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作《调笑令·莺莺》鉴赏

小刀口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刀口”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秦观词作《调笑令·莺莺》鉴赏(共9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秦观词作《调笑令·莺莺》鉴赏

调笑令·莺莺

秦观

春梦,神仙洞。

冉冉拂墙花影动。

西厢待月知谁共?

更觉玉人情重。

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钗横金凤。

篇2:秦观词作《调笑令·莺莺》鉴赏

《调笑令》,是北宋元祐年间教坊艺人影响下面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当时也叫《调笑转踏》。

“转踏”当是一种舞蹈的名称。这种《调笑转踏》,是宋词向戏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每首之前冠以一首七言短诗,一般称之为“致语”。

这首词是秦观十首《调笑令》中的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诗词配合,将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张生月下私期的.一段故事重新演绎,成为当时教坊曲中的名段。

这首词主要选取《会真记》中最精采的待月西厢一节,约略相当于后世元杂剧《西厢记》的第三本第二折。开头两个短语,一句一韵,表现了张生来到花园外边的急迫心情。“拂墙花影动”,本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一诗中的成句,前面著以“冉冉”二字,便加强了花影微风中微微摆动的动态感。这三句写景绘情,是主人公特定情境中特定心态的微妙象征。用“春梦”、“花影动”这样的语言将一个古代书生初次去赴一个女子约会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

“西厢”二句,写张生冷静下来,于是想到他所日夜思念的玉人西厢等待月儿上升,一天清露,花园寂寂,有谁陪伴着呢?词中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而偏说玉人对他情重,从对方立意,尤觉爱之深,恋之切。结尾二句,虽也抒情,但叙事成分较多。张生热切期待的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

“行云送”一辞,用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实,暗喻莺莺前来幽会。下面“困亸钗横金凤”一句,则是以象征手法表现幽会后女子的慵怠情态,此句虽为艳语,但终有品格“(王国维《人间词话》),并没有赤裸裸地描写色情。”钗横金凤“一辞亦有所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云:”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也富于象征性、暗示性。少游化用其意,使艳情蒙上一层纱幕。

这首词既抒情,又叙事,抒情的时候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则用第三人称。以短短一首小词,讲述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且能做到有情有致,证明了少游言情的才华。

篇3:秦观词《调笑令·莺莺》鉴赏

《调笑令》,是北宋元祐年间教坊艺人影响下面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当时也叫《调笑转踏》。

“转踏”当是一种舞蹈的名称。这种《调笑转踏》,是宋词向戏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每首之前冠以一首七言短诗,一般称之为“致语”。

这首词是秦观十首《调笑令》中的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诗词配合,将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张生月下私期的一段故事重新演绎,成为当时教坊曲中的名段。

这首词主要选取《会真记》中最精采的待月西厢一节,约略相当于后世元杂剧《西厢记》的第三本第二折。开头两个短语,一句一韵,表现了张生来到花园外边的急迫心情。“拂墙花影动”,本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一诗中的成句,前面著以“冉冉”二字,便加强了花影微风中微微摆动的动态感。这三句写景绘情,是主人公特定情境中特定心态的微妙象征。用“春梦”、“花影动”这样的语言将一个古代书生初次去赴一个女子约会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

“西厢”二句,写张生冷静下来,于是想到他所日夜思念的玉人西厢等待月儿上升,一天清露,花园寂寂,有谁陪伴着呢?词中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而偏说玉人对他情重,从对方立意,尤觉爱之深,恋之切。结尾二句,虽也抒情,但叙事成分较多。张生热切期待的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

“行云送”一辞,用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实,暗喻莺莺前来幽会。下面“困亸钗横金凤”一句,则是以象征手法表现幽会后女子的慵怠情态,此句虽为艳语,但终有品格“(王国维《人间词话》),并没有赤裸裸地描写色情。”钗横金凤“一辞亦有所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云:”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也富于象征性、暗示性。少游化用其意,使艳情蒙上一层纱幕。

这首词既抒情,又叙事,抒情的时候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则用第三人称。以短短一首小词,讲述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且能做到有情有致,证明了少游言情的才华。

赏析

词题“莺莺”,指崔莺莺与张生故事。出自唐元稹《会真记》。即贞元中,有张生游于蒲州,寓普救寺。适有故崔相国遗孀偕女莺莺亦止宿该寺之西厢。张生偷窥莺莺容色惊人。未几便遭兵乱,强索莺莺。崔母言能退兵者,许莺莺为妻。兵退,崔母毁约。张生忧思成病。后经好心侍女红娘周旋,莺莺张生终于在月下幽会。后张生赴京,遂不复见。

