在:

专业及课程设置仍缺乏对社会实际需求的科学预测与把握,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很多高职院校一味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重复现象严重,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不成比例,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状况。

由于生源质量普遍下降以及专科成为职业教育最高学历等原因,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问题,同时社会又出现了高级蓝领严重短缺现象。这种现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专升本”学生毕业时发放与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不一样的毕业证书,这无疑会给希望通过高职院校转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的高职毕业生带来一定的打击,并且普通本科学校接受高职专科学生的动机多数在于扩大生源,在培养方式上一般也是按照传统方式,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更不是为了培养具有新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用人单位也对这些“专升本”高职生有明显的歧视。目前毕业生就业渠道包括学院推荐直接就业、参加人才服务中介机构交流就业、亲朋好友帮助推荐就业、网络人力资源招聘等。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成熟有效的毕业生就业通道,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路径尚未完全通畅,专业不对口和就业成本高的现象日益严重。

(二)创新人才培养供应链

通过对高职教育供应链的研究分析,结合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并借鉴发达国家(地区)高职教育的先进经验,我国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供应链是:以应用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办学主体多元、学历层次齐全,与普高教育、就业渠道和生源渠道互通互连,开放式、高水平的供应链体系。

改造后的人才培养供应链具备以下特点:

1.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衔接

高职毕业生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定制化”培养,实现毕业生能力与就业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由此,高职院校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要求,进行“需求”管理,参照就业单位岗位要求,共同设计教育培养方案,全方位实现“产学研”合作,并将管理延伸至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2.了解生源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

一方面可以了解详细的学生信息,提高生源质量:另一方面使其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制定招生计划。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应减少其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建设,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外延范畴不是介于中专、高中与普高本科之间的一种学历层次,而是独立自成体系的系统,与普通高等教育形成相互沟通的关系。高职自身的体系应该由专科、本科及研究生3个层次组成,可以实行学分制,根据学分完成情况颁发毕业证书,并且部分所修课程学分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内得到承认,改变职业教育是培育低层次人才的印象。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承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

4.由原有的推动式供应链变成拉动式供应链

如图3所示,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高职为策动源,学生通过教育“加工”后从就业服务机构推向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供应链方式在早期的就业市场是可行的,在目前就业供过于求的局面下,该供应链响应能力明显较差。拉动式供应链的驱动力来自用人单位,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而集成化拉动式供应链在原拉动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供应链各节点的合作和协同,合作双方参与到对方的相关事务中去。

5.整条供应链必须是无缝的

只有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化,才能实现毕业生就业的无缝化。在这条供应链上,所有成员的目标、想法和行动完全处于一种协调、同步的状态,而这一切有赖于信息流的传递。海尔、大红鹰等企业办校就是一种办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有效集成。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降低了企业招聘成本和风险,同时,它还具备传统职业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即最先进的实训设备、最仿真的工作现场和最柔性的就业规划。

6.把自主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

为改变以往人才培养供应链自主创业薄弱、就业渠道狭窄的局面,高职院校应设置自主创业的有关课程,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人、财、物的帮助,让一部分有创业实力的学生能顺利发展自己的事业,从而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供应链“无缝对接”的建议和方法

(一)政府应参与调整人才培养供应链结构

政府必须重新调整高职学历层次,从大专层次向本科、研究生层次拓展。在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中挑选办学能力强的院校作为本科和研究生职业教育试点单位,然后向全国逐步推广。高职和普高之间要做到学历对等、学分互通。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二)实施拉动式人才供应链战略

拉动式供应链实施的主要手段是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1+1+l”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采用。

如图4所示,这种模式包括1年学校为主的基础教育、1年校企共同的专业培养和1年企业为主的实习。每个阶段的实施主体并不独立,也不完全以时间来划分,它强调的是在学校的教育环节中,企业对人才培养由浅至深的参与和全程的渗透。这种模式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习以及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得教育与行业发展、市场经济相协调,提高了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建立以高职院校为核心的人才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要实现学院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必须先实现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无缝化,而无缝对接需要各节点间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其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步骤为: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制定标准,选择生源提供单位和用人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主要研究校企间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多数高职学院和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即使合作也仅仅是一种短期行为。为加强校企合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双方签定合同,严格履行契约;建立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校企之间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在校企之间搭建桥梁,负责将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反映给学校。

(四)建设就业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在依托全国或省市就业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要拥有自己的信息平台,包括就业指导信息平台、高校和就业服务机构之间沟通的信息平台、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就业合作信息平台等。在供应链节点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用人单位通过定单来描述自己需要的人才,学院根据订单来制订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因此,需要生源地、学院、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制定衡量高职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思想品德、业务文化、体能健美和其他方面(包括创新精神和社会交往)。这4个指标都设立一定的权限。

思想品德、业务文化、体能健美和其他方面的权限分别为0.3、0.3、0.25、0.15。用人单位在订单中给出这4个指标的分数值或者指标的分数值与权限值的乘积之和,学院根据订单的要求,客观地给出分数,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进入到合适的岗位。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此评价体系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促进学生自主创业。

高职院校的信息平台还包括提供反馈信息的就业评价模块,该模块必须有一套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就业率(或签约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专业对口率等,以便学校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今后的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篇8: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论文

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论文

一、创业教育理念奠定教育教学的思想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是融合在专业教育中,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载体和源泉,通过教育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创业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全程教育,而不仅以少数学生成功创业为目的,其重点在创业教育过程而非创业结果,即使学生将来不创业也同样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区别于短期创业技能培训,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为目的;创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延伸,学生创业必将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不能创业,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将会在就业岗位上更好的胜任工作,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近年来,学院通过创业教育研讨、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全体教师中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育的意义,理清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培训的关系,为全程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结构

