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搭配二教学设计

刘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刘亦”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搭配二教学设计(共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体常识

2.学习本文比与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通过问题探究,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正确理解诗人的“忧”,体会曹操的雄心壮志。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品味全诗的慷慨之气

2、比与兴、用典等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讲读法2.诵读法、3、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大家一起来观看一个片段,引出曹操。曹操,一个令人评说不尽的历史人物。

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易中天《精品三国》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另外一首作品--短歌行

二、知人论世

1、找学生介绍曹操,以检查预习情况。

2、教师补充总结。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领袖,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作为一名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作为一名军事家,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迎献帝都许。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作为一名文学家,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其诗歌继承《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传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抒发政治抱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风格慷慨悲凉, 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倡导者,著有《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试着通过《短歌行》走近曹操、了解曹操。

3、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绍等豪强集团, 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三分诗,七分读”,听名家朗诵的录音,注意字音和语调。

2、自由读,体会和揣摩诗歌意蕴。

3、指名读,教师适时评价。

四、鉴赏评价

(一).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二).既然“忧”是作者情感的焦点,作者为何而“忧”呢?又是用什么方法传达出这种情感的呢?

1,读第一段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诗人因为什么而忧呢? (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古诗当中有很多抒发时光易逝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积极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那曹操又是怎么样写他的时光易逝之忧的呢?

又是如何写忧的呢?(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惜时,奋斗)

②诗人用什么来解忧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国古代的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借酒抒情,抒发诗人各种情怀,而借酒浇愁的美诗也不在少数,“酒入愁肠,化作诗几行”。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诗人借酒浇愁,能不能真正消愁呢?不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唐罗隐《自勉》)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人生短暂,霸业未成。

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成就霸业,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人才的辅助)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齐读)

①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比喻,用典)

用典: 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 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刘邦: 虚心请教 成就天下

②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用典:“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比喻)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第二段第一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齐读)

①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曹操此时身边是不是没有贤才呢?不是,这首诗就是在宴请群英时作的。“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嚥,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当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

有贤才而又对贤才如此的渴求,更见他求才若渴的心情。

第二段第二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曹操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贤才?

用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

(三).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五、拓展延伸

《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这正体现建安诗那种高亢昂扬的豪情逸志,建安诗人在创作上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都能慷慨激昂地披露胸襟、明快磊落地施展才华。大家一起欣赏曹植的《白马篇》,感受建安诗人的风骨。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六、作业

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曹操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字数100字左右。

杨云

[《短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篇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生平,理解其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

2、赏析情、荷、塘、月四者交融的境界。

3、积累通感等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对情景交融的意境和手法的把握,难点:对本文主题的解读。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朗读,理清思路:

三个部分:1--3

4--6

7--最后

情感线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

猛一抬头,已到自己的门前

二、欣赏品读1--3

1、情感:不宁静--悄悄--幽静--寂寞--且受用--想排遣不宁静。

2、为什么不宁静?私事?公事?(从第三自然段的感慨看出是公事)

3、结合作者经历分析背景:路(革命或反革命)--保护学生--参与学生抗议--李公朴闻一多的死--成为斗士--拒绝吃救济粮--民族尊严。(深化不宁静的内涵)

第二课时

三、欣赏品读4--6

1、月色下的荷塘:叶--花--香--波--水(比喻、拟人、通感)

2、荷塘上的月色:泻--浮--洗

影--画--名曲

3、荷塘四周:树--山--灯--蝉声蛙声

4、感情:陶醉于荷塘月色之中--淡淡的喜悦

回到现实--失落

5、荷花的象征

6、情景交融意境的分析:情中见景,景中含情。

7、语言:精雕细刻,华丽朦胧

第三课时

四、品读7--最后

1、解读两首古诗,想象采莲情事。解释六朝、双关手法。

2、为什么想起古诗美好的光景?(向往美好,逃避现实,无法脱离现实)

3、概括主题:(政治、理想、生活、乡愁等角度)不满现实,向往美好,逃避现实,无法逃避,彷徨苦闷。

五、总结: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2、语言赏析:

3、多种手法的运用

4、多重主题

萧雨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篇3:《短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

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他就是--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

二、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

(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幻灯片3)

2、李白边喝酒边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在《将进酒》中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喝酒的时候诗人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我们先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放录音(幻灯片4)

3、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4、下面就让大家自读这首诗。(学生自读)

5、请二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

)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想现在一定很多人都想跃跃欲试吧,想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现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其他同学先自己酝酿一下。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几句,(请一学生朗读完后,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但没有起伏变化、抑昂扬顿。作者那种慷慨的情感还欠缺些点)。

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过渡: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实,诗歌也有眼睛,即诗眼。诗眼就是最难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词、句。

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幻灯片)

明确: 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体味诗人的情感。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幻灯片)

⑴第一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忧”的是什么?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所以“朝露”是比喻什么的?(幻灯片)

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一忧人生短暂

作者用什么解忧呢?