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这里所选是十首中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这样诗词结合,就把莺莺张生月下幽会之事表现出来。词一开始“春梦”三句,就是写张生初赴女子约会,欣喜若狂的激动心情,这种喜悦之情,使他感到像入桃园仙洞一样美好,有如春梦般的迷茫。更似花影在微风中慢慢摆动一样。很细微地刻划出张生与莺莺幽会时欣喜而紧张的心态。“拂墙花影动”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诗中的成句,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此句即写莺莺写信约张生相会。这里加上“冉冉”二字,就更加强了“拂墙花影动”的动态感。“西厢”二句,诗从对面写起,写他日夜所思念的玉人,她在西厢等待月升月落,寂寞凄冷,有谁陪伴着她呢?接着一句,作者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似海,偏说莺莺对他情重如山。这样写就加重了爱之深恋之切的分量。歇拍“红娘”二句,写张生迫切的期待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莺莺传》载:“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又“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拥枕而至。”皆指红娘句所言内涵。“行云送”。是借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暗喻莺莺来幽会。末了“困亸”句,写幽会后女子困态。“困亸”,疲惫、萎靡。亸,下垂貌。“金凤”,钗上饰物。

篇4:秦观词《调笑令·莺莺》鉴赏

秦观

春梦,神仙洞。

冉冉拂墙花影动。

西厢待月知谁共?

更觉玉人情重。

红娘深夜行云送,

困亸钗横金凤。

篇5:秦观《调笑令·莺莺》鉴赏

秦观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

西厢待月知谁共?更觉玉人情重。

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京亸钗横金凤。

赏析:

词题“莺莺”,指崔莺莺与张生故事。出自唐元稹《会真记》。即贞元中,有张生游于蒲州,寓普救寺。适有故崔相国遗孀偕女莺莺亦止宿该寺之西厢。张生偷窥莺莺容色惊人。未几便遭兵乱,强索莺莺。崔母言能退兵者,许莺莺为妻。兵退,崔母毁约。张生忧思成病。后经好心侍女红娘周旋,莺莺张生终于在月下幽会。后张生赴京,遂不复见。

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这里所选是十首中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这样诗词结合,就把莺莺张生月下幽会之事表现出来。词一开始“春梦”三句,就是写张生初赴女子约会,欣喜若狂的激动心情,这种喜悦之情,使他感到像入桃园仙洞一样美好,有如春梦般的迷茫。更似花影在微风中慢慢摆动一样。很细微地刻划出张生与莺莺幽会时欣喜而紧张的心态。“拂墙花影动”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诗中的成句,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此句即写莺莺写信约张生相会。这里加上“冉冉”二字,就更加强了“拂墙花影动”的`动态感。“西厢”二句,诗从对面写起,写他日夜所思念的玉人,她在西厢等待月升月落,寂寞凄冷,有谁陪伴着她呢?接着一句,作者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似海,偏说莺莺对他情重如山。这样写就加重了爱之深恋之切的分量。歇拍“红娘”二句,写张生迫切的期待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莺莺传》载:“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又 “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拥枕而至。”皆指红娘句所言内涵。“行云送”。是借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暗喻莺莺来幽会。末了“困亸”句,写幽会后女子困态。“困亸”,疲惫、萎靡。亸,下垂貌。“金凤”,钗上饰物。

篇6:《调笑令 莺莺》秦观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

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钗横金凤。

【赏析】

《调笑令》,是北宋元祐年间教坊艺人影响下面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当时也叫《调笑转踏》。

“转踏”当是一种舞蹈的名称。这种《调笑转踏》,是宋词向戏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每首之前冠以一首七言短诗,一般称之为“致语”。

这首词是秦观十首《调笑令》中的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诗词配合,将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张生月下私期的一段故事重新演绎,成为当时教坊曲中的名段。

这首词主要选取《会真记》中最精采的待月西厢一节,约略相当于后世元杂剧《西厢记》的第三本第二折。开头两个短语,一句一韵,表现了张生来到花园外边的急迫心情。“拂墙花影动”,本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一诗中的成句,前面著以“冉冉”二字,便加强了花影微风中微微摆动的动态感。这三句写景绘情,是主人公特定情境中特定心态的微妙象征。用“春梦”、“花影动”这样的语言将一个古代书生初次去赴一个女子约会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

“西厢”二句,写张生冷静下来,于是想到他所日夜思念的玉人西厢等待月儿上升,一天清露,花园寂寂,有谁陪伴着呢?词中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而偏说玉人对他情重,从对方立意,尤觉爱之深,恋之切。结尾二句,虽也抒情,但叙事成分较多。张生热切期待的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