为落实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融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电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理论课程体系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增加《创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网店建设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创业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创业实训,按照“学习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创业—自主创业”的递进顺序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能;在素质教育体系中,通过第一、二、三课堂,开展了创业模拟、创业设计、创业实践、创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信、创新、担当、诚信、守法、合作等优秀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延伸、凝炼和升华,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创业知识、训练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素质等内容,创业教育课程不能离开专业课程体系而独立存在。

三、教学团队决定创业教育的贯彻实施

为了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学团队,这是创业教育能否贯彻的关键。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首先全体专任教师更新职教理念,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把创业教育自觉落实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其次,每年组织专业教师不少于2个月时间到企业挂职,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了解企业结构和运营流程,提高其创业教育的指导实践能力;第三,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创业培训师,通过创业师资培训、参加研讨交流会、考察创业教育典型、开展创业研究、鼓励教师创业等,提高骨干教师的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更好的'开展创业指导;第四,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毕业生成功创业者为特聘创业导师,筛选并引进创业项目,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分析、设计、实践和评估。

四、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践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系统设计、严格落实,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院系二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院级小组由教务、学工、就业、培训、系部等人员组成,负责校级创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统一规划和指导创业教育工作。系部小组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2.成立创业教育研究室

学院结合电商、物流等专业特点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室,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项目孵化,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营造氛围,指导创业实践。

3.奖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

规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鼓励学生选修创业课程和自主创业,对创业成绩突出、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学分奖励。

4.形成全程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新生入学,通过职业和专业认识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掌握创业的专业知识;之后通过创业设计、创业培训、创业模拟等掌握创业流程、分析创业风险、培养创业意识;最后进行创业实践,以真实的项目开展创业,如学生组建团队网上开店等,体验创业过程、熔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品质,进一步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5.营造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

近年来,学院鼓励和支持各专业积极组织和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如电气工程、机制工艺专业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物流和电商专业参加高职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和创业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中成立了创业协会和各种创业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小发明、网络创业、校园创业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及毕业生成功创业者到校组织励志及创业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营造良好的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

6.打造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学院校内建立了淘宝创业实训室、校园速递配送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B2C实训基地、ERP实训室等创业实训基地,并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1)构建以校园超市为载体的线下实体创业平台

学院经管系商务综合实训中心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和现代超市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以超市运营为载体,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在企业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商品采购与库存、物流配送与优化、市场调研与分析等方面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运营管理、团队合作能力。

(2)构建以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为载体的网上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承接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以地方特产如木鱼石、绿茶等进行网上营销,企业提供质优价廉货源,通过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并负责运营、维护与推广,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方案解决能力和电子商务活动能力。

(3)构建以学生网上建店为载体的创业实践平台

依托合作企业货源优势,指导学生个人或组建创业团队,进行项目考察,选择合适项目,进行网上创业,并通过开展创业比赛、创业评估和创业孵化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熟悉网上开店流程、技术要求、知识应用、运营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4)构建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平台

应用创业之星、商业之星等模拟软件,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角色分工,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物理和电子沙盘等模拟一个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的运营情况,培养学生的战略、生产、营销、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能力,树立全局观念、诚信品质、共赢思想、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商业敏感度,提升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

(5)构建校外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在校外选择有创业教育优势的企业,如联荷电商产业园、圣迪奥科技、富群商业集团等,建立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提前培养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毕业后企业根据个人愿望和能力提供资金、场地、技术及政策等方面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随着职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创业课程设置单一,创业缺少政策及资金支持,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等,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学校制度层面进行整体设计,把创业教育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

篇9: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独特性解析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独特性解析论文

一、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竞争严峻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将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优厚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相互合作,减轻了中国高职院校生的就业压力。同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也为社会培养出高级技术型人才,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

二、解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来看,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设置为相同的比例,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生的社会实践时间要多得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着重培养高职院校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职教育以“实践――理论――实践”为认知方式,灵活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使创业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1]第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占优势。与普通高校的情况不同,“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社会和教育界共同呼吁高职院校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与教授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养,又具备深厚的职业理论实践能力。“双师型”的教学队伍能更直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教学,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第三,校企合作优良的创业氛围。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一种注重培养教学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更具有优势性。在实施创业教育时普通高校是以科研学术为主,与企业行业只是在表面上合作,不注重教育的实践性。而高职院校生能进入企业参与工作实践,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职业技能,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同时也扩充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在企校合作中,企业专家也能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并帮助学校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进行深入改革。

三、发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第一,明确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能力、创业心理品质的重要渠道。《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两大教学目标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实体创业人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岗位创业人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侧重于对人才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出创业型专业人才,学生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实践,或在应聘岗位上不断创新,提高岗位价值,为应聘企业或部门创造更高效益。第二,落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实际的锻炼,可把原有的专业实习定向范围进行全方位的扩充,以增强学生创业的真本领、硬功夫。认真落实高职学生实践活动的互动,以学校为主体,树立“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尴尬,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办法,有计划在企业中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兼任创业教育课程导师,或开设创业知识讲座、创业论坛进行短期指导,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创业教育师资的多元化。[2]第三,建立健全的创业教育制度体系。社会要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降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门槛,政府要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搭建校园创业平台,制定出合理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支持力度,给予高职院校创业经费补贴,解决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业培训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渠道,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再就业政策实施。同时转变职业化教育观念,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高职院校任职教师的职业地位。第四,优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环境。校企合作能帮助高职院校实现创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质量依赖于企业合作。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与企业的联系,有助于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辅助环境。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设符合其专业的创业实践基地,找准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以创业园为平台,吸纳高端企业,从而实现产、学、研、商一体化;企业在创业教育中更富有活力性、敏感性、开放性,坚持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校企共谋发展的出发点,通过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3]

四、结束语

由于中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人们更应该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努力结合实际情况,完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超,阮杰昌,于建华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6(1):94-97.