作者借酒浇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国发明造酒的第一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

作者借酒忧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

⑵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幻灯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思乡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______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此时明明只有作者一个,他却说是“三人”之众。这正是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醉了的人经常说自己没醉”,咱们也可以说“孤独的人往往说自己不孤单。”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由此可见,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诗歌中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李白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要解忧只有找出“忧”的源头,诗人还在忧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二节 。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幻灯片11)

1、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大家找出是那两句?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那么其它诗句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用这些诗句诗人是要表明什么?

(幻灯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其后还有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纵然我没有主动到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跟我保持联系,给我个音信呢? 表达的是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

(幻灯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礼遇嘉宾。

3、这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幻灯片14)

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第二节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思--求贤若渴 (齐读第一、二节)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幻灯片15)

思考:这里运用什么手法?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幻灯片16)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也表达了诗人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师: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归,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

明确:求贤不得之忧。二忧:贤才

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的渴慕人才?我们可以联系写作背景来谈。

明确: 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曹操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刚好经历了赤壁  之战的失败,而且当时他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追求功业不得,是故“忧从中来”。统一大业首先会忧贤士不至,因为有贤士相助,统一大业自可早日实现。正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幻灯片17)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用了什么修辞?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生:(幻灯片18)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而飞。绕树飞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栖息。

师: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幻灯片19)。

问题: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怎样理解?

比喻、用典(幻灯片20)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到这边我们就比较清楚作者真正的忧是什么了

三忧:功业未就。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幻灯片22)

明确: 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板书)

五、朗读

同学们齐读,我们再次体会和领悟诗人那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点评)

为了让大家更能走进历史情景,品味三国气息,体会作者内心世界。(幻灯片22)现在我们听下《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在赤壁大战前夕横槊赋诗,演唱的《短歌行》。{《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根据当时的情景重新谱曲演唱的})(听后我们可以感觉到曹操的思想情感是那么的细腻、深沉且复杂,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这慷慨、苍凉、悲壮的歌声使曹操跨越了历史长河,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哪个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

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

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多么的好。送坐骑,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业,可是关羽还是走了。为什么,因为他对刘备的感情更深于曹操。当然,以情对人,总不会吃亏的。要不,关羽不会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让他的青龙偃月刀,喝西北风了。

七、作业(幻灯片23)

学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李晓霞

[《短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篇4: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   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5:《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我的发现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都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但每组字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过程建议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 中学习的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 “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 “读读背背” 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四条谚语包含的思想体现了第二组课文的人文教育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过程建议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  )琴声(  )枝叶(  )空气(  )鲜花(  )红旗(  )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口语交际

这是围绕本组“关爱与奉献”主题设计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交际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

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查字典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6:《梅花魂》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nbs p;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交流学习 1、四人小组交流自读自悟的情况。 2、抽读课文: 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 (归纳出小标题) ⑴读诗落泪。 ⑵珍爱梅图。 ⑶不能回国。 ⑷赠墨梅图。 ⑸送梅花巾。 上节课我们曾提出:梅花虽然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也有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二、启发点拨、提出问题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1、作者离开外祖父的时候,是多大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当时她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从图中、叙事中、句子中都可以看出来的。) 2、看来,关于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 ⑴外祖父为什么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会落泪? ⑵为什么摆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脏外祖父的墨梅图他就大发脾气? ⑶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⑷为什么在她回国时外祖父把最珍惜的墨梅图送给她? ⑸外祖父讲的那段关于梅花的话的真正意思? ⑹外祖父送她们母女时为什么好像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⑺外祖父的手绢上怎么也绣着梅花?…… 三、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1、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心。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那是一颗怎样的心? 2、抽读最后一段。 3、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4、那是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可是从当年这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呢,读懂后的我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 5、那么,请同学们细细读文体会当年的五件事,你们能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吗?我们一会进行交流: ⑴读诗落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情弦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出示、读文、背诗) ⑵三次落泪: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⑶一次生气: 从墨梅图这件事中感受到,祖父是怎样的思念祖国,热爱祖国。他的墨梅图,家人碰都碰不得,小孩子不小心弄脏了,不仅拉下脸来,还训斥孩子的妈妈。他轻轻地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跟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 ①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②“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 ③“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对祖国的眷念。 ⑷赠墨梅图: (出示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读一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是梅花的精神,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是爱梅花的精神。)他认为谁具有这样的精神呢? ②“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这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借物喻人。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赞梅花,就是赞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③“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外祖父这段话说了几层意思? (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6、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唱外祖父的心声:《我的中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7:习作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课题 抓住特点,写出个性

主备人 何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人物具体事例的记叙,表现人物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教学习做人。