“行云送”一辞,用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实,暗喻莺莺前来幽会。下面“困亸钗横金凤”一句,则是以象征手法表现幽会后女子的慵怠情态,此句虽为艳语,但“终有品格”(王国维《人间词话》),并没有赤裸裸地描写色情。“钗横金凤”一辞亦有所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云:“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也富于象征性、暗示性。少游化用其意,使艳情蒙上一层纱幕。

这首词既抒情,又叙事,抒情的.时候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则用第三人称。以短短一首小词,讲述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且能做到有情有致,证明了少游言情的才华。

拓展阅读:秦观的故事

宋嘉佑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在拜访苏轼时,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住了。苏小妹不但精通诗词歌赋,而且联对、针线女红无一不精,只是在“三苏”的光耀下传世之作不多,鲜为人知。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决意将一生的痴情尽付于小妹,以求佳偶天成。 风和雨顺秋方实,郎情妹意渠自成。在一个帘卷西风、菊绽东篱的深秋季节,秦少游与苏小妹这一对有情人终于走进了古往今来演绎了无数绝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们又在这里继续演绎着承接历史的经典故事。

聪慧机敏、不让须眉的小妹决定在入洞房时和少游一比才智高下。一来可以与心上人切磋切磋,二来也想看看情郎的窘态。于是小妹一进洞房便命丫鬟嫣红将门关上,吟出一下联请少游对出上联:

“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秦少游接对深为小妹对自己一往情深所感动,不禁脱口而道:

“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小妹闻听少游吟出的上联,知道没有难住情郎,便亲自开门,招呼少游坐在桌前,嫣红上好酒菜便关上房门悄然离去。少游端起酒杯欲与小妹交杯,小妹轻启朱唇:“秦郎若要交杯,仍须对我一联,不知愿否?”

少游深知小妹脾性,既有此意,不对不休。遂站起一揖:

“请小妹出联。”

“酒过三巡,交杯换杯干杯,杯杯尽在不言中。”

这下可把少游难住了。此联意在说酒,实为喻情,妙在意会。若对此联,不仅要工,还要符合此景此意。少游沉思良久,不得而对。小妹见他不语,也不去打搅他,只是五指在桌上点了一下。少游回过神来,看看满桌的佳肴,恍然大悟,立时对道:

“菜过五味,形美色美鲜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少游以菜喻人,赞不露形,已羞得小妹伸过手臂,以袖遮面,喝下了这杯沁透心脾的交杯酒。

待嫣红撤下酒席,已月上中天。少游执手小妹,四目相对,喜不自胜。小妹含羞说道:“红帏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再对一联。”

少游知道事不过三,何况已对出二联,一股豪气顿生:“有劳小妹赐联”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小妹一口气吐出八个“小”字,机警赞己,傲性微露,少游不由蹙起了眉头。他来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见三更鼓罢,月移西楼,也心生悔意,只是不住地用温情的目光看着少游。少游将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顾盼含情,粉面娇羞,不由心动,随口对道: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后经考证,苏轼仅有三个姐姐,因此“三难”为坊间编造的美好故事罢了。

篇7:秦观《桃源忆故人》《调笑令·春梦 莺莺》赏析

秦观《桃源忆故人》《调笑令·春梦 莺莺》赏析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秦观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桃源忆故人》是北宋诗人秦观作的一首诗词。此首写困居高楼深院,与外界隔绝的妇女。长夜漫漫,谁与共处?而“枕衾鸳凤”,最易惹人愁思。和衣闷卧,刚入梦境,却又被城头角声惊醒。唯见窗外月华霜重,又断续传来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听。这首词抒写了幽闺深锁,独居无聊的苦闷。情思缠绵,意境凄婉。

这首词的旨意在抒发忆故人之情,词的具体内容,描写一个闺中少妇的寂寞情怀,词一开始“玉楼”二句,写少妇的感受。首句写丈夫外出,她独处深闺之中,与外界隔绝,确有被深锁玉楼之感。“薄情种”,有似传统文学中的所谓薄情郎或薄倖,皆指负心男子而言,这里概指女子的丈夫。次句写她在清冷漫长难熬的不眠深夜,有谁来与她作伴共度长夜呢?接着“羞见”二句,写她此时偏偏看到枕衾上绣着一双双鸳鸯凤凰的图案,这就引起了她人不如禽鸟的感慨,觉得凤凰鸳鸯,尚知成双作对厮守在一起,而人却独处深闺。这不是人反不如鸟乎?“羞见”,犹怕见也,但偏偏看见惹人烦恼。于是在烦闷无法排除的情况之下,只得和衣拥衾而睡了。睡着后她梦见了些什么?词里虽然没有写,但依词推意,她思念外出夫婿的梦,是很甜蜜的.。