[2]初春兴.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6,24(9):150-151.

[3]李秀超,陈国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研究[J].时代教育,,13(10):7-8.

篇10: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更会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此,本文首先用数据说明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其次根据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优势与问题并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后论述对其他类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

1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厦门大学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在就说到“中国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大众化的重点。这个战略步骤是正确的。全国所高等院校,其中1374 所高职,占百分之六十。总之,形势大好。但是大好形势之下,55.7%的就业率给我们高职教育的发展投下了一道阴影,动摇了一些办学者的信心。”①潘懋元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就业率高低是制约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只有就业的“出口”通,才有招生的“入口”畅,就业问题直接反应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2 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优势

2.1 创业动力足

根据就业蓝皮书上的数据,当年的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如下:“211”工程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4%,一般本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8%,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1.6%。②可以看到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正是因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比其他学校大,因此,创业的动力比其他高校更大。

2.2 学生动手能力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人才,作为大专层次,所开设的专业大都是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在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组织、工艺实施、各类管理的具有较高技能的操作人员。因此他们具有动手能力强、学习的专业细致、具体、可操作性。这个特点是进行成功创业不可多得的品质。

2.3 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创业经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明确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③这种依托高校、服务于企业,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和共建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学习企业的.运行模式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所遇到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就毕业生创业而言,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 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管理、商务、公关、法律、税收等。这些将成为他们以后毕业后选择创业的障碍,会降低创业的成功率。(2)经费投人不足,教学设计实施受限。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除了确保必要的教学实验,很难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业型实验实习当中去。(3)实习基地数量在减少,实践流于形式。生产实习被“走马观花”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查、访问所代替。④

4 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经验与对策

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及迫切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务实的特点,使创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总的发展势头是前进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专家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三个层面:创业知识结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是前提, 创业意识是关键创业能力是核心。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完成创业实践。⑤不少示范高职院校总结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首先,深入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有结合本校特色因素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增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在其它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高职院校的特点有学生动手能力强和各个专业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可以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再次,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将学生有组织、有选择地安排到创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企业能够和成功创业者,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近距离接触,耳濡目染地培养创业自信及看事情的长远目光,学习如何捕获商机、整合资源、开发和管理市场。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现实地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和就业竞争力。最后,可以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基地和校内学生自主创业园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5 对其他类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虽然早在清华等各大高校就开始研究和实施创业教育,但就业蓝皮上的数据仍显示: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1.2%,与届的1%以及届的1.2%基本持平,这表明尽管大学生自主创业引人关注,但还没有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⑥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没有完全发挥他们的作用。

根据组织的基本职能与特征,高校可分为研究型院校、教学型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笔者认为,各类高校可在增强创业意识,开展一般创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点,培养目标,知识储备等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教育。(1)针对研究型院校,按照“人才说”,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主要针对潜在市场,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进行科技创新,开拓新市场,这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2)针对教学型院校,按照“素质说”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就业有实力,遇到好的创业项目和机会时,能有勇气和能力把握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注释

①潘懋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12).

②⑥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

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16号.

④陈春琳.面向创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⑤蒋洁.地方性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就业与创业,2008(2).

篇1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压力也逐年增长,创业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就业的新途径。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形势,对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在创业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同时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实践做法,对促进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上大力提倡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因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下滑严重,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因此我们大力鼓励创业教育,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也更切合大学生个人进步的个人需求帮助他们用个人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此前提下,我们着重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为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阶段情况

1.创业教育的良性现状。创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比例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创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下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如下。首先是高职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91%的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认识,78%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其中1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一定会创业,9%的学生表示如果无法就业就选择创业。在选择创业的原因方面,7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创新能力,36%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32%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圆自己的创业梦。在创业实践中,24%的学生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历,2%的学生有过自主创业开办公司的经历,其余的74%的学生表示从没接触过创业实践活动。而参加过创业实践的学生中只有18%的人认为自己的创业是成功的。关于阻碍创业的最大因素,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35%的学生表示资金为创业的最大障碍,其余的65%的学生认为社会经验及相关社会关系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由此可以了解到,这三项为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调查显示,69%的学生表示创业教育应该不仅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新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心理素质、独立性、适应性和抗挫折能力,表明创业教育应该涵盖较为广泛的内容。

2.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各方面体系不健全,缺乏经验,同时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现实脱节,没有办法付诸实践。关于创业实践,校内创业街是某些院校实践的最好例子,由学生进行开店,这是处于初期的创业方式,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风险意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这种方式资金投入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推广。但是这种实践方式的缺点是,因资源十分有限,限制了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此外,学生此类型的创业主要提供的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服务,对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明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足够完善制度辅助和氛围熏陶。我国相关的创业政策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没有做到位,给自主创业设置了一些壁垒,导致创业教育的欠缺。而良好的创业氛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给有条件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新、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大环境中耳濡目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摸索阶段,自身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校不能提供整体引导,缺少创业氛围,无法提高学生创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原因分析