2.学习写人记叙文的一般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并围绕人物特点,选好事件,写出个性。

3.培养认真观察和收集、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和收集、积累作文素材

情感态度 通过对人物具体事例的记叙,表现人物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教学习做人。

重点 .学习写人记叙文的一般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并围绕人物特点,选好事件,写出个性

难点 培养认真观察和收集、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教具

方法

教案

使用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

激发动机,回顾要求 出示课件(刘欢演唱图),引起兴趣。

师:知道这是谁吗?(生自由发言:大歌星刘欢)

画家只寥寥数笔,大歌星刘欢的神态便跃然纸上,即使比起人物本人的照片来,恐怕也栩栩如生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要求,收集素材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师:原来画家不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更抓住了人物的“神”,也就是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使这幅画不仅形似,更神似。其实写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呢?

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打出课件:(演示文稿:本次习作内容与要求)请学生读一读。

师:通常,写人记事的文章都离不开人物的刻画。刻画人物最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4.学生发言,师板书要点。

板书:外貌  行动  语言  心理活动

师:通常,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有写外貌、写行动、写语言、写心理活动。

二、阅读引路,印证规律

师: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生动例子,比如

1.打出课件:(演示文稿:《草地夜行》片断)

……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师:从老红军的外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

师:要写出个性,还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再来看看老红军壮烈牺牲的情景:

理清思路,构思腹稿 文章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写外貌、写行动、写语言,写心理活动。这几种方法常常交叉使用,即把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揉在一起写,这样人物形象会更加鲜明。

调度语言,借鉴表达 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和优美的句子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让学生交流:在你文章中最优美的语言是那一句,为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句语言或这种句式。

让生相互说一说自己借鉴的是哪一篇文章(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课外阅读的文章)的表达方法。

独立书写,初步定稿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习作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8:《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想和符号化思想。

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目标实施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了解金坛吗?有一句宣传语这样说道:金坛,江东福地,人杰地灵。说到人,不得不提到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演示华罗庚图片)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家乡人,我们能不骄傲吗?

2、所以,后人为了纪念他,每年都举办“华罗庚数学金杯赛”,可参赛的对象只有六、七年级的同学。为了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三(1)班开展了争创“数学小能手”的比赛,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同学获奖了。(显示五位同学)男女生情况怎样?(3女2男)

3、设疑:学校五月份将评选校级“数学小能手”,假如在这5位同学中选1名男生和1名女生参赛,你准备怎样选?(学生说一说)

4、刚刚你们说的每一种选法其实都是一种搭配,除了他们说的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搭配的方法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板书:搭配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教学内容重新组织了一下。我以最近的华杯赛谈起,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评选“数学小能手”为线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探究,初步感知搭配,体会有序思想

1、分类:既然要选择1男1女参赛,而图中男女混合在一起,眼花缭乱不易分辩,看来有必要先把他们……(演示分类),这样男女生就一目了然了。

2、合作探究:那下面我们就来动手找一找,看看有几种搭配方法?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3、全班交流:一组汇报,其余同学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对他们的搭配有什么见解?(请搭配方法不同的同学上台展示:无序、有序)

4、比较方法: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的搭配方法?他们在搭配时注意到了什么?(有顺序的搭配)怎样的顺序呢?(先选女生,分别与男生搭配;先选男生,分别与女生搭配)

师:是呀,正是因为他们在搭配时注意到了一定的顺序,所以会把这六种搭配方法毫无遗漏的记录下来。而且这样搭配更有条理。在数学上,这样思考的方法叫有序思考。(板书:有序)那么像这样有序地搭配、有序地思考有什么好处呢?(不重复不遗漏)

5、小结:看来先固定一类人的方法确实不错。老师也想来尝试一下。把3位女生和2位男生进行搭配,可以先选女生有序搭配(演示);也可以先选男生有序搭配(演示)。

6、你们能像刚才这样,先选定一类人,把男生和女生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学们按新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有几种搭配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共有六种搭配方法,通过不同搭配方法的比较,感悟有序搭配的好处,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精神。在方法、练习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创新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1、讨论:教师发现你们刚才在摆学具和记录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并不是都会有学具给你摆,为了节约时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同桌可以商量商量。

2、尝试:请大家用自己想到的、更加方便的方法在作业本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方法吧。(学生表示,展台展示,学生说说每种符号各表示什么)

3、比较:这么多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简洁方便)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来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单明了呀。

4、归纳:老师是用简单图形表示的。用三角形表示女生,用长方形表示男生。把3位女生和2位男生搭配,可以先选女生有序搭配,也可以先选男生有序搭配。

设计意图:教师紧紧利用学生的动手制作成果,创设再次动手操作情境,体验符号在记录中的作用。由于是自己劳动所得,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优秀的设计方案让你耳目一新、赞不绝口。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动力源泉。最后我想用三句话来表达心中的感悟:那就是,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四、尝试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线路问题。

(1)这是我们上次春游的路线图(演示),仔细观察,再想一想,从学校经过大统华到南洲公园共有多少条路线?

