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溪》阅读答案

zhanghan8872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zhanghan8872”参与投稿,下面给大家分享《琅琊溪》阅读答案(共11篇),欢迎阅读!

篇1:琅琊溪阅读答案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23.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

24.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3分)

答:

阅读答案:

23.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4.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25.答案: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4)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5)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篇2:欧阳修《琅琊溪》阅读答案

欧阳修《琅琊溪》阅读答案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

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作品简析】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此诗开头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结尾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以眼前所见(实写)推写未见之源头(虚写),虚实结合,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之意。

篇3:诗歌琅琊溪参考答案

诗歌琅琊溪参考答案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难度不大。

【试题答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篇4:《溪居》阅读答案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 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2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6.(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2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2分)

篇5:《溪居》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8.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分)

9.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6分)

参考答案:

8.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2分)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9.①“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2分)②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2分)

篇6:《溪居》阅读答案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沈德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简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常常在自然的环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这是一种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

(2)(6分)同意。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愚溪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篇7:《溪亭》阅读答案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

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个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情感。

E、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15、赏析嫌中“穿”“数”二字的妙处。6分

【答案】

14、AD

15、“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 “数”即数数,指诗人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

【解析】

14、试题分析:A项,没有比兴手法;D项,“白天”不恰当。

15、试题分析:注意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苦闷无聊的心情”。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方面考虑。

篇8:《溪亭》阅读答案

许氏吴兴溪亭记

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t,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

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

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

【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

22.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

24.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

25.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 )。(2分)

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

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

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

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

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

22.(2分)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的胜景。

23.(3分)为了反衬许氏不求奢侈而又不远离世俗的特点。

24.(2分)这句话描绘了空中飞鸥、溪中游鱼悠然自得的样子,营造出和谐静谧的意境。

25.(2分)D

26.(3分)文中的“动静之理”是指无论为官还是隐退都能遵循本性而自适(1分)。许氏为官之时,必选山水之乡,符合自己的趣味,而且政绩斐然(1分);隐退之时,则玩赏山水,自食其力,不骄不躁(1分)。

篇9:《桃花溪》阅读答案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

1、解释词语:

飞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___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___________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___________,追求___________的.心情。

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高桥;整日。

2、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

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篇10:西溪阅读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建立都城;命名;归隐、隐居;遗憾

【小题1】(1)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很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2)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解析【小题1】D中与例句以都是因为。

【小题1】B中应是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小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好事,列,以,当,以为,最等。

篇11:西溪阅读答案

张岱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其地丰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何不试之以足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以中有足乐者

【小题2】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西溪的名称最初是宋高宗命名的,后来人们都这样称呼。

B.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大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

C.西溪有一处地方叫秋雪庵,长满芦花,到了晚上,在明月的照映下就像积雪。

D.张岱认为西溪是避世的好地方,但他忙于世俗琐事,而没去那里避世。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欲都之 都:__________ ②后人遂以名 名:

③招余同隐 隐:__________ ④至今犹有遗恨 恨:____ 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以西溪为最。(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专题 答案琅琊溪