1.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念不够准确。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创业教育方面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的组成部分,在就业率高的情况下对于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水平。而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业教育也存在认知不足,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是“赢利”,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贩卖产品,更有同学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开展的培训。最后,便是家庭和社会对于创业教育认识明显不够,部分家庭并不支持孩子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

2.创业教育师资配置不完善。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学者创业教育研究较少或者不够深入,从事创业教育人才缺乏。另外一方面,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自己缺乏专业的创业思维,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受此影响,很难有所创新和进步。针对创业这个命题,只有空洞的理论是不够的,实践经验相对更为有用。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开展具体的创业教育时,很容易只从理论出发,只有书中的理论支撑,无法完全输出创业的精髓所在。

3.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有不少高职学生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或很一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创业管理机构,对于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理解较为空洞,仅交由相关部门辅助管理;同时,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组织并未进入学校常规管理范围,缺乏系统性、组织性的教育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在高校服务体系方面,并未形成相关产业链,与社会联动较为不足,理论与实际较为脱节。在创业教育方面,实践相对于理论更为重要,大部分并未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

三、针对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若干做法

通过对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多方走访和调查,该校建立了一套创业服务、教育、指导和管理四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努力实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人本化服务。

1.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首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机制中,着力把学生往具有创业能力和突出素质两方面并进的创业型人才方向培养。其次,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等方式转变学生创业观念,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最后,加强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理解并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实践模式,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的相关观念,建立帮助学生创业的良好形式。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在学习教程方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通过组建专家、教师,科学系统化编写了创新创业相关教材,结合该校开展的素养教育工程,大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加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渗透与融合,还完善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通过创办创业大赛、校外创业孵化园实地观察与交流、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总体而言,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提升创业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受到实践性强又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必须条件,只有拥有一支素质突出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打造一支具有专职和兼职水平的教师队伍。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业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校和创业成功人士、创业研究人士的联系,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更有利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4.注重创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建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大力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除了校企合作确立实践基地,还在校内建立了“学生创业实习一条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行创业教育在硬件上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积极地创建自身的创业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有利于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可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基地基本模式较为完善,创业的园区设置在校内,在校外有更大范围的创业实践基地。这样的模式更值得我们借鉴。

四、结束语

尽管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政策以及教育氛围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中所显示的问题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着眼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且尽力使其得到良好解决。

参考文献:

[1]徐天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宜春市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

[2]张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3]宋建军.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

[4]高金城.高职院校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研究[J].当代经济,

篇1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考论文

为了鼓励创业,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8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把“创业基础”纳入必修课教学体系,推广创业教育,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广东青年职业学院也提出了打造“创业型”高职院校的设想。创业教育将主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是传统专业教育普遍忽视的重要一环。将创业教育有效、适当、合理的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支撑,有机融合,既可以促进专业教育的展开,帮助其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又可以给予创业教学以专业依托,深化创业深度,提高创业成功率。

一、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还未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目前,各地区正在实施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中,很少涉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教育的内容。虽然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因就业形势需要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多数的高职院校还未将创业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1]。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仍以单独的,非系统性的活动为主,如创业大赛、创业社团等。这些活动分散而零星,不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通常只是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组织的自发的独立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没有持续性,也缺乏明确的活动纲领,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求。除此之外,部分院校也在加大创业试点的建设,由院校提供创业资源,如创业场地、启动资金、创业指导等,搭建创业平台。学校在创业教育中扮演了更有力的推动者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试点通常只能惠及个别学生,范围相对狭窄。而且创业项目的随意性很大,创业项目往往缺乏整体上的把握,缺乏长远规划。从以往的情况看,创业试点的成功率并不高。

(二)创业教育稍显急功近利,缺乏深入研究

近年来,大学持续扩招导致就业市场上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大幅增加,而经济环境下行又明显减少了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这就给大专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加大了创业教育力度,试图通过创业率来弥补就业率。创业教育的实施,客观上使学生在毕业后增加了一种选择,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教育是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人格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应该只是狭义的创业培训,不能期望学生毕业后就立刻去创建自己的公司,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创业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培养具有可以学以致用,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决不能仅仅用于解决短期的就业率问题。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往往只是单独开设几门通识类创业课程,课程本身孤立存在,不成系统,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主要介绍一些创业的基本内容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相对空泛。通识类的创业课程虽然必不可少,但与专业相关的,深入的创业课程不应受到忽视。不是每一个专业的创业方式都是一样的,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专业特征,不同行业的创业道路有时会很不一样,甚至是大相径庭。笼统而空泛的创业课程对创业的实际指导能力是很微弱的。所以,如果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本身,割裂专业基础,就无法实现从专业到专长,从专长到创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无法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给出有效指导,这其实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浪费。反之,如果二者有机融合,则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要点

(一)在专业教育中不断渗透创业思维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通常是以职业教育为目标,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可以很快的适应企业需求,以专业技能服务企业,从而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但企业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需求来自于市场,而市场的变化很迅速,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和市场的能力。目前看来,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各种创业教育手段,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市场、快速学习、寻找机会、不断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源泉,其实就是广义的创业思维。创业思维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定要创办企业,在个人事业上的创新思维也是创业思维的一个方面。在专业教育中不断渗透创业思维,积极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做好基础准备,而且也是促进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