(2)学生交流:(8条)你能来有序地指一指是哪八条路线吗?(学生指路线)这么多的路线可以走,选哪一条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3)小结:有时,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设计意图: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设计行走路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表述具体路线有困难,自然而然想到用符号帮忙。既巩固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又渗透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变化,体会总结搭配规律。

(1)师:为了表扬和鼓励“数学小能手”,老师去买了一些奖品。(演示奖品)如果从奖品中任选1枝笔和1张书签,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师:如果有10种搭配方法,你认为笔和书签可以各买多少?(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刚才的这些变化,你发现搭配的方法数与什么有关?(与笔和书签的数量有关)那笔和书签的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笔的数量与书签数量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

(3)揭示课题:一种事物的数量与另一种事物的数量相乘所得的积就是两种事物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搭配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从实物图形到数学建模来解决问题,通过变式对比练习,强化学生对搭配规律的理解。从中找到事物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五、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呢?(想问题要有序思考、乘积即搭配方法)

六、联系生活运用

1、思考一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有关搭配的问题?

2、生活中搭配的现象可真多,饮食的搭配可以让我们吃的更好、更有营养;服饰的搭配可以让我们显得更美、更有精神。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服饰的搭配,做一次小小服装设计师。(演示书本51页第2题)

设计意图:服饰的搭配是生活中常见问题,通过对上装与裙子、上装与裤子的搭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再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真切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七、拓展延伸

1、谈话:搭配的规律,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运用了,《田忌赛马》的故事不陌生吧?一开始他们是怎么比的呢?(齐威王和田忌用上等马―上等马,中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下等马)

2、我们今天也学习了搭配的规律,如果任选齐威王的一匹马和田忌的马搭配比赛,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哪9种?(学生交流――口述回答――演示)

3、田忌连输了三场,觉得很郁闷,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可是后来在一位高人的指导下,又进行了一次比赛,却赢了齐威王,你知道他运用了什么方法吗?把你想到的方法用连线快速地记录下来。(学生动手操作记录)

4、(学生汇报方法,多媒体演示)。揭晓:这位高人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

5、我们发现,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是太自信、太大意了,他在第一场赛马后没发现问题,假如他看出了田忌的想法,那么在第二次比赛中途还有没有取胜的方法?(讨论方法,学生口述)

设计意图:巧妙的利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分层进行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参与思考,参与研究的热情,又为搭配规律的运用做了深入细致的铺垫。同时渗透了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思想教育。

篇9: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学校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班选手张丽入围。

教师:同学们,张丽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

课件出示:

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

学生交流。

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

同桌合作,学具操作。

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

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

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

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

(三)感悟有序,体会简洁

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

1.对比感知,有序思考。

请表述不完整的同学先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进行讨论补充,初步建立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

预设方法一: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2套。

预设方法二: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3种搭配的方法。

预设方法三:

固定上衣,用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两件上衣就有6种搭配方法。

对于第三种方法全班进行分析讨论,怎样才能搭配全面,提炼总结出:“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板书。

教师追问:谁能说一说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学生交流。

小结:只要有顺序地思考,就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的方案。

教师设疑:除了从上衣考虑可以搭配什么下装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带了服装的学具,进行模拟搭配,如果没有这些学具,我们可以怎样思考?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桌交流,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搭配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知从无序到有序,从片面到全面的思考过程。最初学生搭配的方法不一定全面,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交流。不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补充,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寻求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渴望,为本课数学思想的渗透做好铺垫。

2.方法呈现,比较优化。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学生的作品。善于捕捉学生生成资源,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完善。

预设方法一:固定下装,用长裤去搭配两件上衣,再用花裙去搭配两件上衣,最后用长裙去搭配两件上衣,一共有6种方法。

预设方法二:教材中女孩的方式,课件出示:

预设方法三:教材中男孩的方式,课件出示:

3.符号意识,简洁有序。

分析讨论方法四和方法五。先分别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方法。

教师设疑: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优点?

全班交流,得出:有序思考,分类整理,简洁明晰,便于记录。

教师追问:如果是你,你会采用哪种简洁的方式呢?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4.列式计算,发现规律。

提出问题:每种方式都有6种搭配方法,可以怎样列算式?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一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两件上衣就有2个3种,可以列式:3+3=6(种)或者3×2=6(种)。

请学生说出算式中“3”“2”“6”各表示什么意义。突出“2件上衣”和“3件下装”。

5.变式练习,巩固运用。

教师追问:如果3件上衣和3件下装,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呢?