词的下阕,写少妇梦醒。“发端”二句,就是写她做了个好梦,可惜好梦不长,刚刚进入梦乡,就被城关传来的画角声给惊醒了。“无端”,就是没有来由,真岂有此理,表现了她对城头画角的埋怨情绪,斥责画角没有理由,惊破她刚入睡的好梦。这种将怨恨之气迁在画角之上,构思上确是新奇。“严城”:严,通岩,《集韵》:“岩,说文,岸也,一曰险也。”这里指险峻的城垣,即高城。歇拍“窗外”两句,写室外的景象,此时已进入深夜,月华洒下清光,地上铺满白霜,远处又传来了《梅花弄》的哀怨乐曲,吹得好伤心,主人翁入神地听着,从头至尾一直听完了最后一遍。《梅花弄》,原汉《横吹曲》名,凡三迭,故称《梅花三弄》。这末两句,写得月冷霜寒,境界凄凉,正是词中主人翁长夜不眠寂寞情怀的真实展现。

《草堂诗余隽》卷四眉批:“不解衣而睡,梦又不成,声声恼杀人。”评:形容冬夜景色恼人,梦寐不成。其忆故人之情,亦辗转反侧矣。(董冰竹)

《调笑令·春梦 莺莺》

秦观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京亸钗横金凤。

词题“莺莺”,指崔莺莺与张生故事。出自唐元稹《会真记》。即贞元中,有张生游于蒲州,寓普救寺。适有故崔相国遗孀偕女莺莺亦止宿该寺之西厢。张生偷窥莺莺容色惊人。未几便遭兵乱,强索莺莺。崔母言能退兵者,许莺莺为妻。兵退,崔母毁约。张生忧思成病。后经好心侍女红娘周旋,莺莺张生终于在月下幽会。后张生赴京,遂不复见。

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这里所选是十首中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这样诗词结合,就把莺莺张生月下幽会之事表现出来。词一开始“春梦”三句,就是写张生初赴女子约会,欣喜若狂的激动心情,这种喜悦之情,使他感到像入桃园仙洞一样美好,有如春梦般的迷茫。更似花影在微风中慢慢摆动一样。很细微地刻划出张生与莺莺幽会时欣喜而紧张的心态。“拂墙花影动”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诗中的成句,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此句即写莺莺写信约张生相会。这里加上“冉冉”二字,就更加强了“拂墙花影动”的动态感。“西厢”二句,诗从对面写起,写他日夜所思念的玉人,她在西厢等待月升月落,寂寞凄冷,有谁陪伴着她呢?接着一句,作者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似海,偏说莺莺对他情重如山。这样写就加重了爱之深恋之切的分量。歇拍“红娘”二句,写张生迫切的期待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莺莺传》载:“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又“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拥枕而至。”皆指红娘句所言内涵。“行云送”。是借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暗喻莺莺来幽会。末了“困亸”句,写幽会后女子困态。“困亸”,疲惫、萎靡。亸,下垂貌。“金凤”,钗上饰物。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有《淮海集》。

篇8:《喜迁莺》晏殊词作鉴赏

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篇9:《喜迁莺》晏殊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花、柳是常见之物,它们遍布海角天涯,其数无尽,其广无边;同时花、柳又与人一样同是生命之物,它们的生长、繁茂、衰谢同人之生死、盛衰极其相似,离合聚散之际,也同样显露出明显的苦乐悲欢。“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作者这里强作旷达,故示洒脱,以一醉可以消百愁作为劝解之辞,而“何处不相逢”,则是以未来可能重聚相慰。对友人的温言抚慰之中,也反映了作者尽量挣脱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态,他既无可奈何,又故示旷达。

下片自“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起,词情一转,正面叙写离别之情。高山流水,贵有知音,朱弦声悄,是因挚友远去,一种空虚寥落之感油然而生。“天若有情应老”,用李贺句意直抒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结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二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又一次劝解。同为相劝之语,此处内涵上却与上片不同。上片劝慰之语只就当前离别着眼,以醉饮消愁、今后可能重逢为解,是以情相劝;此处劝语却透过一层,以利名如梦为解,属以理相劝,劝解之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不能不使他感到利名场中的尔虞我诈,宦海**的险恶,人世的盛衰浮沉,抚念今昔,恍然若梦。

这首词明快、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与作者其它词风格迥异。其思想内核,一方面是藐视名利,一方面是寄情山水歌酒。全词抒写离情别绪中,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相关专题 莺莺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