(二)在专业素质培养中不断加强创业素质

创业是一项成功率很低的活动,它需要创业者具有优秀的创业素质。比如正确地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具体选择实施方案的决策能力;对企业人员、资金的经营管理能力;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以及妥善处理公司内外部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等。专业技能只是创业的必备素质之一,单纯的专业技能并不足以支持学生在企业中的长期提升及创业。因此,在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培养专业素质的同时,上述能力也应引起重视。另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加强创业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就是通过发散型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其从无到有,完成一项完整任务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学以致用,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让创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服务,也让专业教学内容更能深入现实,不再空洞。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领域后,对专业知识的吸收速度大大加快,原因无它,应用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解决问题特别是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三)在专业能力评价标准中借鉴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

考察传统的专业能力,依然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为主,理论考试只是检验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学生取得的成绩仅仅表明对教师所教、所考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不能真正反映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客观需要。将知识运用起来,转化为相关能力,才是教学评价的中心所在。创业教育中通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完成和项目结算等来检测学生创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方法同样可以适当的在专业能力评价中实施和运用。事实上,两者之间本身就有着良好的共通性。因为在现代职业院校,动手完成任务设计、制作产品、设计流程才是学生技能的真正显现。因此,在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中,课程考核应以学生的实践为导向[3]。卷面评价不应当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应适当的加入实践评价;即便是卷面评价,运用类考试内容也应占到一定比例。当然,我们不应抛弃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审核,两种教学评价需要有机地结合。实践性考核着重于学生平时的参与度、认真度;理论性考核着重在对专业思维的考察上,以书面测试或口试答辩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考核。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思路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从过去单纯满足就业过渡到在满足就业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具有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改革课程设置,以创业课程作为突破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系统的分阶段的逐步加入创业教育培养课程。在通识类创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专业创业内容,并通过第二课堂、创业比赛、创业训练等形式加以辅助,在校内形成创业氛围,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创业所必须的首创精神[4]。

(二)开发创业课程体系,立足就业,着眼创业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还是平行分离的,很多院校只是在传统的课程中简单加入一两门创业课而已。这类创业课完全没有与专业相关联,学生在学习之后,很难与专业学习对接起来,更不用提灵活运用了。其实,创业课程不仅仅包括适用于各专业大类的通识性课程,更应包括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具有行业特点、专业特征的课程。通识性课程作为创业入门课程,可以在低年级结合专业有选择地作为必修课或公选课开设,而具有行业特点和专业特征的创业专业课程,则应以不同专业为基础,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灵活开展,逐渐展开[5]。总之,创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比如在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课程中增加外贸电商创业、外贸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课程。同时,在传统的专业课程中也可适当增加相关的创业类技能培养。比如在传统的网页制作课程中增加外向型网店建设、网站开发,在传统的电子商务课程中可以增加GOOGLE等搜索引擎的深度使用,SEO优化,以及近几年热门的社会化网络营销等最新内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综合来讲,我们应在专业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行业企业运作知识,立足就业,着眼创业,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

(三)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建设创业实践基地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创业技能,都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是保持专业教育活力和专业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将专业教育与本地区的产品市场、人才市场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专业学习基本结束之后,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创业实践。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整合资源,进行创业模拟或创业实战演练。创业实践既包括短期形式,比如为学生提供场地,进行为期一周或两周的创业街市活动,让学生通过短期的创业实践,初步了解创业过程,学会企业核算,对创业进行初步体验;也包括各种中长期形式,比如很多院校开设创业孵化中心,为学生的小规模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对于创业孵化中心,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创业形式也肯定会不一样。各院校应以自己的专业开设情况、地理位置、市场特征为依托,寻找适合自己院校特点的专业创业模式。比如,浙江义乌工商学院的“敦煌班”,以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为依托,指导学生进行外贸类创业实践,取得不错的成绩。其成功的原因正是结合自己的商科专业优势和义乌的外贸市场优势,与外贸平台“敦煌网”进行校企协同合作,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保持专业教育活力和专业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将专业教育与本地区的产品市场、人才市场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四)深入开展校企协作,注重创业人才的联合培养

企业作为市场的一线参与者,有着大量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有着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种产品,有着准确和及时的市场信息,还有各种企业销售网络和经营平台,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如果能将上述资源整合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无论对于专业人才还是创业人才的培养,都是很有价值的。成功的校企合作,需要在全面深入分析各方所拥有资源的基础上,将各种资源有效对接;在双赢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方式,让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也能让企业通过学校的人力、师资、办公场所的支持而获得他们所不具备的资源。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整合配置。整合运用企业资源,比如学习企业的经营手段,利用企业的产品优势和经营平台,将这些资源与高校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寻找新的路径,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以企业代理身份吸引企业入校,二是以企业服务外包形式吸引企业入校,三是为学生建立销售平台,四是为外贸SOHO提供技术支持。这几种模式都十分适合与创业教育接轨,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创业的精髓,熟悉市场,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创业人才不是凭空产生的,创业者在企业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要比企业模拟、理论讲授等方式更直观而深切。因此,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真正的实习实践,并在实践中直观的观察和了解企业,才能真正明白企业的生产运作,理解企业的生存法则,为日后的创业活动打下基础。

篇13:高职院校创新方法初探论文

高职院校创新方法初探论文

【摘要】本文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只有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具体提出一些创新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方法手段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健康发展,当务之急需要解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人才的问题。通过创新教育全面发展高职生的智慧品质、个性品质、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生存本领,实现教育的创新。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创新教学,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并把创新当作推进教学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培养创新人才要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实行灵活多样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营造创新环境,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和个性原则,主要通过专业教学、实验实训、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课外科技兴趣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学习实习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思路创新、目标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高职院校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建设创新型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赋予了大学生新的责