课件出示:

学生猜测,按照一件上衣可以搭配3件下装,三件上衣搭配3+3+3=9(种),或者3×3=9(种)。

实际验证,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汇报分析,图示验证,展示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各种方法表示服装之间的搭配关系。体现了学生创造力和智慧。在这环节中,比较优化,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又让学生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巩固提升,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组数。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1题。

阅读信息,猜测组数的个数,实际操作,记录组成的数,尝试列式,验证猜想。

课件设疑:拉动纸条,有几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师生汇报小结:固定其中一个数位,有序思考,可以不重复不遗漏,进行分类,便于排序等优点。

2.联系生活,吃早餐。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2题。

阅读信息,食品分类,猜测搭配数量,进行连线,验证猜想,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有序思考,用不同策略搭配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两类不同事物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求解。通过在操作中验证,可以使学生感受有序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五)全课小结,深化认知

结合板书:“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加法计算,乘法计算”进行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篇10: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会用图形语言不重不漏地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及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不重不漏寻找组合数的过程,会用直观的方法找到不同类别事物的组合数,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计算来求组合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

设计意图:整堂课利用玲玲和郑心竹星期六一天的生活这条明线,把含搭配问题的四个情境串联起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情境一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铺垫,分两层进行,第一层是第一条河上的一座桥与第二条河上的两座桥的搭配,第二层是在完成了第一层学习的基础上,在第一条河上增加一座桥,在第一层的学习结果上增添新的结果,这样的设计暗示了有序思维的方法,又为后面的由具体操作过渡到形象思维埋下了伏笔。情境二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部分,分三层进行。第一层是通过学生对上装与下装搭配的实际操作,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得出结果;第二层是在学生的共同探讨下由实际操作上升到图示法表示搭配方法;第三层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两个不同类别的数量相乘的积就是搭配方法数。情境三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巩固练习阶段,通过对饮料与点心的搭配,巩固了用图示法有序地表示搭配方法。情境四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拓展练习阶段,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组合,是由生活问题转入了纯数学问题,加深了思维的力度。

教学过程:

情境一:铺垫新知

1.学生自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2.老师向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教师一边叙述,一边出示课件)。

玲玲和郑心竹也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两家却隔了很远,从玲玲家去郑心竹家要经过两条小河,第一条河上有一座小桥,第二条河上有两座小桥。

师:同学们想想从玲玲家去郑心竹家有几条路线?

师:谁能把路线图叙述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一边叙述,一边课件出示路线图)

师:(一边叙述,一边出示课件)这个星期第一条河上又架起了一座新桥,那现在从玲玲家去郑心竹家有几条路线呢?

师:谁能在刚才的图上补上所缺的路线呢?(用课件补充完整)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找路线,就能做到不遗漏又不重复呢?

生:先用第一条河上的第一座桥跟第二条河上的每座桥连接,再用第一条河上的第二座桥跟第二条河上的每座桥连接。

情境二:探索新知

1.在操作中思考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星期五放学时,郑心竹邀请玲玲星期六到她家去玩。星期六一大早,妈妈为玲玲准备好了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衣服。

(学生拿出学具袋里的衣服)

师:一共有几件衣服?其中有几件上装?有几件下装?

师:如果一件上装与一件下装搭配穿,同学们想想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师:每个同学先自己思考,用学具袋里的衣服动手摆一摆,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在练习本上用图形表示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摆好后,再在全班交流。

师:谁来把你摆的过程展示给同学们看看?(请3~4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摆法,可能有2、3、4、5、6这五种不同的穿法)

师:想一想,在这些穿法中,哪些是完整的、哪些是不完整的?为什么?

教师先让有6种穿法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表述不清楚时,教师适时帮助)

生1:我先选牛仔衣,第一种方法是选一条短裙子跟它搭配,第二种方法是选牛仔裤跟它搭配,第三种方法是选长裙跟它搭配,然后我选短袖衫也分别跟短裙、牛仔裤、长裙搭配穿,这样就共有6种方法。

生2:我是先选短裙,再去跟短袖衫搭配,跟牛仔衣搭配,这样就两种方法了,我再选牛仔裤去跟短袖衫、跟牛仔衣分别搭配,这样又有两种方法了,最后选长裙分别跟短袖衫、跟牛仔衣搭配穿,又两种方法,共6种方法。

师:同意这两位同学的说法吗?在全体学生都认可了这6种不同的穿法后,再让分别是2、3、4、5种穿法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生3:我认为是2种穿法,牛仔衣配牛仔裤,短袖衫配短裙子。

师:你想一想,牛仔衣只能配牛仔裤、短袖衫只能配短裙子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生3很快想到:牛仔衣也能配短裙子和长裙子,短袖衫也能配牛仔裤和长裙子。这样,他也知道了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对于认为只有3、4、5种穿法的学生教师让其一一纠正。

2.利用符号画出不重不漏的思路

师:刚才你们通过操作找到了6种不同的穿法。现在没有学具了,能不能通过画图来记录它的各种穿法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教师巡视,可适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实物。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2~3个学生的画图情况,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生1(指着自己的图说):衣服、裤子、裙子不好画,我就用“○”表示上装,用“△”表示下装,先选定一件上装,分别与每件下装搭配穿;再选定另一件上装,分别与每件下装搭配穿。

师:还有谁跟他画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2:我用“☆”表示上装,用“□”表示下装,先选定一件下装,分别与每件上装搭配穿,再选定第二件下装,分别与每件上装搭配穿,最后选定第三件下装,分别与每件上装搭配穿。

师:你们想得很好,会用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

3.渗透建模思想方法(不作要求)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两幅搭配图。屏幕上的图(情境一中的桥图和情境二中的搭配图)是谁与谁搭配?如果把第一条河上的桥看做是第一类别,第一类别数是几(2)?第二条河上的桥看做是第二类别,第二类别数是几(2)?搭配方法有几种(4)?

师:再看情境二中的搭配图,这里是谁与谁的搭配?第一类别上装有几件(2)?第二类别下装有几件(3)?搭配方法有几种(6)?

师:这两幅图都是两个类别的搭配,你能从中发现搭配方法数与两个搭配类别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它们相乘的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

师:很正确。也就是说,两个类别的数量相乘的积等于搭配的方法数。在这两个情境中,搭配的方法数还可以这样找:2×2=4,2×3=6。

情境三:巩固新知

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一题

师:郑心竹的妈妈一大早为家里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准备了些什么?(出示课件)

(牛奶、豆浆、蛋糕、油条、油饼)

师:哪些是饮料?哪些是点心?

师:为了科学饮食,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顿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15页,第一题,用笔在书上连一连。展示学生的练习结果,集体进行讲评。

课件再演示一次连线过程。

2.完成第112页的“做一做”

教师把这题串在本节课设计的情境中。“玲玲和郑心竹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吃完早餐她们就开始写作业,在写作业时,一道这样的习题难住了她们(课件出示):

拉一拉,一共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

师:你们能帮助他们吗?试试看?

先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出组成的9个两位数,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请1~2个正确(或错误)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全班同学评价,让出错的学生明白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情境四:拓展新知

提出后续问题(课件显示):玲玲和郑心竹完成了学习任务,你们看她们正在和圆圆小朋友排队做游戏呢。如果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队方法呢?下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篇11: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P112

教学课型:新课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掌握寻找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并用符号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符号化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衣服,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机器猫》吗?喜欢吗?

师:今天是大雄的生日,他邀请静香带着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去吗?

师:去参加生日会,得穿得漂漂亮亮的,静香从衣橱里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些衣服。她犯愁了,该穿什么衣服好呢?(出示课件)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衣服和裤子图

1)师:你觉得静香可能穿什么衣服去?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搭配的效果图。(实物投影)

2)师:帮静香设计出这么多套衣服。那么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到底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问题)

3)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衣服图片,摆一摆,到底能摆出多少种搭配?

预设以下情况:

a、2种----衣1和裤1、衣2和裤2。

b、8种----学生操作重复、手忙脚乱。

c、6种。

问:他们摆的,你们感觉怎么样?(乱,引导说出“有顺序”)

追问:那么,怎么样摆才有顺序呢?保证不遗漏,不重复。

先选衣服,再选裤子或先选裤子,再选衣服。(生说,师连线)

A:

3 + 3 = 6 (种) 2×3=6(种)

B:

2 + 2 + 2 = 6 (种) 3×2=6(种)

4)实物连线抽象化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连线记录在作业纸上。

5)出示学生的图式

引导学生讲评出它们的优缺点。

6)再次展示动态的A。B两种搭配的方式,小结要用有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7)如果老师再加上一件上衣会多出几种搭配方法?(多出3种)

如果只加上一件裤子呢?(多出2种)

师:为什么老师加上同样的件数?会出现不同的数量搭配方法呢?

小结再次强调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

三、出示点心图。

师: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搭配衣服的高手,你们解决了静香的搭配问题,接下来你们能为大雄解决一下食品的搭配问题吗?在生日会上大雄为我们准备了6种食品。

1、出示饮料和点心。

师: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呀?

(有优酸乳,可乐,雪碧,饺子,蛋糕,汉堡堡)

师:你们想吃吗?

师:但是由于人太多了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想想,你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搭配记录到作业纸上?

2、要求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实物符号化)

3、展示讲评。

四、巩固知识

生日会后大家要准备各自回家了,这时静香回家的路线图(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告诉大家静香可以有几种选择回家?跟同桌交流一下。大雄家————公园————静香家。

师:强夫碰到问题了,他只记得自己有10种方法回家。但是他忘了路线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你们猜猜看这10种方法回家的路线图会是怎么样的?把路线图画到作业纸上。

展示讲评。

五、全课小结,深化新知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啊?(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学好数学知识,让它能真正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篇12:《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

《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务进行搭配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喜欢木偶娃娃吗?