任和使命,不同高职院校培养不同人才,无论何种人才都必须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

在学生中强化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要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突破传统、标新立异, 敢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对那些具有冒险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活动,不论其成功与否,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对有创意的学生要允许他们提前创业,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大学阶段青年学生成长具有极高的自觉性,教育者在考虑培养目标时不能单纯的把受教育者简单视为教育对象,而应当作发展主体,要从单纯的教育管理上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课外活动,精心设计着力构建一种适合高职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求新求异心理发展学生特长,可通过分级教学和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

(1)搞好实训中心建设,拓展校企合作办学渠道,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教学中,体现高职专业与非高职专业的最明显差别是实际训练的课时量。在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1∶1或1∶2,甚至更大。这样,为学生实现自觉再实践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2)加强院领导、教师的创新意识、理念及能力为前提,加强创新能力的舆论宣传,创造人人想创新奋发向上的舆论氛围。

(3)建立专业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学生素质测评工作。建立灵活的动态考核模式,评价标准要科学,评价体系既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又利于创新意识普及。

(4)学院要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开放机房、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建立创新基金,还要搭建一个参观学习、讨论交流、专家讲座、的学生创新活动的交流平台。

2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改革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连接点,教学环境现代化,课程体系特色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还要建立宽松活泼的教学气氛,采用互动、案例教学等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1)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采用最佳方式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演示、模拟、现场、操作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法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定期组织社会调查,收集整理编写案例。改革考试方式,把口语、调研、报告、论文列入考核项目。

(3)改灌输式为启发诱导,采用多项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师变单纯教知识为教学习方法,改纯理论为案例教学精讲多练;改陈旧呆板的教学形式为情景教学。运用情感教学艺术、激励艺术、唤醒艺术、激情艺术创设场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氛围。

(4)教师的组织教学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应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在教学中应提倡争鸣,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学会评估、思考,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力。

3 突出实践环节,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提高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敢于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把实验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还要加强实习实训。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更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和生产实习,提高技能技巧,形成职业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其核心是以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工作能力。

如何让学生有所创新地实践呢?问题在于是让学生学会用还是让学生学会学,如果学生只学会用,难以有创新,如果学会学,就有机会让其创新。例如,辅导学生使用财务软件,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使用几套软件,若碰到新的财务软件,学生只会请教老师。所以在实践中主要辅导学生如何学财务软件,结果一定出乎意料,学生不但懂得用新软件,还对该软件进行评价,创新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4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证

对高职院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转变教师观念为着力点,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通过“三改一补”等途径改制而成的,起步较晚,教师的问题尤为突出,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不但数量不足,质量也较差,中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不少教师多年沿用同一本教案,教学缺乏启发性和诱导性,很难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因此,建设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水准的高素质教育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保证。

(1)加强师德教育与规范教育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实施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2)通过人事改革招聘人才,实行外部引进内部培养。教师到实训基地实习,多渠道培训,造就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保证专业建设整体性、有效性,定期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成立督导机构,进行专业指导,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督导机制,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予以系统科学的评价,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保证创新教育的实施。

(4)现在高职院青年教师规模较大,他们教龄短,接触社会和参与生产实践不多,非师范比例高,提高他们职业荣誉感、使命感也是保证完成教学改革的关键。

5 实行校企联合,拓展创新空间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它体现了三方面因素:首先,注重企业参与;其次,注重团队合作;再次,注重优化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1)学校进行社会调研,企业参与学院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例如采用“订单”式培养,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治理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针对性,也是为产业服务的一种体现。而产业服务是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上与相关行业联结的`纽带,是课程开发的源泉,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的有效渠道。这种办学模式适用于众多的高职院校,有利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符合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办学理念,非常受企业欢迎,实现“零”距离就业。

(2)企业派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学院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与教师合编培训教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校企合作即产学研合作。这种办学模式,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参与实施完成培养任务,包括联合开发新产品,指导毕业生搞项目设计等。这种合作加快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速度,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办学模式适用于专业性强、加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金量高的工种。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的技术型人才的缺乏问题,合作双方互利互惠。

(3)构建课程模式时优化创新,尽可能参考、借鉴企业给予的建议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毕业生,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要求。

(4)为学生提供相关实训基地和岗位,派优秀员工作为指导教师。实行工学交替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习和企业工作(实习)交替进行的过程,缩短专业岗位的适应时间。高职院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实习基地, 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法, 实现厂校挂钩、校企联姻,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 拓展创新空间。

(5)实行校企股份合作办学。股份合作就是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治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的过程,分享办学效益。院校和企业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培养所需人才,这种合作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也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性较强课程师资短缺、实验实习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办学理念,把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融入企业价值链,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够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产品是为社会提供一种服务,企业是这个产品的最终用户。决定职业教育价值的是企业对职业教育产品的认可率和信任度。高职院校只有牢固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只有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侠业.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探析.职业技术教育.

[2] 杨广德.文化视角中的教育创新.上海人民出版社.

[3] 谢明荣.高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徐州师大学报.