出示例题图:小明打算买一份生日礼物送给同学,在商店的柜台上有3个穿不同颜色的木偶娃娃,旁边还有两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小明打算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可以怎样选配呢?请小朋友帮小明想想。

师: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和一顶帽子究竟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

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找找规律。(揭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如果用2个三角形来表示红帽子和黑帽子,用3个梯形表示3个木偶娃娃,你想怎么选配?在小组内动手搭配一下,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2、引导发现,有序探究

师:小朋友选配了好几种方法,你能在小组内把几种方法整理一下,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吗?

师:一共有几种方法呢?

师:在选配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师:你能在书上用连线的方法很快地找到答案吗?

电脑显示连线过程。

师:你认为用连线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2、总结规律:

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与有多少种选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木偶的个数乘帽子的顶数等于一共有几种选配方法

三、巩固性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师:小华从学校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师:为什么?2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什么意思

电脑显示:从学校到街心花园中的一条路可以选4种从街心花园到少年宫的路线,另一路也同样可以选4种,这样就有8种了。

师:如果老师在从学校到街心花园多增加一条路线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师: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问题选择需要的条件回答问题吗?

①穿衬衣和裙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为什么?

②穿衬衣和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为什么?

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如果我再多加一件衬衣呢?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种穿法吗?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

篇13:搭配的教学设计

关于搭配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适时地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都知道搭配的简易方法,而且很想动手操作,但要抽象出数学原理,还得进一步学习新课。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育软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老师想和家长们成为好朋友,新朋友见面时,为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

2、老师随意与家长握手,有意让秩序乱起来,有意重复握。

3、师:刚才老师已经与多少位家长握手了?(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也没记住呀?(太乱了)

4、师:是呀,太乱了!老师也不知道握了几个了。下面老师要是再握一次手,你们说应该怎么做?(注意点什么?)

5、学生说,教师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看来同学们都同意要有一定的顺序。

6、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你们刚才所说的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这节课我们就用有顺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讲述:元旦到了,小红的妈妈为她准备了2件上装,3件下装。(课件出示)

提问:从上装和下装中各选一种穿,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生:5种、6种……)

到底有几种?你们能有序地来搭一搭吗?(学生搭配)

展示搭配:(学生边说边摆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种。板书2×3 =6):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汇报、交流,理解2个3和3个2两种不同搭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并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1)改变条件:把裤子增加到4条。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连一连吗?(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2)教师收集材料,展示结果。学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结果。

板书:2 48

3、测验证、发现规律。

(1)再次改变条件: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条时,请猜想一下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种)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从23 6, 2 48 中可以推测到求两种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2)求证猜想。

任务:请随意选择两类事物,搭一搭、数一数有几种?再把这两类数据乘起来,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验证)

(3)反馈:

师:你一类选几,另一类选几,数出来是几?乘起来呢?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略)

(4)师生共同小结

两类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祝贺猜想正确。)

[点评: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而又丰富的研究材料,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猜想和验证等数学活动,并有理有据地表达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摆中感悟,连中体验、猜想中推理,交流中总结,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讲述:刚才小朋友们自己探究出一个规律:求两类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现在我们就来用一用这条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引出要搭配的服装。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喜欢)今天老师介绍你们认识一位新朋友。(播放课件情境图)

(课件出示):嗨!大家好!我叫贝贝,今天天气真好!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游乐园。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可是我该穿什么衣服去呢?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愿意)

师:贝贝从衣柜里挑出了几件衣服。(课件出示:五件排成一排) 师:这些衣服中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你来。

生: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

师: 那是什么样的上装和什么样的下装?(引导学生说出 颜色)

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那么你想让贝贝怎样穿呀?指名回答。

2、切入课题。

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把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进行搭配。搭配中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师:从同学们的建议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把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让贝贝自己选择,好吗?(好)

四、自主探索,学习有序的搭配方法。

1、提出活动要求。

师:请同学们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动手操作好吗?同桌两人合作,拿出信封里的学具,一个人摆,另一个人数,看看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动手操作。

师:现在开始。

3、学生汇报,到黑板摆一摆。

(1)、请少于六种的小组展示。

师:(拍三下)同学们摆完了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把刚才的学具收到信封里,比比哪组最快?123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摆法展示给大家看?请到黑板摆一摆。你们一个摆,一个数,行吗?下面的同学请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是怎么摆的?和你们摆的一样吗?(对着摆的同学:)你们摆了几种?其他同学看清楚了吗?