篇14:MOOC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论文

MOOC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创业教育的成效是影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创业教育存在师资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备等难题,本文基于MOOC教育的出现,结合MOOC的特点,提出MOOC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以及增强创业教学实践性。

一、引言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呈现出逐渐递增的状态,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式依然严峻。所以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辟就业渠道的同时,大学生创业日益被重视,大学生创业也开始享受一系列的政策待遇。在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据麦可思研究院对—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情况的分析发现,5年来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平稳上升,从2012届的2.0%上升到2016届的3.0%。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创业意向、创业环境认可度、创业期望、家庭支持程度等方面都高于本科院校自主创业比例。有数据显示美国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比例接近10%,而中国的大学生创业率只有3.0%。两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率相差3倍之多,背后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不可否认,创新创业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当前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热门话题,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就业、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然而严重缺乏优质创业教育师资,导致创业教育质量不高;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备,创业实践训练少,导致创业成功率低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1.创业教育起步晚,课程体系不完备。美国创业教育始于1947年,哈佛大学最早开设创业课程,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相对于美国较早开展创业教育,我国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兴起。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实施,经历了由最初的高校自主探索到教育部有计划地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再进一步纳入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计划这样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众多高职院校逐步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培养新一代创业者的过程中,美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最近的20多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大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涵盖了从初中一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有门之多,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各方面。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也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促进被动就业向主动就业的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我国一些试点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推行学生创业教育项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在数量上可选性不多,教材内容多理论少实践,知识更新周期长,犹豫创业教育知识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国内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使部分学生接受创业培训,往往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仅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为目的,并不是真正想了解创业知识、技能。2.创业师资不足,课程内容脱离实际。优秀的教师是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它要求授课教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创业体验,同时对于教师的学识、经历都有很高要求。目前大多数高职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由班级辅导员或就业管理人员构成,他们普遍缺乏创业经历,同时存在理论基础不足,教学能力薄弱的情况,创业教育课程的讲解,基本照本宣科,绝大部分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并没有创业的经验,或者当下没有进行创业活动,这可能就会导致他们讲授的内容不具实用性,或是不符合当下实际,很难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无法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解答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质量。虽然部分学校也采取了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来校做专题演讲、从企业聘请“创业导师”等方式,但是这些“外来力量”又存在缺乏讲授经验、讲课时间短等问题,不能给学生提供长期有效的帮助。以上种种因素引起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不满。

三、MOOC环境下高职创业教育的解决策略

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教学改革一直都是高职院校讨论的焦点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随着MOOC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给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己日益显现,同时为优化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改革契机。MOOC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它使高等职业院校看见了教育信息化时代另一种模式的课程教学,对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改革思路。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的,以讲课短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通告邮件、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由名校名师主讲具有一定时长的网络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免费、低成本、易获取等特点。MOOC掀起的教育风暴始于秋,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世界顶尖名校积极参与其中,引发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唤起了对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MOOC运动在我国开展得稍晚一些,5月2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高校加入edX网站,自此开启了国内慕课发展的浪潮。随后在20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加盟了Coursera。除此之外,其他国内在线课程网站如“在线学堂”、中国大学慕课网等MOOC网站相继出现,推动了国内MOOC教育的迅猛发展。1.MOOC有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变化。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MOOC课程一般由8-15分钟的视频组成,这些视频是经过精心设计,每个视频重点讲解1-2个知识点。短小精干、演绎生动的视频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MOOC课程可以由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进程、学习时间、学习场所,课程内容可重复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比传统教学更有效率,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MOOC依托于网络和终端设备为学习者提供最方便、优质和快捷的知识获取途径,有利于降低学习者的学习成本,足不出户可以获得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师的的指导。通过论坛、社区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2.MOOC有助于丰富创业教学资源。国内几大慕课平台初步统计有关创业的课程有几百门,仅学堂在线这一平台不完全统计有43门关于创业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多数由名校名师开设,课程受到学习者的高度认可。以《创办新企业》课程为例,是由清华科技园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开设的系列创业教育课程,该课程已经成功开办5期,参与课程学习的一百多支团队中已有半数以上成立公司,通过课程直接或间接获得融资总额超过1亿元。该课程搬上学堂在线开设在线课程,影响力迅速扩大,20第一次线上课程就有几万人参与学习,受益人数数倍增长。该课程最吸引学习者的地方是不仅把创办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课程探讨的核心,而且把创办新企业需要的资源作为课程的基础。师资阵容十分强大,授课教师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和清华科技园里的实业公司老总组成,为学生创业提供包括知识、技能和资源上的帮助。同时,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优化,针对创业团队的“痛点”可以“对症下药”。此外,本课程为所有参加课程的创业团队搭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创业行”社区,通过定期组织沙龙等活动对历届同学保持持续的关注与交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一年级开设统一的创新创业素养必修课,侧重于对新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启蒙方面的培养。进入二年级,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选修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以此来弥补专业教育中欠缺的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完备的创业教学体系,弥补课程资源不足的一个途径是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线上创业创新课程。线上创业课程丰富,涵盖范围广泛,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前国内大多数MOOC课程免费参与学习,不需要额外付出学习费用,并不增加学生的学习成本。3.MOOC依托于真实项目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培养内容,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方式。创业作为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创业经验,同时对教师的学识、经历都有很高要求。纵观网络上多数创业课程,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真实项目进行教学。课程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让真实的创业团队介绍公司运营的基本情况,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在第二阶段,随着课程的提升,公司面临的困惑是否得到了解决,最后是课程结束后有何收获。在整个课程过程中,创业嘉宾深入实践课程,创业导师全程跟踪辅导创业项目,实现创业帮扶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创业项目的成功率。高职院校选择一些符合本校学生需求的网络课程作为学习课程,同时学生可以申请加入本校基于真实项目的“创业学习培训班”,有意愿的学生需要通过创业导师的面试、筛选才能参加,学校利用本校教师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配合本地产业的特色和专业的特色增加课程,以真实的市场项目为依托,开展真实的体验和实战,有利于提高创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业祥,杜琼.MOOC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6(4).