(2)、请六种的小组展示。

篇14:《搭配》的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李珍霞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列竖式计算。

78×11= 24×12= 33×21= 14×12= 2.结合上面的笔算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4.点 2 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师生一起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6.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填一填。

(1)求 17 个 31 的和可列式为( ),结果是( );( )是 33的 12 倍。

(2)王老师要买 28 个篮球,每个篮球 81 元,王老师大约要带( )元。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教学例 2。

1.课件出示例 2,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2.引导学生估算,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

3.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4.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算法。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1.读题,理解题意,交流列式:48×37。

2.估算。

把 48 看作 50,37 看作 40。

48≈50 37≈40 50×40= 大约 2000 盒,比 2000 盒少。

3.尝试笔算,在练习本上写出笔算过程。

4.展示自己的算法,并从以下方面交流。

(1)乘的顺序; (2)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3)遇到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巩固应用,检验效果。

篇15:《搭配》的教学设计

搭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5、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服装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欢快节奏的生日快乐歌)哇,这是什么音乐啊?(生:生日快乐歌) 2、谁过生日啊?(生:喜羊羊过生日)

3、没错,今天是喜羊羊的生日,他还邀请了美羊羊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停顿)早早的,美羊羊就起床了,她想穿得漂漂亮亮的去参加宴会,可是一打开衣柜她就为难了,要怎样穿才好呢? (二)新授

1、美羊羊从衣柜里选出2件衣服,3条裤子,假如你是美羊羊,你想怎么穿? (点学生一一做答)

2、哇,那么多种穿法呀!那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呢?怎么办? (生:配一配)

3、没错,动手配一配我们就知道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有趣的搭配(板书课题“搭配”)

4、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桌上的信封动手配一配,两个人一组,一个人配一个人记录,把所有的搭配方式写在本子上,可以用文字、字母、数字或符号等来记录,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能让我们大家一目了然就可以了。

(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

5、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所记录的过程。

6、根据学生的不同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得出本节课的重点:有顺序、不遗漏、不重复,并板书。

(整个环节以学生讲解分析为主,教师只起引导和补充的作用,并让孩子上台演示搭配过程)

7、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是怎样搭配的。

8、为了更加方便简洁,老师用字母A、B分别代表两件衣服,用数字1、2、3分别代表三条裤子。谁能猜出老师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举手发言) 9、衣服A配了几条裤子?(3条)有几种穿法呢?(3种)一个3 10、我接下来穿哪件衣服?(衣服B)衣服B可以配哪些裤子?(裤子1、裤子2、裤子3)又有几种穿法?(3种)两个3,怎样列式?(3+3=6种)还可以怎样列式?(2_3=6种)板书“2_3=6种”我再加一件衣服,那现在有几个3?(3个3,3_3=9种)4件衣服呢?(4个3,12种)如果5件衣服呢?(5个3,15种)8件衣服呢?(8个3,24种)真是些聪明的孩子!

11、刚刚是先搭配衣服,现在我们换个角度,该怎样搭配? (生:从裤子开始配)

12、裤子1配2件衣服有几种搭配?(2种)

接下来呢? (生补充完整)

13、3条裤子搭配2件衣服是3个2,怎样列式?(3_2=6种)有6种搭配方式。那4条裤子搭配2件衣服呢?(4个2、8种)5条呢?(5个2、10种)10条呢?(10个2,、20种) (生举手回答)

14、你们说一说美羊羊穿那套衣服去参加宴会最合适啊? (生讨论后举手回答并说明理由)

15、没错,这套衣服很隆重,最适合参加宴会了。那出去散步穿什么呢? (生:)

没错,外出散步应该穿休闲、便捷。 16、美羊羊穿上你们给她搭配好的衣服兴高采烈的去洗漱了,我们也休息一下吧!

(播放3分钟的钢琴纯音乐:秋日私语) 巩固练习1 一二三,坐好了! (组织课堂)

1、美羊羊洗漱完毕来到餐厅,看到餐厅大屏幕上有这样一张表,你们在上表了解到些什么信息? (生:)

2、一起齐读题目:“选择一种饮料和一种主食,有多少种搭配?(用数字、符号或者字母等记录下来)”

(生动手在白纸上记录搭配方式以及计算方式)

3、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答案通过投影仪展示并要学生来讲评。 巩固练习2 吃饱了,好吧,我们出发去喜羊羊家吧!

1、从餐厅出发经过绿屋到喜羊羊家有几条路可走? (把课堂交给学生,叫一个小老师上来讲解) 小结:刚刚小老师走的路线有什么特点? (生:有一定的顺序)

没错,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会发现搭配要有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拓展延伸 美羊羊来到喜羊羊家,喜羊羊准备了水果和点心,如果只选择一种水果和一种点心,有18种选择,猜猜喜羊羊是怎样准备水果和点心的? (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 你们这样准备是有什么依据? (积等于18) 结束语

1、今天你们学得开心吗? 2、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