[2]“硕士粉”折射全球创业教育[EB/OL].

[3]李媛.基于MOOC推进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篇15: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成效调查统计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成效调查统计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理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设计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问题的思想认识,掌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效果。从整体上讲,通过国家、社会、学校三体的政策宣传和体系教育,目前学生对创新创业是持积极、理性的态度,但也存在问题。文章指出了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调查报告

创新创业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1],因其学历层次、培养模式、技能水平、心理素养等方面存在自身特点,存在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缺乏自信,方向模糊等系列问题[2]。为了解和掌握高职理工科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把握学生心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我们开展题为《高职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总结如下:

一、调查问题及结果

此次以高职理工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回收有效答卷200份,其中男生比48.8%,女生比例51.2%,男女人数比例适中;获得过奖、助学金的同学占85.4%,未获得奖励为14.6%,专科大一学生占20.3%,专科大二学生占35.2%,专科大三学生占28.5%,专科已毕业的学生占16.0%,年级分布均匀;共计15个问题,结果如下:

1)在“是否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问题中,53.8%的学生经常关注,时时留意,39.1%学生偶尔关注,还有7.1%的学生不关注。

2)在“您的创新创业动力主要来源于”问题中,38.3%学生主要来源家庭,31.4%学生表示来源朋友,25.3%学生表示高校教育或专业学习是其来源,5.0%的学生表示来源社会媒体。

3)在“你认为创新创业的起点应该倾向于什么?”问题中(多选题),选择率排名前三分别是兴趣爱好73.4%,市场热点58.2%,专业对口57.2%。

4)在“什么情况下,您会选择自主创业?”问题中,28.0%学生选择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或专利,26.7%学生选择就业情况不理想,29.7%学生选择有资金的投入,没有家庭负担,11.5%学生表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4.1%学生为社会环境带动和影响。

5)在“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问题中(多选题),选择率排名前三分别是经验不足69.5%,资金短缺57.2%,创业方向不明确55.0%。

6)在“您选择哪种方式进行创业?”问题中(多选题),选择率排名前三分别是加盟连锁公司60.2%,开网店53.7%,合资注册开办公司45.9%。

7)在“如果要自主创业,你的目的是”问题中(多选题),选择率排名前三分别是实现自我价值66.9%,为社会服务56.2%,积累经验56.2%。

8)在“如果您创新创业,那么您希望获得校方的什么帮助?”问题中(多选题),选择率排名前三分别是举办关于创业的活动,提供模拟实践平台60.4%,开展关于创业的讲座60.4%,开展针对创业的培训56.6%。

9)在“您所在院系是否举办相关创新创业的校园宣传活动或文化?”问题中90.6%选是,9.4%选否。

10)在“您对院系举办的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否感兴趣?”问题中87.6%选是,12.4%选否。

11)在“您所在院系是否开设相关创新创业理论实践课程?”问题中86.2%选是,13.8%选否。

12)在“在你的大学生教育中,你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问题中52.09%学生选很大提高,35.3%学生选一般提高,12.7%学生觉得没有提高。

13)在“你认为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哪些方面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中(多选题),选择率排名前三分别是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占55.5%,改革教学方式占55.3%,构建校园活动平台占53.6%。

14)在“你认为高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主要工作在于什么?”问题中(多选题),选择率排名前三分别是提高学生素质能力,职业生涯指导占73.1%,树立成功典型,支持政策宣传占64.6%,提高创业信息服务,加强学校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对接占54.3%。

15)在“你认为高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时什么?”问题中(多选题),选择率排名前三分别是校企对接不够充分占54.9%,课程知识更新不到位,教学方式和理念落后于社会需要占52.8%,资金支持力度不够49.3%。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高职理科工科类学生对就业创业相关问题的认识。从整体上讲,通过国家、社会、学校三体的政策宣传和体系教育,目前学生对创新创业是持积极的、肯定的和理性的态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欲望和动力,但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和综合素养较低,自身定位不准,行动方向不明确,创新创业的视野不够开阔。

2)学生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熟悉程度不够,不善于利用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孵化扶持政策,说明这些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充分[3]。

3)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较多为思政辅导员兼职,相关理论和实践自身存在不足。应配备诸如心理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专业的指导人员,增强创新创业指导效果[4]。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知识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等更新不及时,落后于社会需要[5]。过于重理论轻实践,校企对接不够充分。

5)有关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活动不能贴近学生的需求,内容形式较为单一,收效不明显。

三、对高职理工科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一些建议

1)充分利用理工科类专业先天性的创新优势,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夯实专业基础,扩充知识面。帮助学生理清创新创业相关概念和思路。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案例分析、模拟等途径协助提升学生认识理解创新创业的水平。

2)改变传统教学上课模式,更新知识内容和教学理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人员专业素养,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关心理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建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和双导师制(专业导师和企业实践导师),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融合,教学任务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实践与理论并举[6]。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创新创业心理。采取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辅导员一对一沟通,成功创新创业者历程分享,以及创业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和承受力[7]。

4)鼓励高职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通过鼓励高职学生积极准备应赛,认识到差距和不足,以赛代练,以赛促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

[2]王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3]顾亚梅.大学科技园对大学生创业的引领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5(01).

[4]赵峰.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04).

[5]董青春,董志霞.高校创业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改革[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1).

[6]陈洁瑾.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

[7]张丹霞.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研究[D].云南:昆明医科大学,2012.

相关专题 高职院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